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探析
2011-08-15褚凤灵
■褚凤灵 吴 浩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校外租房成为各高校学生住宿的普遍现象,并逐渐成为一种热潮,怎样加强大学生校外住宿的管理,对于各高校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构建依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校外租房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的必然产物,它催生了大学生住宿管理模式的多元化趋势。因此,审视当前大学生住宿管理现状、促使大学生住宿管理理念的转变是极其重要和紧迫的。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成因
笔者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校外租房具有如下原因:
1、学业需要。准备考研或考公务员的学生往往为了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相对灵活的学习时间,以避免挑灯夜战干扰同寝同学,通常会选择校外租房。某些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学习时间、实践作业时间都与其他专业学生相冲突,这些学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校外租房。
2、个体适应需要。有的学生由于身体本身的状况,如易过敏、哮喘、神经衰落等,不适合学校的集体住宿环境;有些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不适应学校较为简陋的住宿环境,这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选择校外租房以满足个人需要。
3、恋爱需要。选择在校外租房的中,有一小部分学生为方便在外谈恋爱而在校外租房同居,过起二人世界,营造“爱的小屋”。
4、心理需要。有的学生因性格孤僻不合群希望在外寻找独立的空间。有的不善人际交往,与宿舍的同学感情不和造成集体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为缓和心理压力而到校外租房。
二、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影响
1、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大学生长期在校外租房,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那些在外租房子的大学生由于获得的校园文化知识少,与同学的沟通不够,从而影响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的提高和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的形成,造成学习生活懒散、松懈、盲目。
2、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大学生校外租房需交纳租金,这无疑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大学生长期在校外租房,必然受到当地社区文化环境的影响。
三、大学生校外租房管理对策和建议
随着大学生在校外租房人数越来越多,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己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各高校应理性、客观的认识和对待,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选择校外住宿的原因,提供解决校外住宿问题的办法,建立适用于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校外住宿预防机制,进行有效的疏导与干预。
1、加强高校住宿的硬件建设,积极开展宿舍校园文化建设。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住宿管理制度、学生租房审批登记制度、学生宿舍查夜点名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在校大学生校外租房管理。
改善住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优化升级校内住宿设施,如配备热水器、洗衣机、空调等学生所需日常设施。学校如果将现有的四人间、六人间,甚至八人间住宿环境改成三人间、两人间,将能够有效地降低生活空间密度,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2、依托网络思政对校外租房学生开展教育和管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从单向的信息收集、检索功能,逐渐发展成互动的交流平台,网络思政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完善。如何利用好网络思政的平台开展校外租房的针对性管理是当前校外租房管理的主要工作。其中包括:
建立完备的校外租房跟踪体系。
对校外住宿的学生建立完备的档案,通过层级化的管理体系,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联系、专人跟踪及突发事件的及时反馈,确保校外租房学生管理无真空。
3、家校合作、社区关注,多位一体培养模式。对于校外租房的学生,仅依赖学校的管理是不够的,家庭的干涉、社区的关注也是主要的因素,因此建立学生、家长、学校和社区多位一体的模式是提高校外租房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建立学校和家庭的横向联系,做到与家长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信息及时反馈,通过家校互动的方式做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共同培养。
(2)加强与校外社区的沟通,做到共同关注。近年来,社区加强了居民出租房的管理,通过定期的巡查随着跟踪房屋出租情况,在某些程度上会比学校更早的了解学生校外租房情况(特别是针对个性突出,不愿他人干涉私生活的学生),因此加强与社区管理部门的沟通能更完整的把握学生校外租房情况。
四、总结
总之,大学生校外租房住宿是社会发展在高校的反映,也是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必要的基础工作。为此,高校要将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将学校管理和社会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积极探索对校外租房学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作用,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抗.正确看待校外租房现象构建大学和谐校园[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1).
[2]赵兴伟.大学生校外租房现状及管理对策探析[J].就业咨询,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