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郡王府府主考
2011-08-15李春青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李春青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00044)
清代端郡王府原位于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路北,府址横跨平安里西大街43与47号两个单位大院,其中43号是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47号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地点。该府前身是清圣祖第十七子允礼的果亲王府,后改为嘉庆帝第四子绵忻的瑞亲王府,1894年成为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之次子载漪的端郡王府。王府的变迁包含了王府主人起伏跌宕的人生历程,凝结出丰富的王府文化。下面就端郡王府府主进行梳理与归纳。
一、果亲王时期
清圣祖第十七子允礼于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果郡王,雍正六年(1728年)晋封果亲王,其府邸即端郡王府的前身果亲王府。雍正帝曾称赞允礼有“实心为国操守清廉”的忠心,因此当他病危时,下遗诏让允礼辅政。乾隆帝即位后,命其总理事务,赐亲王双俸,免宴见叩拜。
果亲王允礼平生喜吟诗、绘画、作书,寄情于佛学禅理,才华非凡。据《八旗通志》(初集)卷七十一《艺文志》中记载,允礼曾为康熙帝作祝寿诗一首:“鲤庭闻礼复闻诗,自愧冲龄鲜所知。提命时时烦睿虑,生成日日荷天慈。典漠垂训千秋宝,云汉为章万世师。夙夜祗遵勤砥砺,承欢常喜傍龙挥。”这首七言诗朗朗上口,蕴涵丰富,显示了允礼出众的诗词才华。另外,允礼的书法艺术也非常高超。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冬,果亲王奉旨赴泰宁,送六世达赖喇嘛还西藏,于次年回京,途经成都时留下不少书法墨迹。例如,他为成都文殊院题书的一道横匾“开甘露门”四字,与元代楷书大家赵孟頫的书法几可乱真。乾隆三年(1738年)允礼薨,谥号为毅。
允礼薨逝后,无子,庄亲王允禄等请求皇帝以雍正帝第六子弘瞻为其后。乾隆三年,弘瞻袭果郡王。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发生火灾,弘瞻到达后与诸皇子谈笑而引乾隆帝反感,将他降为贝勒,罢一切差使。两年后,复封为果郡王,不久而卒,谥号为恭。
乾隆三十年,弘瞻第一子永瑹袭果郡王,五十四年(1789年)卒,谥号为简。五十五年(1790年)永瑹第一子绵从袭贝勒,第二年卒。于是,弘瞻第二子永璨之第一子绵律,作为永瑹的嗣子而袭承贝勒,嘉庆十一年(1806年)革退。
当年,永璨之第二子绵侗袭贝子,后来因瑞亲王分府时选中了果亲王府,所以绵侗只好迁居孟端胡同居住。之后果亲王府这一支分别由奕湘、载卓、溥闳承袭镇国公、辅国公,因此孟端胡同的府邸后被称为载卓辅国公的卓公府。
二、瑞亲王时期
随后,果亲王府改为清仁宗嘉庆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的府邸,即瑞亲王府。绵忻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受封瑞亲王,成为第一代瑞亲王。第二年,嘉庆帝在热河行宫突然驾崩。他生前极喜爱第四子绵忻,曾有意将王位传给他。但是,绵忻的生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为了避嫌,传懿旨立较年长的皇帝第二子绵宁为帝。因此,绵忻也就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道光八年(1828年)绵忻卒,谥号为怀。
就在这一年,绵忻之子奕约刚满周岁,就继袭瑞郡王,改名奕誌,予以半俸。道光帝命定亲王奕绍代之管理家政。道光三十年(1850年)奕誌卒,无子,谥号为敏。后来,咸丰帝赐绵忻福晋,给郡王半俸。咸丰三年(1853年)福晋薨逝,再賜奕誌福晋,给郡王半俸。
三、端郡王时期
至咸丰十年(1860年),因奕誌无子,咸丰帝以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之次子载漪过继给奕誌为嗣子,袭封为贝勒,光绪十四年(1888年)加郡王爵,二十年(1894年)晋升为端郡王。
关于为何载漪出继给端亲王绵忻的原因,载漪的孙子毓运在《“废黜出宫”以后的大阿哥》一文中说,因西太后看到载漪自幼好武,率领八族子弟组建神机营英武能干。西太后为了培养一个掌握兵权的贵族心腹,想早点把载漪封王。但由于载漪之父惇亲王奕誴仍在世,不能在一个王府封两个王爷。而此时适值瑞怀亲王绵忻之子瑞敏郡王奕誌卒后无嗣,西太后遂降旨让载漪过继给奕誌为子,并晋封端郡王。
而为何改瑞亲王府为端郡王府,有两种说法。《清史稿》中记载:“更名端者,述旨误,遂因之”,即载漪受封端郡王时,皇帝的懿旨因笔误而将瑞写成端,于是将错就错而改为端郡王府;《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也记载说:“闻系当时笔误也。”而在《清稗类钞》中则说是读错音而造成。
因载漪的福晋为慈禧太后的侄女,及承恩公桂祥之女。因此,载漪成为当时地位显赫的政要。其子溥儁被西太后立为穆宗皇帝的继嗣“大阿哥(皇储)”,成为慈禧太后欲废德宗的替代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载漪力主利用义和团抗击洋人,以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名义而兼任义和团统帅,从而使端郡王府成为义和团总坛口。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将瑞亲王府完全焚毁,并要求对载漪法办,慈禧只得将载漪革爵发配新疆,永远监禁。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归宗。
就在光绪二十八年,道光皇帝第七子奕譞的第六子载洵过继给奕誌为嗣,袭封贝勒,迁府至西单北东槐里胡同路北,称为洵贝勒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郡王爵。
综上所述,端郡王府共经历了果亲王府时期的府主6人,瑞亲王府时期的府主2人,端郡王府时期的府主1人。其他一些搬离该府之后承袭王爵的王爷就不计算入其中了。
[1]柯劭忞、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圣祖诸子[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王梓.王府[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冯其利.寻访京城清王府[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