APP下载

奔跑的愿望(四题)

2011-08-15曹野

山花 2011年14期
关键词:罗拉蒙太奇

曹野

自由的感觉

天气渐渐回暖了,初冬变得像是初春,这样的阳光不似夏日的那般高傲,显得格外和蔼。

光线是散射开的,让每一寸土地得到阳光的抚摸。我故意避开阴影,尽可能地让自己沐浴在阳光中。每天中午都去同样的地方“束夏咖啡屋”,走着同一条路,而今天,不同的阳光给我一种惊喜,令人心情舒畅。

斑驳的红墙被阳光照得有些懒散,不愿扒开铺在它身上的藤蔓,藤蔓也懒散了,不舍挂在身上的几片残叶,枯叶们也懒散起来,迎风打着哈欠。一切显得如此安宁祥和,正是阳光给予了它们这样的悠然。而对于我,或许是一种释然吧,就算包里没有多色的彩笔,我也想用黑色的水性笔简单地勾勒几笔光影,用红色铺上红墙的光泽,再用蓝色把微微湛蓝的天与藤蔓绘在一起;就算包里没有可供画作的白纸,我也想撕下一页笔记,在它的背面画一张草图……我在阳光中站着,想了想,我是多想这么做。

我终于放下这样的想法,走到咖啡吧,咖啡吧里的阳台上养了许多常绿的植物,它们每天都摇曳着,看上去是那么的自由。

我也渴望着像它们那般悠闲、自由,不过想想它们和我又有什么区别呢?它们被禁锢在那小小的花盆里,我被禁锢在教室里,就算走出来我仍在另一个房间里,就算走出房间,依然是四面高楼。它们只能站定在一个空间,不管是花盆里或是狭窄的墙缝。值得庆幸的是,我至少可以移动着,看到下面的景色,怀着不同的心情,或许它们是羡慕我的吧!

或许我更像是小猫小狗,而它们依然是羡慕我的。我的情感里夹杂有他人的情感,而它们只有厌恶或渴望,只是如此单一。

那太阳呢?它主宰一切,它自由吗?它高高在上,也依然墨守成规?

自由的感觉哪怕很短暂,也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向往,我还有想象的自由。

咖啡屋

自打我家被拆迁后,我们住进了一个新社区的一套新房子里,尽管家还是家,但那种归宿感却无形地开始转移,开始流浪。或许18岁是一个心向外爬的年龄。

高三后,我的生活时空大致被分为三大块,学校咖啡馆和我的家。

在学校上课的时间被两个半小时的午休分割成两块,父母曾让我去找个午休班吃中饭,睡午觉。但我不愿去,原因很简单,我生性好自由,午休班太压抑,我讨厌人多的地方。而咖啡吧的环境相对自由,有独立的空间,尽管就那么一张桌椅,却好过同样面积的床。两者虽然是同样的价格,同样柔和昏暗的光线,但午休班的暗淡令人黯淡,像是被黯淡吞噬;而后者却更似一种温存,恰若与昏暗的光线调情。

咖啡吧是两对情侣合开的,一对已是夫妻,另一对将是夫妻。两对情侣的甜蜜将不大的家庭式咖啡屋衬出别样的情调,不管是炎热的夏日还是阴冷的初冬,某种单调的温馨,这种感觉稳定地演绎着,伴我度过高三的岁月。这家咖啡屋刚开张时就被我发现了,当我回眸这些已经度过的日子,有种当父母的感觉。就像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到她知道喊妈的过程一样。从开始的客套,到后来利益关系渐渐淡化,我与店主们的友谊也日渐浓厚起来。或许人的情感是具有共性的吧。亲情、爱情、友情都有着这样一种由淡到浓的过程,同时它们也是在一种真诚的态度下渐进的。这个世界或许物欲纵横,或许利益纠结,但单纯真诚的人总能得到或多或少真正的情谊。

咖啡这玩意,只要日子一好它便是一个好东西,配合恰当的时间那就能说它是一种境界,我渐渐喜欢上了咖啡的味道和咖啡的氛围。

现在是初冬,或许空气中带有一丝寒意,但一杯黑咖啡中夹杂的温暖会让我脱下象征疲惫的校服。对咖啡那种淳厚的情意,揉合了与店长们醇厚的情谊,让我这辆旅行车找到行途中的加油站。一段旅途中的短暂休憩,向油箱中灌满下一段行程的精力,让烦躁的心情有点滋润。我想我该行动了,驶向下一段旅途。

奔跑的愿望

早晨7点,磨蹭了许久,终于出门了,风略带寒意,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已经开始落叶了,行进的车辆肆无忌惮地碾压着枯黄的梧桐叶,发出不止的“咔嚓”声。刚过7点,仿佛已经到了一天中的高潮,加油站就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在我到来之前就已堆满了各色车辆,与二手车市场毫无区别。眼看路况不妙,我果断放弃了乘坐公交车的念头,决定走过车站,打车上学。

也许是由于刚才加油站把大量的车困住了,我坐在出租上稍微感觉到一点速度感。车窗外灰蒙蒙的,入冬以来几乎每天清晨都是如此,车上的司机愤懑地打了一通电话,很有节奏地谩骂着柴油如何紧张,我就全当是听听说唱,解解瞌睡。红灯让车辆停了下来,而落叶仍随风飘着,望着落叶若有所思,其实我们高三的学生恰若这一片片落叶,生活的紧张让每一寸肌肤都绷紧了,而绷得过紧的同时还得面对那份枯燥、乏味,于是心灵发干、变脆,仿佛一碰即碎。

