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
2011-08-15朱祥林
◆朱祥林
放牛
◆朱祥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读到诗人杜牧这首传诵千古的《清明》小诗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忆起童年的牧牛生活。我出生的云南省富宁县这个小县城里,虽然那时的馆子,都是国营和集体的,并没有什么酒家,不会有杜牧诗中写的牧童在游人行倦而兴败时,扬着手遥指村里杏花深处酒家的洒脱和雅趣,但也有自己特色的情趣之乐。
记得童年时,富宁县委会喂养的是一头大黄牛,它高大健壮,勇猛无比,善通人性。我父亲经常牵着它犁耙公家菜地,种植蔬菜、花生和芋头等作物。在我放暑假的时候,每天早晨,我父亲就叫我将其赶到山坡、地头、田间、河边草多的地方去放牧,然后我便躺在山石上和地头边闲目远眺,纵心遐想,构筑自己童年的人生梦,任牛儿在山坡、草地上倘佯吃草,有时它脱离了我的目距之后,只要我高声一呼“转来,转来……”,它就会慢慢地转回到我的卧石周围,听从我的调遣。
有时,遇有农家的牧童相遇,待牛儿吃饱草后,我们将其赶到草地上玩一盘斗牛比赛。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活动,有时还引得周围的大人来观战。我们那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就是将各自的牛赶拢,一对一地排好,喊一声“开始”,然后放开牛绳让其自由去斗,它们好像明白我们的意思,都弓着脖子,斜着牛角,翘着牛尾,鼓着牛眼对视着,慢慢地移动着身躯,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有时还以头为中心摆尾转着圈的对峙着,寻找攻击对方的机会和角度,一旦找到了对方的破绽,就会扑过去用角撞击对方的身躯,弱小的牛就会自然败阵向赛场外逃跑,胜者一方的主人就会喝住自己的牛,败者一方的主人就会将自己的牛赶到另一山坡草地上吃草;接着就斗胜的牛又一一排队比赛,这样一一搏斗,败者出局,最后胜者一名就是冠军了。对冠军的奖励就是牧童们共同从少有人去的悬崖上割的一抱茂盛的青草,有时没有大人在场的时候就是在附近庄稼地里扯的半抱禾苗,牧童们都会用尊敬的目光看着它吃完这份奖品。此时,牛的主人特别有面子,仿佛是自己取得了胜利。在记不清的多少次斗牛比赛中,这头大黄牛除几次偶尔失蹄败阵外,大都是获胜的冠军。因此,我在牧童中也就自然成了一个核心人物,大家都围着我转,听从我的调遣,“孩子王”的称号非我莫属。
除玩斗牛的比赛外,有时还觉得不过瘾,又按斗牛的基本规则,我们几个牧童还搞摔跤比赛。记得有一次,我和一条街的肥崽正摔得难分难解,渐渐有点力不从心时,突然围观的牧童惊呼起来,我和肥崽侧头一看,只见我放的那头大黄牛,正怒目而视,翘着牛尾直向我们奔了过来,肥崽一看似乎明白了,撒腿就跑……。原来是牛来护主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牧童敢与我进行摔跤比赛了,我就成了当然的摔跤冠军。
放牛除农忙时节用牛外,一般都是日出而牧,日落而归。早晨牛空腹,我们赶着牛上山;黄昏牛肚饱,我们骑着牛回家。特别有趣的是夏天的黄昏,我们横躺在牛背上信口吹着用禾苗或草叶做成的哨子,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从山道上缓缓滑下,沿着沟底绿草勃发的池塘、波光粼粼的小河边:闻着嫩嫩的草香,听着欢快的蛙鸣,向着升起袅袅炊烟的家归去,这是一幅多么闲适的牧归图呀。于是我在假期作业中写了一首诗:“太阳公公刚起床,我骑黄牛上草场;清晨鸡鸣鸟儿唱,一路行人赶早忙;黄牛漫步田埂上,蛙鸣鱼欢柳树扬;河边群鸭嘎嘎叫,幸福不过放牛郎。”成年后,我一直想写一首诗来赞美它,但都因景美笔拙,不尽其意,未了心愿。直到工作后读到《千家诗》里宋朝诗人雷震的《晚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时,心里豁然一亮,这不就像我家乡这幅牧归图的真实写照吗?于是,我写诗的这份牵挂就落地了。
今天,我已工作了36年,早已不和牛打交道了。城里的动物园里一般没有牛,因此,也只有逢街天在城市的周边才能看到牛了,但童年的牧牛情景却经常在我心中荡漾。特别是当今物欲横流的城市生活里,使我更加怀念和钟情于山野纯朴的放牛生活。我想,如果我放的那头大黄牛还健在的话,我一定回去再牧一次牛,并把这篇拙文《放牛》读给它听一听,让我们再共同回味一次过去的生活,这该有多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