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好,从“我”做起

2011-08-15王怡

群文天地 2011年18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尼克热情

■王怡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开展教育第一线的学校来说,更是要重中之重的教育内容,如何让文明礼仪深入我们每个孩子的心里,让文明成为习惯,更为一种优秀的性格,作为一名教师,感觉义不容辞,作为文明的第一步,我觉得首先是问好,从“我”做起。

这一阵子,上大班的女儿正在太阳花英语村学习英语。性格内向的她对此事的热情非同一般。女儿在游戏中的状态总是很“High”。在家她还要极力模仿着外教尼克老师的腔调讲话。每次去学校的路上,我总是会被这样一个声音催促着:“快、快、尼克老师在等我啦!”看来,异国的教育风格的确不同凡响阿。作为一名中国老师,我也一直在好奇的观察着这位外教老师的一举一动。有很多细节,真的令我感触颇多。我始终记得这样一个场景。

偶然在某天早晨,我们去早了。老师还没有到,教室里只有几个等待上课的小朋友在玩耍。十分钟后,门被推开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高昂热情的声音——“Hello——everyone!”。只见一个高大的金发小伙子推门而入,正摘下帽子向大家挥舞着。“Hello!”“你好”……孩子们也高声的回应着,有的还跑上前去,和老师来了一个击掌。

我的心为之深深触动。老师竟然主动向学生问好!这是让我们作为老师所吃惊的,因为作为习惯,总是等待着学生喊老师,便觉得那是一种习惯,而尤其让人赞叹的是,尼克老师的问候那么真诚,笑容那么灿烂!回顾十年的教学经历,我好像从来没有过主动向学生打招呼的经历。想一下自己每天走进教室的瞬间吧。一站到教室门口,脸就自然阴沉下来了,似乎这才能保持自身的威严。在我们中国老师的意识里,主动问候从来只属于学生。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学生不容忽视的道德细节。似乎只有学生需要这样做,而我们自己却可以置之事外?

我们一直在提倡礼仪教育。我们也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有多难调教。我们承认,存在着诸如“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之类诸多的客观原因。但是,有些时候,问题或许也多多少少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刚开始,我们也会热情地回礼,很热情地说声“你好”。可当我们习惯于学生的问好后,我们却忽略了回应,认为这是学生的应有习惯。或“嗯”一声敷衍,或匆匆而过眼皮都不抬一下,甚至有时毫无反应,更不要说主动向学生问好了。学生自然而然就疏远了,感觉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我们这些不经意的做法,不仅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尊严和威信,也大大降低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只有互动的礼仪才是良性的、健康的、可发展的!

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师生平等相待,可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我想,尼克老师的做法不仅仅是表达对孩子礼貌的行为,更是传达了对孩子的尊重。这样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怎么会不受孩子们的喜爱呢?师生关系怎么会不融洽呢?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老师言行不一致,要求学生做的而自己不先做,成了“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工作就自然开展不好。所以,我们不能总是等着学生说“老师好”,而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学会主动跟学生们打招呼。相信学生会从中找回尊严,找回自信。让他们真正被我们礼貌待人的品格所打动。这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阿!

现在,我也正努力改进。一日上班,刚好在校门口遇见了敖天钰同学。她一脸尴尬,眼神闪烁不定,只能把头一低,放慢了脚步。“敖天钰,早上好!”我主动“出击”。她惊异地看着我,然后低低地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老师好”。真的很神奇。课间,当我再次在走廊上遇见她的时候,她竟能主动微笑轻声地向我问好了。

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言行一致,做好典范,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他们,使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积极面对生活的文明人吧!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尼克热情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一只叫尼克的狗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尼克·杨的时尚生活
鲨鱼尼克
“热情”的沙漠
不懂礼节
甜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