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聋校中的应用

2011-08-15张一

群文天地 2011年18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信息技术

■张一

浅谈信息技术在聋校中的应用

■张一

一、聋生特点

听觉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聋生失去了利用听觉获得随意信息的机会,在一定意义上其知觉范围缩小,而且聋生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利用声音识别某些物体的特性,不能利用声音进行方位定位。

听觉障碍对聋生的视觉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障碍儿童视觉反应的速度高于正常儿童,他们的视觉认识发展速度较快,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得到发展,并能通过专门的训练具备一定的看话能力,在观察事物时,他们的视觉表象更清晰、完整和接近事物,但由于缺少语言组织,也就难于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进行综合和概括。因此,视觉在聋生认识世界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聋校教学主要建设在视觉的基础上,学生感知教材、看话、看手语都须依靠视觉,因此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对于聋校教学十分重要。

在学习方面,聋生学习能力低于健听学生,因此,在到达入学年龄时听力障碍儿童显得比健听学生的学习能力滞后,聋生识记语言材料时,一般都是边看、边读、边打手语,视觉活动和动觉活动同时进行,静态的文字符号通过手势动作变成动态形象。动态形象帮助他们记忆静态的文字符号,并在头脑中留下动作表象,当再认和回忆时,文字的动作表象又通过手势动作再现出来。这是聋生记忆活动中明显有别于普通学生的地方。还有聋生的数学学科的成绩明显的高于语文学科,但若遇到文字表达的应用题任具有明显的困难。

二、信息技术在聋校中的应用

由于聋校生主要靠视觉获取信息,因而视觉在聋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聋校教学主要是建立在视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良好的视觉环境有利于丰富聋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完善认知结构。因此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力,提高聋童的视觉素养,对于聋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视觉授课法

以视觉为主的授课法更多地适应了聋童的感官优势,使聋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更积极主动。在教学时,教师应更多地使用视觉为主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使用手语交流,强调看话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如:Flash和视频资料产生丰富的和逼真的画面等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利于聋童记忆和理解,促使聋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对聋童教学强调视觉的操作,但也不排除以听觉为基础的体验,这只是适应于部分残余听力的聋童。

(二)运用适当的视觉工具

教师在向聋童传授知识时,由于聋生听觉器官损伤和教师口型不准,致使聋生常常无法通过“看话”获得口语传递的信息;同时由于受手语词汇不够丰富而无法表达心声事物或抽象概念,使得大量知识无法被聋生记忆和理解,造成信息流失。如果教师掌握除手语外更多的视觉化表达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利用这些视觉方法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常见的视觉表达形式有图像、图形、图表、视频和动画等。

(1)图像是真实度仅次于“实物”的一种视觉信息,是最容易引起聋生注意。但容易使之过于关注图像而忽略对其深层的思考;如:在教学《看月食》、地理上的地形等知识点,由于聋生信息量少,相应的生活经验亦少,学习该类内容就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就可利用网络,带领聋生上网看相应的画面,让他们入境后,再学习课文。这时,聋生探索的欲望,学习兴趣就容易被激发。

(2)图形是提供的信息与所表达的事物在内容上存在形象联系,并突出地呈现教学重点内容,略去不相关的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尽快将学生的注意集中到重点上来;如《老山羊》请客等课文,与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有关,教师用图形把一些内容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

(3)图表是利用真实性和综合性不同的示意图、流程图、结构图等能够降低信息难度,提炼主要信息以及帮助思维,这种表示方式要求聋童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更适合于高年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表把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比较,这样,知识点的对比性鲜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牢固的掌握教学内容。如:直线、射线、线段的掌握。

(4)视频是将显示发生的现象和时间记录下来,产生情景再现效果,活跃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动画有利于加深聋童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启发他们的形象力,开拓创造力,使聋童非常喜欢并能吸引注意力的一种表达方式。如在上《精彩的马戏》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马戏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视觉能力,较深知识的记忆。

对于聋童,图像、图形、图表、视频动画能将一些直观的或者用语言无法表达清楚的事物、情景或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给他们,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视觉需要。但过多的形象性思维不利于聋生抽象知识的积累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聋童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利用一定的视觉策略展示给学生,从而让聋童在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传递渠道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可因最大限度地补偿聋童的听力缺陷,发挥其视觉优势,增强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有效性。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动画全部变成数字信息,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采用直观教学,赋予教学内容以实际的意义,全方位拓宽聋童的观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为聋童封闭的知识面开辟广阔的天地。

互联网是很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讨论组、聊天室(Chat Room)、MSN、QQ等实现全球范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解,交流思想,获取知识,求得帮助;通过网络日志可以记录自己学习和成长的经历、感悟、心得;并可以和网络上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分享,共同进步。有效克服了聋童与外界的沟通障碍,构筑了他们在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环节的无障碍通道,提高了聋童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了聋童的探究能力。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减少口语和手语交流的不便,形成网上交流的积极心理,增强学习和责任意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聋教育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帮助聋童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康复性教育

电声技术发展迅猛,促使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利用新的设备,重建和发展聋人言语会话技能,成为聋人教育的核心手段,并使相当多的聋人获得学业,同时也能参加正常人的社会活动。

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先进的助听设备及其专门的计算机室聋童的康复更加有效。聋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不仅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互联网等,还包括适用于聋童听力康复及语言训练的响应设备如:无线调频集体语训设备,有线调频语训设备、测听设备(包括唇音听力计、声场测听仪、配景仪、助听分析仪等)耳膜制作设备、助听维修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应用使得有残余听力的聋童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听觉的补偿和康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调动聋童其余的感官的积极参与。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内含听训和语训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视觉、触觉、运动觉,从而提高聋童听说能力。

[1]刘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6).

[2]龚婷.浅谈外语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群文天地,2011(09).

[3]刘飞.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丝绸之路,2010(9).

[4]龚婷.浅谈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法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2011(26).

[5]胡小平.关于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科技广场,2007(04).

张 一,男,河南鹿邑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河南安阳师范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