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中隐藏的悲剧意蕴

2011-08-15喻璇

群文天地 2011年10期
关键词:悲剧性意蕴孙悟空

■喻璇

《西游记》作为一部充满故事性与趣味性的神魔小说,其中的喜剧意蕴已被人们反复提及。然而在从《西游记》文本本身展现的种种矛盾和线索中,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其并不仅仅是一部戏谑之作,在喜剧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性。本文即试从主角英雄孙悟空,神魔世界的构架和取经故事几方面探寻这种悲剧性的存在。

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的故事性、趣味性无疑为人们所熟知。其中人、兽结合的滑稽,插科打诨的谐趣乃至大团圆式结局的完满,无不将整部小说指向喜剧的范畴。而影响广泛的“游戏说”,更是批判了牵强附会的“微言大义”式的研究,认为“此书实则出于游戏”,“全书以诙谐滑稽为宗旨”。且不说作者明确的主观创作意愿到底为何,从《西游记》文本本身展现的种种矛盾和线索中,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其并不仅仅是一部戏谑之作,在喜剧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性,通过文本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折射出现实人生的复杂性。

《西游记》中刻画了各种性格鲜明,独具特色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主人公却非孙悟空莫属。整部《西游记》的悲剧色彩,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孙悟空得以展现的。作为人、兽、神的结合,孙悟空身上一方面有着集人性和“猴性”于一身所带来的滑稽感,喜剧感,而另一方面却因人与神的结合而显示出一种悲剧性。前者的外在形式表现与后者的内在意蕴深含本身的反差就形成了这种悲剧的隐喻,嬉笑背后巨大的失落与无奈。小说在孙悟空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了人类的种种美德。如:嫉恶如仇、坚忍不拔、见义勇为、诙谐幽默等等。诚然许多神佛的本领都比他大,但他们却没有像他一样自由的心,即所谓的“妖气”,而正是这种“妖气”使孙悟空超越了一般神佛。孙悟空形象实际上代表了人类对于自身力量所能达到的高度的一种理想。然而虽有这种超乎寻常力量的存在,孙悟空却始终摆脱不了重重束缚,最终丧失自由天性甚至通过取经之途而完成了所谓的皈依,由反抗者变为维护者再变为天庭神佛制度中的一员。大闹天庭而被压五指山下,终获自由却为紧箍咒所囚,诚心护送的取经之途却终是为神佛操纵的一场考验,一场虚幻游戏。孙悟空的悲剧性在这一方面得以体现。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孙悟空身上存在着显著的人性,他的悲剧意味也就愈加凸显。第一回中,被尊为“美猴王”的石猴与群猴一起“喜宴”时“忽然忧恼,堕下泪来”,石猴伤悼:“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引得众猴“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第三十三回,悟空的哭言:“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第四十一回,悟空哭言:“一心指望成正果,今日安知痛受伤!”第七十五回,悟空哭言:“想是我昔日名高,故有今朝之难。”这些都是哭时真言。这些“真言”也深刻反映出孙悟空神的能力,兽的形态下人的本质,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名”的追求与不舍,皆是人命定悲剧的因由。

除了孙悟空这一英雄主角身上的悲剧意蕴,《西游记》在其建构的整个神魔世界和西天取经这一中心故事中也隐藏着悲剧性。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这就是秩序。神佛就是这种代表正义与永恒的秩序的建立者与维护者,妖魔则是这一秩序的反动。然而,严整有序的天上世界本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在未入正道的孙悟空这样的妖的面前却显得那样腐朽无能、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以至于不堪一“闹”。在这里,妖构成了对现存秩序存在的合理性的嘲弄。而取经途中,那些妖魔大都和神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下凡可以成魔,魔升天则成神。在这一神佛世界上仿佛有一更高意志支配着宇宙,无论神还是人都无法逃避。这一更高主宰的手掌,恐怕连如来也难以跳出,故只好以“空”来逃避——这亦是无奈与悲凉。故而《西游记》中的神佛、妖魔都非有着绝对化的权威或是善恶,前者可以成为被嘲弄、揶揄的对象,后者也可表现出可亲可爱,这或许是对现实人世的模拟,或许又是为秩序存在的荒谬与人世不可说的悲苦和复杂提供了无心的注解。由《西游记》中的神魔秩序看西天取经这一核心故事,神圣的取经事业最终仿佛也只不过是天地神佛的一场游戏。那些阻挠的妖魔皆与神佛有亲,被孙悟空打败的妖魔们最后都被其主人们收去照样为神,在天国里享受永恒的幸福,根本无需历经八十一难。整个故事究竟是蕴含宗教哲理,还是仅仅通过这样一场巨大的玩笑纯粹为达到游戏目的,又或者借由这一场“空”而反照出人世荒谬的悲剧性,作者本身的目的似乎已经在复杂的猜想追问中被消解了。《西游记》的故事是完满的,人物的最终归宿也是理想的,然而这种回报是否恰恰是对人类高贵价值的嘲弄,这种疑问本身或许也是《西游记》悲剧意蕴的一种隐匿展现。

一部作品脱离作者之手后,便进入了读者、批评家乃至历史对其塑造和解读的无限循环中。因此对《西游记》悲剧意蕴的思考也只能说是我作为读者的个人阅读角度的一种。如果说作品是作家与阅读者所共同创造的,我想这种创造也不应说文本本身就是什么样的,而是对某个个体而言,文本是怎样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西游记》。作品对于作者和读者乃至人本身生命存在的照应,我以为这正是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1]张义君.论《西游记》的悲剧意蕴[J].名作欣赏,2010(17).

[2]赵红娟.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3).

[3]刘洛.孙悟空的悲剧和吴承恩的悲剧——《西游记》札记[J].明清小说研究,1989(3).

猜你喜欢

悲剧性意蕴孙悟空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论诺里斯《章鱼》中的地图意蕴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雷伊大战孙悟空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