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与建筑结构要素的相通性
2011-08-15吴榛榛
吴榛榛
各类艺术之间在审美感受、表现手段、互相共通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要实现艺术通感的审美体验,必须把握各种艺术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感觉之间的相通使审美特征在各种艺术间的审美感受中互相沟通。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音乐和建筑,会发现它们的美其实都存在于起伏的旋律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中,艺术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建筑讲究结构协调,音乐同样也是这样,而且音乐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结构,欣赏音乐时不仅仅是听到了优美的旋律,而且还从音乐的结构中领略了美感。
古代文学的复兴与人文主义者有关,在建筑、绘画和雕塑中也产生了相应的复兴运动。如果说罗马风格时期的修道院、哥特时期的大教堂体现了宏伟的建筑形式,那么文艺复兴时期则把建筑力量用于宫殿和城堡。中世纪贵族们阴暗的防御城垒让位给显示了具有和谐比例的古典风格的宽敞大厦。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倾向是追求优美的和理性的存在,这时期的音乐和建筑都体现了这个要求。音乐与建筑都有自己的结构组成部分,虽然音乐是感性的,但是“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是在时间的行进中通过系统的组合音来表现美的艺术。音的组合方式是各式各样的,但音乐作品并不是单纯音的杂乱无章的集合,而是按规律规定次序的有机音的统一体。”音乐的结构也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用理性的思维认识把握这些结构规律。
托珀特·哈姆林说,“建筑师……必须担当房屋——可见的交响乐的作曲兼指挥,由他引导着观者……按照他的布局升堂入室……决定观者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后看什么。建筑物的成功,往往正是依靠这些印象的正确序列……”既然建筑师是“建筑”这类“音乐”的作曲与指挥,那么要写一首乐曲、表现乐曲,除了有感情,有想象力外,还必须熟悉所有的音符以及每样乐器的音色,音区特点,音域并掌握作曲的理论,使音符不只是纸面上的一个个符号,而是要使它们富有生命力,流动起来,与听者产生共鸣。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我们试着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和建筑结构要素做一些比较。
织体指音乐作品中音乐的原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复调音乐。文艺复兴早期的音乐,有许多新的因素是受了英国创作的影响而发展的。一部典型的合唱作品由4—6声部构成,声部间的模仿很普遍,每个声部轮流表达同样的旋律乐思,其音响较之中世纪音乐丰满,低音区首次被运用,音域扩展至4个八度以上,三度和六度也开始被被广泛运用。在三、四、五个声部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将两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组合到一起(如两个高音声部,或高音声部同下方相隔的一个声部相组合),并创造了“福布尔东”(fauxbour-don,又译“伪低音”)的方法,即两个平行六度的声部中间加一个在高音声部下方四度的声部。其特点在于旋律摆在了高音而不再在中间声部或低音声部,而且其中平行六度的下方声部具有了与旋律声部几乎相等的意义。这样,音乐的音响更和谐,而且也有了主调性的意味。对于建筑而言,织体与建筑上的空间序列相对应,空间序列是指建筑内部行进过程中空间的段落安排。文艺复兴时期在资本主义制度最先萌芽、发展最迅猛的意大利城市中,市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世俗建筑成为主要的建筑活动:资产阶级的府邸、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钟塔等。文艺复兴建筑赋予了这些建筑新的面貌而不再是象征神权的哥特式样。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半圆拱券、厚墙、圆形穹窿、水平向后檐被用来对抗哥特式建筑的尖券、尖塔、束柱、飞扶壁,塑造建筑的稳定感,复兴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织体,追求整齐、统一、有条理的造型。文艺复兴建筑织体反映着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很快被宫廷利用,在中央集权国家的宫廷建筑中得到了发展,同时教堂的织体风格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和声指高低不同的两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规律垂直排列同时推进。它的强弱、稳定性、协和性的倾向,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音乐比欧洲大陆的音乐更悦耳更充实。和声方面,他们采用了含第三个音的完全的三和弦;常用方块式的(或少许装饰音的)相同节奏的和弦进行;注意运用谐和的和声,避免在强拍上出现不协和音等。在1477年,弗兰德理论家廷克托里斯(1435—1511)在其《对为艺术》中,提出了一些严格的处理谐和音与不协和音的规则,这些规则经由意大利学者的进一步提炼,综合反映在理论上的大家扎利诺的著作《和声规范》(1558)中。书上,扎利诺采用一根弦的不同划分来说明和声产生的原理,他指出五度的和谐划分为大三和弦,等差划分为小三和弦,凡包括含有三度音和五度音的和声,音响丰富协调,称为“完满和声”,而所有谐和音程均在“六数列”(1、2、3、4、5、6)中产生,它是产生和声的自然原理。扎利诺的和声理论既是对文艺复兴复调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归纳,又显示出近代和声法的思维方式,对后世有极大影响。对于建筑而言,和声类似于建筑上的复合空间,空间群落的同时展现,各个空间单元形状、尺度之间的主和次、大与小、稳定与不稳定、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空间,表达了一种对称均一的几何化秩序的追求,并体现了一种把和谐与完美作为价值标准的普遍信念。这种新的意图出现在了所有的环境层次中,尽管程度有所不同,但它与所有的建筑类型,无论是教会建筑还是世俗建筑,都发生了联系。相对独立的空间和造型元素的简单叠加取代了中世纪建筑的有区别的、等级化的、综合的形式,匀称的布局让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整体。对空间问题的新的科学尝试结果就是,所有圆形,多边形以及次要礼拜堂的希腊十字平面的可能的结合方式都被普遍尝试,这些结合的原则就是每一个空间元素都在整体中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
总之,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建筑结构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二者之间的相通性对于我们今后利用各方面知识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认识世界、创造未来具一定的启发作用。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M].朱光潜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张宇.中国传统建筑与音乐共通性史料研究[D].天津大学,2007.
[3]Bruno Zevi.“space in time”,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M].Seattle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8.
[4]张宇.中国传统建筑与音乐共通性史料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6.
[5]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施建文.建筑与音乐的比较研究[J].福建建筑,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