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1-08-15张贵娟
■张贵娟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针对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和要求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谈看法。
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阅读(尤其是快速阅读)能力更应该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仅是为了适应考试形势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贴近学生实际,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同时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使自己的教学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至高境界。
一、研究好教材,进行了效教读和自读
新的课程教材,打破原有模式,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以培养目标为线索组织单元。将一定的智能按一定的体系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去,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同时通过教读、自读课型落实该体系中的一到几个问题。每一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单元内的课文都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来设定,在能力形成中具体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读课要从实际出发,利用教学资源直观地进行教学,遵循适时、适度、高效的原则,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运用时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实际,不能违背语文教学的原则;不能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不能忽视教师的形体语言;更不能忽视组织教学。要排除多媒体本身对学生听觉、视觉等的干扰,正确认识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关系,发挥语文自读课功能,使学生在语文自读课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将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
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所想融进课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看法、社会理想、生活感悟、现象评判、喜忧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即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如以“乞丐现象”、“超前消费”、“名牌消费”、“独生子女”等为话题写作,让学生都能各抒己见。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不再拒绝语文课堂。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强化阅读
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大量的阅读,很多语文学得好的学生都说,我的语文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学的;不是学来的,而是看来的。这说明,看书是多么重要。因此,我充分指导学生自由阅读。先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并在指导学生时,有目的,如围绕教材,甚至某篇课文,某个作家。也可以在保证内容健康的情况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从而不但强化阅读,而且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以课文内容为核心,结合课外进行学习。围绕课文,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量和信息量。激发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是延伸和扩展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既有煞是好看的风景画,又有富于人文思想精品文;既有细致描述的优美语言,又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活动。古代的、现代的美文,直接的、简接的经验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广泛吸取。
首先,学会欣赏大自然。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限的审美领域,以其不歇的运动,给人类以极大的审美享受,使人获得精神娱悦。欣赏自然美,无疑对培养高尚的情操具有直接意义。鳞次栉比的高楼,琳琅满目的商品,辽阔的原野,陡峭的山峦,湍急的河流等都是我们审美的对象。当然,我们更要注重身边的美景美物,如南京地铁、北京鸟巢、水立方、金牛湖风景区、麦浪翻滚的田野等。
其次,广泛阅读。大语文观要求我们:语文教育系统不仅仅包括社会语文教育。它们既有各自特点,又相互联系,在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操等方面,发挥共同的积极的作用。只有广泛阅读,我们才能了解到:我国古代孟子“礼义”思想的精髓,即人们在必要时应舍生取义,决不能舍弃礼义,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它体现的是气节美;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家雨果《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咯西莫多的貌丑心善,它体现的是心灵美;好市民周光浴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欲血搏斗,献出生命,何尝不是一种人格美的外现。这些书籍,使学生为美而醉,为美而喝彩,必将激励他们在人生旅途中发现美,追求美,提高审美品位。
五、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并举,在倡导探究式学习中发展
阅读教学应当立足文本,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自主性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有效激励与指导,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全面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项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
六、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他们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七、加强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越快就越节省时间。在参加快速阅读训练课程的人当中,很少有人能一直提高阅读速度,往往是课程结束后的几周内,他们还能保持快速阅读,可不久就又恢复原样。如果你有许多书要读,那么参加快速阅读训练课程也许是值得的。因为,研究表明,参加过训练之后,如能保持每天至少读2个小时,那你就能保持住自己快速阅读的水平。但我觉得巧读比快读更重要。换句话说,省下那些读用处不大的、知识性不强的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读物的时间,把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某一读物上。既然你读不了那么多的书,选择自己所要读的书就很重要。
阅读是一项教育工程而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它关系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的教学,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阅读发展学生的心智,开阔学生的视野。爱读书的学生是长进的学生、是少问题的学生、是好管理的学生、是容易沟通的学生、是通情达理的学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倪文锦等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07).
[4]何鹏.浅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的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0(02).
[5]虞美燕.拨正课外阅读法的航标[J].教育科研论坛,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