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毛泽东的语用风格领略领导语言艺术

2011-08-15赵崇平

飞天 2011年14期
关键词:语体领导语言

赵崇平

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用兵如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丰功伟绩;作为语言家,创新语体,用字如神,将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学者的渊博和儒雅、政治家的胸襟和胆识、文学家的浪漫和激情自然融汇于浩瀚的论著和磅礴的诗词中,树立了写作实践的典范;作为一代领导,风格突出,体现了革命家军事家的果敢性与鼓动性,哲学家文学家的睿智与豪情,形成了独特的领导艺术风范。

第一,语用风格:推陈出新,点石成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语言是“志”于“境”的产物。作为政治领袖,毛泽东面对土生土长的工农大众,要总结革命经验教训,提出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就必须走大众化之路。因此,他创新语体,灵活变通、深入浅出地表达“情”“志”。

首先,古为今用,雅而不涩。毛泽东,博览群书,积淀深厚。其著述活用古语几百种,言之有物,清晰透彻,浑然天成。

诗词大气磅礴,古语新用,酣畅淋漓。例如《十六字令三首》之第二首:“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文白词句并用,比喻、象征之法融入,化静为动,层峦叠嶂、群山巍峨、气势磅礴的意境如在眼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赋新义,紧承“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意脉,号召受压迫的人民,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典雅不晦涩。

其次,创新语体,典而不冗。毛泽东在长期的戎马生涯和写作实践中,随境生情,“马背成文”,自成一体,形成了庄重平实、情理并茂、言近旨远、意蕴深厚、生动含蓄的风格。

政论语将文艺体之生动融于公文体之庄重之中,庄重严谨中饱含鼓动性。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形容农民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极富号召力。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形容中国革命的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新闻语体缜密贯通,言简意丰,简洁明快。如《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一文,用“冲破”、“横渡”、“占领”、“控制”、“歼灭”、“击溃”等军事术语,用语精当,一气呵成,掷地有声,斩钉截铁,将鼓舞性、战斗性与激情性完美融合,成为新闻语体的变革典范。

再次,俗为本用,质而不拙。毛泽东特别重视群众语言,加以妙用,浅白中见变化,平实中见理趣。因此,他的理论文体平易朴实,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巧用口语,藏拙于理,平中见奇。他讲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以“鸡蛋因得到适当的温度而变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为例,形象具体;他讲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列举了“想变革梨子,就得知道梨子的滋味,亲口吃一吃梨子”的例子,通俗明白。

善用俚语,妙笔生花,幽默风趣。群众喜闻乐见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经他点画,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如:他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来形象说明调查研究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来说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不得人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二,毛泽东语言中的领导艺术:“四具”风范,杂而不乱。领导艺术有“四具”:刀、斧、鞭、袜。形诸语言,风范尽显,各具魅力。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在“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上,在中国革命时期,其纵横捭阖、高屋建瓴、统驭万物、君临下界、驱万象于笔端的语言张力,体现出卓越的领导艺术。

首先,斧子型:果敢坚决。斧子是面临困境转折,处理急难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斧子型语言在处理矛盾,解决错综复杂的棘手问题时果敢坚决,能表现出领航者的力量和权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通常用这类语言将思想理念、任务目标点拨警醒。

如针对1931年国民党蒋介石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鉴于红军内部的几个不同歼敌方案,毛泽东用“叫花子打狗要靠墙,红军打敌人,要靠根据地。在强大的敌人围剿中,只有依靠根据地人民的支援,选择有利的地形,高度集中红军的兵力,打敌人最薄弱的一环,才能取得胜利”来告诫大家依靠根据地。每当到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他就从政治家的高度去高屋建瓴地思考、分析,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洞察本质,抓关键,用斧子型语言进行理论概括,提出普遍性和针对性的警醒。“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等至今成为纲领性语言。

其次,鞭子型:激励适度。领导好比一个驭手,关键时候“啪啪”甩上几鞭,吆喝起来,让马儿快跑。这就是“鞭策”。鞭子型语言就是针对周围不同情势,甩出启发性的语言,激发热情,督促和警示。

对轻度问题,毛泽东轻鞭敲打。如,在1938年第三期抗大毕业学员的讲话中,他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启发抗大学员,通过引用人物故事,他激励抗大学员要像唐僧那样具有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像猪八戒那样具有艰苦踏实的精神,像孙猴子那样具有机动灵活的优点,克服各自存在的缺点,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干部。这样,引起警觉,使其自觉调整言行,“不待扬鞭自奋蹄”。

对严重问题,他重鞭抽打。毛泽东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主观主义者进行入木三分的讽刺;用“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对主观主义的行径进行重点刻画,对整顿革命队伍起了督促和警示作用。

再次,刀子型:尖锐威严。在对敌斗争中,毛泽东以政治家的敏锐与犀利,独抒己见,单刀直入。如刀的语言义正词严,铿锵有力,一针见血,能直指要害,给反动派以震慑,显示王者大家的风范与胆识。

如1947年蒋介石进攻延安,毛泽东说:“蒋介石去拿延安,等于一个人花了一大部分财产去买一条钻石项链。它光辉灿烂却一无用处。”话语平实,尖锐犀利。在国民党大举进攻面前,毛泽东安定自若, 坚定地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后,袜子型:疏导引领。袜子是领导四把工具中唯一的软工具,用和风细雨的语言,委婉含蓄地谈心打气,理顺关系,调整情绪,言近旨远。毛泽东广设比喻,创用俗语,回味无穷。为阐明抗日统一战线既联合又斗争的道理,他将对蒋政策比为赶驴上山,“一推、二拉、三打”。认为,只要拉得紧,推得有力,打得得当,就会达到“逼蒋抗日”的目的。同时,他又以毛驴会踢人作比喻,提醒革命同志在逼蒋抗日的同时,还要提防蒋介石,防止逼他不成反受其害,透彻明确。

总之,毛泽东的语用风格,包含着他那一代人的集体智慧,也蕴藏着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华,典雅而不晦涩,纵横而不恣肆、杂而不乱、庄而有谐、融情入理、机智幽默、大雅大俗、变幻莫测;其反应在领导艺术上,以语言为桥梁,厚人伦,移风俗,审时度势,执两用中,保持张力,恰到好处,与他的伟大人格和思想密不可分,成为领导交流艺术的典范。

猜你喜欢

语体领导语言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综述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有我语言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