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阈下英语翻译中的同化和异化解析

2011-08-15姬文红

飞天 2011年14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异化译文

姬文红

在最近的一些年以来,由于英语被广泛使用,因此,对于英语翻译中的同化和异化的研究在日益增多。通常情况下,英语翻译中的同化的归宿是目的语文化,它最大限度的将译语文化融入到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之中,是忠实于译文的,将作者引向读者;而异化的归宿却是源语文化,将原文语言文化的特异的地方在翻译中保留,是忠实于原文的,将读者引向作者。英语翻译中的同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都有其各自适用的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作者意图等等。

英语翻译中可能并且应该采取同化方法的客观依据就是不同文化之间具有相似和相通性。从跨文化的角度着手,应该将译文的读者放在首位,并对于源语信息的意图进行仔细分析。从本质上来说,译文可以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动态对等也就是功能对等的目的,就是译文的表达方式必须是完全自然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的将源语行为模式纳入到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在一些情况下,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结构上,一种语言中概括某种生活现象的成语和词组与另一种语言中类似的成语和词组是非常类似的,从而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等转换的形成。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对于从跨文化角度论英语翻译中的同化进行深入的分析。

例如,英语成语“It rains cats and dogs.”的意思就是“大雨滂沱;瓢泼大雨”,形容雨下的大形容雨下的大;又如,I love my love with an E,because she's enticing;I hateher with an E,because she's engaged;I took her to the signof the exquisite,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hername's Emily,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英语成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和中国成语“入乡随俗”在现代语言中都是用来比喻“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再如,英语短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和中国的成语“亡羊补牢”是相对应的,它的意思就是“迟做比不做好”。类似的,中文也有一些成语和习语和英语的表达方法是一致的,也可以通过同化的方法译成英语。如中文“百闻不如一见”接近英语短语“Seeing is believing”,“木已成舟”或者“覆水难收”可以借用英语短语“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来表示,“熟能生巧”可以用英语短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来表示。

综上所述,通过英语翻译中的同化,一方面要使译文能够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相符合,另一方面,要保证原文的文化特色能够和译入语文化规则相符合。因此,通常情况下,对于英语翻译中的同化来说,使用带有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对源语言进行翻译,才能够使译文的意思表达的更明确。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翻译人员不能够对于原文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就进行翻译就有可能损伤原意。假如将“skeleton in one’s closet”译为“小房间里面的骨架或者建筑物”就不如汉语成语“家丑不可外扬”更加通顺。类似的,汉语成语“破釜沉舟”和英语“cross/pass the Rubicon”表达了相同的内涵,如果将其翻译为“break the caldrons and sink the boats(after crossing)”就会非常不通顺了。

受到历史和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具备着各自的特点,从而导致英语翻译中的同化为了达到的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对等转换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因此,英语翻译中的异化也是必须的。英语翻译中的同化,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不同的文化之间也是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的,从而使得读者接受的难度降低,然而,英语翻译中的同化将一种语言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中人们所熟知的内容,导致许多的附载信息牺牲。人们完全采用同化译法英语翻译的作品来进行阅读,事实上这仅仅是对本国民族文化的一种回顾,并且,英语翻译中的同化导致读者不能够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意义进行一个崭新的了解和欣赏借鉴。因此,有必要适当采用英语翻译中的异化测量,从而使得译文读者能够了解异国文化,通常情况下,这也是读者阅读译作的目的。翻译人员应该相信凭借读者的智力和想像力,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是不难被他们所理解的。

对于英语翻译中的异化,必须重视对于原文的深入理解。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翻译人员不能够对于原文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就使用英语翻译中的异化测量进行翻译就有可能损伤原意。例如,在美国作家赛珍珠翻译的中国名著《水浒》(All Men Are Brothers)中,出现了许多对于原文过分的忠实的表达方式,“江湖上的人”这一短语在许多地方都被翻译成了“men by river and lake”,外国读者读起来就会特别的别扭,不能够领会作品的意思,如果将该短语翻译为“Robin Hood”,那么外国读者就会更容易接受了。

另外,在一些语用立场上,异化翻译尤其明显。首先表现在汉语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的多对多的混用,其次是文化传播中的语用认识立场标记的使用偏误。再有就是立场标记放置在错误的位置也是一个重大的运用错误,经常会出现在学生的语句中。所以要系统的进行辨析还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认识立场标记”这一术语对不同的研究者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一种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成分是认识短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跨文化角度上的英语翻译中的异化将原文的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转换成译文中的文化及语言,因此,这给译文带来了全新的成分,使得异质文化的信息增加。英语翻译中的异化对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是非常有利的,能够促进不同的文化之间的融合。通过具体的翻译,可以看出,使用英语翻译中的异化策略,可以翻译得到更加贴切和更加传神达意的译文,能够将异国文化的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对于国外的“Time is money”这句名言来说,如果将它异化译成“时间就是金钱”,就能够比将它同化译为“一寸光阴一寸金”,使得美国人强烈的时间观念更加传神达意的表现出来。类似的,将“paint the lily”翻译成为“给百合上色”,使得英语特有的文化形象更加传神达意的体现出来,由于在基督教中,百合一直被视为不可缺少的花朵,西方人的观念是百合是纯洁无瑕的,因此,翻译成为“给百合上色”本欲取巧结果反而坏了事。虽然汉语的“画蛇添足”也能够表达出一样的意思,然而,英语的文化特色却不能传达出来。

[1]杨秋香.文化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J].世纪桥,2008,(1).

[2]钟文秀.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J].才智,2008,(4).

[3]裴少华.从归化与异化谈英汉习语翻译策略[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蔡忠.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5]祝钰.翻译策略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3).

[6]彭爱和,伍先禄.论文化中心主义对中西跨文化翻译的操纵[J].外语学刊,2008,(1).

[7]李家春,崔常亮.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文化补偿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8]刘益霞.归化和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异化译文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弟子规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弟子规
弟子规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