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后中国特色服饰流行现象研究

2011-08-15李艳艳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8期
关键词:中山装运动服建国

李艳艳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有着特殊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在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下,服饰除了具备御寒保暖、装饰美化的功能外,它带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建国后中国服饰流行现象有着独特之处,是其它国家所没有经历的。

1.建国后典型中国特色服饰流行现象介绍

1.1 20世纪50-80年代中山装的流行

中山装是由孙中山先生穿着而闻名,当时作为政界男性主要的礼仪服饰。1949年国家主席毛泽东穿着中山装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从而在中国男性中引发近40年的中山装的流行,同时也使得中山装成为那个年代男性主要的日常着装。国外媒体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它也因此被西方媒体评为“20世纪最知名的套装之一”,足以看出中山装的流行魅力以及领袖的感召力。

1.2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服装的流行

新中国建立前后,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时期”,两国在文化领域中曾进行过广泛和友好的交流,顺应时势,苏联人们的着装成为中国人们优先选择的服饰。苏联服装的流行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世纪50年代前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政策与苏联结盟,在全国开展 “全面学习苏联”的群众运动。“列宁装”“布拉吉”、苏联花布的广泛流行成为必然。

1.3 20世纪60年代军装的流行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中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服装萧条;孤独的单色,统一的款式,时尚不再体现个性。主要流行的是军服潮流,许多狂热的青年最向往的就是拥有一套绿军装。不爱红装爱武装被女性奉为圭臬,视为理想追求。同时60年代在年轻男性中间流行海军衫。

1.4 20世纪70年代末期“奇装异服”的流行

20世纪70年代末期,作为奇装异服代表服饰“喇叭裤”成为那个年代开放的标志,在年轻人中的少数群体尝试性穿着。最初出现时受到社会舆论的蔑视,并没有形成全民性穿着。结构特征是:腰、臀、大腿部位包紧,从膝盖处放开,显现出喇叭的形状,以后裤脚越放越大。

1.5 20世纪80年代新兴服饰的流行

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下,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及港澳地区的一些新颖服装开始陆续进入中国。1979年受中国官方邀请,皮尔•卡丹带领他的模特队来到中国,进行了建国后首场时装表演,这次表演为80年代中国服装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980年产生了中国第一本时尚类杂志《时装》,1980年开设第一个服装设计专业,1988年建立第一所专业的服装院校-北京服装学院,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服装得到了爆发性的释放,“蝙蝠衫”“健美裤”“运动服”“连衣裙”“茄克衫”“牛仔裤”使20世纪80年代服装呈现多样化、时装化趋势。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西装的流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已经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但是当时西方媒体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还不是非常明确,作为政治局常委成员的胡耀邦书记率先穿着西装,预示着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西装传递出开放的信息,此后引发近20年西装的流行。

2.中国特色服饰流行现象主要特征分析

通过建国后几次典型的服饰流行现象的阐述,由于独特的国情,中国服饰流行具有中国特色,与其它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显示出政治时尚、红色时尚、劳动时尚、以及运动、影视时尚等流行特征。

2.1 政治时尚

建国后服饰流行最显著特点就是政治时尚,服饰已经不在是御寒保暖、装饰美化的功能,它带有明显的政治含意。纵观建国后几次规模较大的服饰流行,无疑不显示出明显的政治意图。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身穿中山装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中山装代表无产阶级服装,政治寓意明显,此后无产阶级服装成为社会主流着装,于是中山装流行近40年;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期 ,苏联服装的流行也具有明显的政治含义,当时中国处于外交弱势的国际背景下,苏联的援助对于国家建设是有利的,中国多方面宣传中苏友好的形象,包括苏联人们的日常着装,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中国人们以穿苏联服饰为荣。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风格服装时尚也随之终止。如果按照流行的自然意义而论,服装的流行也会顺延一段时间,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干预,苏联风格的服装很快消失。20世纪80年代,国外媒体通过国家领导人的着装信号来判断中国的国家政策,如胡耀邦书记身穿西装传递出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信息,此后引发中国近20年西装的流行,显示出中国服饰流行的政治时尚特色。

2.2 红色时尚

建国后中国服饰流行的另一重要显著特点是红色时尚。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于革命的热衷,中国流行红色时尚,不管男性和女性,以穿军装为荣,即便是结婚照也身穿军装,简直到了狂热程度,足以看出文化革命时期人们对军装的喜爱程度。在时装界,某种元素的流行可以是循环的、可以是短暂的,流行周期比较短,有的甚至是昙花一现,但文革期间的军装元素跨越十几年的流行,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出现过的流行现象,带有明显的红色中国特色。

2.3 劳动时尚

劳动最光荣,“劳动时尚”是建国后20世纪50年代服饰流行一个重要特点。当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建设,对革命工作的狂热追求,化身为人们对“劳动”的热爱,自力更生艰苦朴素成为社会的着装主流。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工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一股以“劳动”为尚的时装潮流在年轻人中流行,蓝色工装背带裤搭配白色衬衫成为年轻女性喜爱的着装形式。

2.4 运动时尚

除了政治、红色、劳动时尚外,运动时尚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流行现象。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尤其是“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骄人战绩,“中国女排”成了奋勇拼搏精神的代名词,引发一股“运动”风潮,中国字样的运动服成为年轻人的选择,外穿运动服成为时尚。当时运动服装扮具有典型的中国特点,身穿整套的运动服搭配皮鞋,尤其是女性喜爱运动服搭配高跟皮鞋。全民的健身运动如健美操的盛行,出现了全国女性穿着拉脚的健美裤,成为风靡一时的时装。

2.5 影视时尚

影视时尚也是建国后中国服装服饰流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影视剧作品对服装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追逐时尚的年轻人看到电影里主人公穿什么衣服,就跟着穿什么衣服。电影《庐山恋》的放映,影片中女主角穿牛仔裤、衬衫的形象,引发牛仔裤的流行。1984年《街上流行红裙子》这部电影放映后,女主角的红裙子开始在街上流行起来,至少流行了近两三年的时间,“红裙子的流行”说明,中国女性厌烦了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开始追求服装色彩和式样的变化。1986年《中国纺织报》登载了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文章的发表引发黄裙子等多彩色裙子的流行。“红裙子”“黄裙子”流行现象的出现预示服装多样化、多色彩的时代正式到来。

日本影视剧对中国服装流行的影响力很大,出现了早期的哈日风潮。20世纪80年代引进日本的《血疑》三部曲、《姿三四郎》,其中女主角的服饰“幸子衫”“高子衫”在全国流行,这可能是比较早期的哈日风。

3.建国后中国特色服饰流行现象研究价值及意义

建国后中国特色的服饰流行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可以梳理建国后中国服饰流行的发展脉络,为中国现代服饰流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不再只是针对建国后中国服饰的变迁作了一个简单概述,使现代中国服饰研究更具独特性、系统性。

建国后中国特色的服饰流行现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起到引领中国现代服饰发展的作用,同时可以弥补中国现代服饰史在服装专业教材中一直以来处于弱势的地位,并可以将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中国服饰史的教学,完善中国现代服饰史理论。

[1]《建国后青岛女装发展实录》.李艳艳、潘伟.《山东服装》,2009.12.

猜你喜欢

中山装运动服建国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街头新生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晨跑
穿纯棉运动服易引发感冒
抗战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