绿灯亮起,径直到了学校,每天都要走进学校的大铁门,每天都要看到同样的教学楼,每天都得走过这同一个操场才能到达高三(13)班教室。

有两三个高三的学生,气喘吁吁从我面前经过,看上去已经围绕操场跑了好几圈。他们让我从睡意中清醒过来,我好久没有这样奔跑了。

记得初三的时候我也像他们一样,每天早上都一个人在操场上慢跑,那段时间很疯狂,早上跑步,中午打球,放学接着又跑,到家又疯狂地做套卷,全天精神饱满。也许是因为狗急跳墙吧,尽管在那空无一人,日未破晓的操场上我一个人跑着,但总觉得那不是寂寞,而是拥有,拥有青春的冥顽和疯狂,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在我的脚下它不只是一个操场而是一个世界。

我多想不顾一切地奔跑,和他们一样奔跑,然而我却要去教室温习英语,我走过操场时他们又跑了一圈,还继续跑着,我也继续走着,头也不回地走进教室……

《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具有浓郁后现代色彩,令人在初看之际理不出头绪,对时间充满困惑。

1.电影主旨:在影片中,罗拉的三次狂奔,每一次都伴随相同的人物,但每一次都有所不同,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不仅仅是主角罗拉三次不同的命运,影片中其他人也因罗拉的选择,而诞生新的命运。保姆第一次看到罗拉后,画面切出了几幅照片,因心情烦闷,保姆变成了劫持婴儿的劫犯,而第二次时,同样的几幅照片则显示保姆成为了慈善家。影片中的保安、罗拉的父亲及其情妇、朋友都因罗拉不同的选择,而有了不同的命运。

2.影片色彩:整部影片都以一种曝光效果来呈现,加上红、橙、黄三种色彩的基调,使影片的情感渲染格外突出。罗拉的红发象征激情、速度;橙色的砖楼,橙红色的救护车体现出压抑、紧张、焦虑;同时黄色的电话亭也同样表现一种紧张感。其中有几处非常有特点:第一处是开场时红色的电话,这个电话在影片一开始就将人带入快节奏、紧张的气氛中;第二处是前两次狂奔的尾声,回忆的画面用上暗红色,这种色彩令人感到浪漫、激情,同时略带压抑;最后一处是罗拉第三次狂奔的尾声,罗拉在救护车里与将死的男人的对视,红发飘扬的她,在那一刻让飘动活力的红头发静止了下来,对比感非常强烈,仿佛一种求生的欲望,一种生命的力量。

3.摄影构图:电影中用上了多组对角线构图,使运动感更强,加强了影像的动感,从而产生了不安的氛围,节奏更快。罗拉跑步途中,多次用俯镜头构造对角跑动的路线。同时,在取景上影片选择了多个不同的长廊式的场景,在影片的反复中与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对应,以同样的地点反衬不同的情节。并且影片中许多镜头包含古典的高楼,这也是为了营造一种压抑的气氛。

4.叙事结构及蒙太奇运用:该片采用重复型板块结构叙事,三次奔跑就是电影三个模块,脉络层次非常清晰、明朗。而在电影当中多种蒙太奇的使用让每个层次更加充实,跑动时的交叉蒙太奇加速电影节奏与紧张气氛,平行蒙太奇也在其中多次出现,在前两次奔跑的结层部分,都出现了三组平行的画面,一幅是钟,另外两幅是男主角与女主角的状态、行为,充分的把三个剧情要素联系在一起。最后不得不说的是隐喻蒙太奇的使用:影片中多处细节带有强烈的喻意,如电话、钟;第一次奔跑中超市里罗拉走火;最后一次奔跑的赌场内转盘的数字等,都将情感与意象结合在了一起。

5.音乐:罗拉奔跑时的电子乐、鼓点、摇滚紧扣紧张、压抑的基调,表现出一种紧张感,属于声画同步;在前两次尾声主角死亡时,用一种寂静来突出情感的高潮;在第一次,打劫超市后逃难的场景中放的是柔缓、悲伤的音乐,与快节奏的逃亡形成鲜明对比,是一种声画对比的手法。

6.电影创意及特殊镜头:比如,开场进用CG技术制作的影片名,及在片头出现的字幕,不仅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还让电影拥有了新鲜感。开场的动画也独具一格,用动画制作的跑楼的镜头代替了传统的跑动,使画面更具活力、动感。电影中还有许多特殊的摄影技术运用,在罗拉接到电话时,用一组定位摄影的镜头在旋转中反映罗拉的内心影像,并加快电影节奏。另外在前两次奔跑的最后,都以一袋钱飞向天空,进行无特技转切画面,使画面回到罗拉抛起电话,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层次。

《罗拉快跑》的时间感觉与表现,几乎隔几十幅影像就会有一个时钟出现在画面内,若排出人物内心反应的镜头,几乎每一次奔跑的影视时间与现实时间是那么相同,所以才让影片如此紧迫,并让观众在真实的时间内感受到荒诞的人生偶然。

猜你喜欢

罗拉蒙太奇
错位蒙太奇
圆梦歌舞厅
罗拉的礼物
罗拉的自行车
蒙太奇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探析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电影时空叙事的后现代化——以《罗拉快跑》为例
浅析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