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

2011-08-15赵淑彦王明娟

飞天 2011年14期
关键词:导向大学英语教学

赵淑彦 王明娟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扩大到2006年的540万,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种大众化转型直接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而英语水平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大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但是,我们目前的高校英语教育体制,还不能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所培养出的大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要想使高校保持健康持久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合格技能人才,就必须要坚持就业导向,不断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实行实践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课程和形式上存在着缺陷。现有的英语教学课程基本上是围绕培养学生英语基本功来设置的,它有两个缺陷: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严重忽视社会需求的变化,缺乏就业方向的指导;在授课方式上,忽视学生的需求。结果教师依然是大学英语课堂的主体,学生则是课上忙于记笔记,课下忙着背单词和知识点。这一传统的教学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哑巴英语”成为普遍现象。

从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教学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这样一种观念存在,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关的研究是看不到效果的,是在做无用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但种种原因造成结果并不理想,于是绝大部分教师宁愿守着旧的教学方法裹足不前。

我国自下而上的英语教学环境深刻地影响并妨碍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初、高中的应试教育迫使家长、教师甚至学生仍然把英语考试成绩当成第一位。结果是老师满堂灌,学生埋头死记硬背,到大学以后这种多年来形成的惯性必然深刻影响到英语课堂的氛围。老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使他们“反客为主”。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相当多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结束时的意见反馈是认为大学英语所学的“知识”不如高中所学的多。这里,学生所说的知识其实是传统课堂所灌输的语法知识和各种知识点。可见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严重缺乏导致课堂活动开展受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必定要求学生担当主人翁的角色。现实中,我们面对的状况是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宁愿埋头记笔记也不愿意站出来展示自己,这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国特定的社会状况使学生不敢忽视四、六级考试,尤其是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苛刻要求都使在校生们把在四、六级考试中拿高分当作目标。这样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导致学校和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出倾斜,进一步忽视了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素养的培养。这一情况在许多高校表现得非常明显。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决定了社会的外语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主要开展四项工作,第二项即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进英语教学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环,是由英语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当今世界,英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的普及性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学术、信息交流等各个领域。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普通话”被各国接受,其地位和作用,在目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其他语言可以替代。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将要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建功立业,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事关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中国的高等学校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原来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英语基本功的训练,现在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应把英语教学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作为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加大对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与毕业后可能从事的专业相结合,因需设计课程,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的教育观。

在原有的基础英语课增添满足市场就业要素的内容,并要改革授课形式,如英语基础课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相结合,英语教学借助多媒体网络模式,产生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效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适时采取就业面试、应聘等角色表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市场就业形势的新需求,开设新课型。在高校英语教育这个课程的大超市里,我们必须尽量提供足够的货物,足够的课程供他们选择。如在医学院校中,增设专业医学英语、医学护理英语等课程。基础阶段教学结束之后,提供提高阶段英语课程,对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级别的外语教学,如中高级英语写作、中高级英语口语、报刊英语、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等基础语言技能提高课程群,以及适应于不同专业发展的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服装英语等ESP课程群。再者,依据市场需求,开设TOFEL、BEC、GRE、雅思、单证员、中高级口译证书等培训课程,以此满足学生对就业外语资格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获取资料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高校可以明确规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参考文献,从而使英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的创新精神当体现在勇于破除传统教学模式,敢于推陈出新,应对挑战。既立足课堂教学又要突破课堂的束缚,大胆灵活选取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摈弃旧的认为英语教学科研是做无用功的观念,吸收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论证和完善。就教学软件和教师的关系而言,要注意避免过分依赖现成教学软件的倾向。教师上课不能满足于被动地播放与教材配套的软件,而是要围绕新教学模式细心观察,展开微观层面的研究,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具体学习内容,开发小课件,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习鸿燕.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9,(35).

[2]余秀琴.“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

[3]严海英.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看高校英语教育改革[N].光明日报,2008-02-27.

猜你喜欢

导向大学英语教学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留白”是个大学问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偏向”不是好导向
大学求学的遗憾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