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寻逼真的艺术形象——结合塞尚的艺术观分析中国绘画中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2011-08-15黄丽华重庆大学重庆40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5期
关键词:心源塞尚艺术形象

黄丽华 (重庆大学 重庆 400000)

一、塞尚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阐释

塞尚说过:“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这也就是说:艺术家既观察提练自然本质,又组织构架艺术形式。

1.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探讨 “卢浮宫固然是艺术家们顶礼膜拜的殿堂,大师们精妙绝伦的绘画技巧也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由于缺乏自然基础,在塞尚眼里却是非真实的,因而也只能作为‘可供咨询的好书’。”[1]

2.艺术要表现真实的自然本质塞尚认为在自然的基础上创作出有稳定结构感、严谨的理性和秩序,以及和谐状态的艺术形式就是“设想普桑在自然基础上新生”。必须冲破视觉规律和自然逻辑的限制,透过自然表象探对寻内在真理。

3.把握自然本质的方式 塞尚说“作为一个画家,我首先依赖的是可视的感觉”。他认为艺术家要与自然贴近,必须心地纯洁。

4.从自然的本质真实到“纯绘画性的真实”的过程,在塞尚理念中,艺术是拥有独立审美特质的自我完满的存在实体。艺术与自然并列地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即: “艺术家以自然为基点,通过感觉、知觉与情感的综合把握自然的本质,并进而借助理性形成一种有独立绘画性真实的‘第二自然’,它与客观自然互为等价物。因而,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艺术平行于自然。”[2]

二中国绘画中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的绘画中,画家们正是将自然的本质提练,而后形成“胸中丘壑”这样的逼真艺术形象,亦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然中国绘画在寻求这种逼真的艺术形象过程中,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中国绘画中艺术如何描写、揭示、反映自然的美“自然美的本质当然不可能由艺术这种反映自然美的观念形式所决定,因为从根源处看,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认识活动,与进行艺术活动是同样原始的。然而自从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进人人的生活开始,它就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认识。”[3]北宋郭氏父子“饱游妖看” 各地各时山水后,认为山水画应“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不同景物在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特征,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则“春融怡,夏菇郁,秋疏薄,冬暗淡。”真山水之烟岚,有“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对自然界真实景象细致入微的观察研究的总结和概括后,而其进行的创作更是形式多样,用线有方、有圆,落笔雄壮阔细不一,灵活多变。李唐根据客观山水的特征而用之以敏法,独创大斧劈效。其用笔、用墨、用色皆为了表现客观的山水。李唐的山水画中采用特写的方式对局部山石进行深入刻画,真正做到了近取山石之“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中国绘画中人们在发现、欣赏、评价、认识自然美的活动中,艺术就象罗丹说的,“美丽的风景所以动人,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的舒适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看到的线条和颜色,自身不能感动人,而是渗透其中的那种深刻的意义”。中国绘画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描绘,至今影响着我们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审美与热爱。

三、结合塞尚的艺术观寻求逼真的中国绘画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中国绘画特别是传统的绘画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一种哲学。在寻求这种艺术形象中,其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试着结合塞尚的艺术观:“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塞尚强调艺术家主体,艺术并不直接等同于客观自然,从而为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这很大程度上符合了中国绘画中以人为本,表现人的主观意志的心理,也符合当代绘画的发展,即绘画中越来越注重的是表达自我。艺术形象一定要逼真,这种逼真不是投影幻觉。“就艺术家本身而言,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所看到的东西,毫无疑问与客观事物十分酷似。他们所讲的‘独创’,就是那些天才艺术家们为获取真实性和诚实性作了不断探索之后,所进行的那些自发的或无意识的创造。”[4]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绘画史里,如清代的山水画家龚贤,他主观地将景平面化,用带有书写性的积墨法将画面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气氛,让观者感动。画家的修养,不仅包括对笔墨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现代把握,也将包括对天人合一观、对自然观、对造化与心源的关系作现代的认识和把握。艺术与自然这两者本就应有这样的和谐。

古往今来,中国绘画就有天人合一观,对自然观、对造化与心源的关系都有较高的把握,中国绘画在寻求这种逼真的艺术形象过程中,艺术与自然一是自然对于艺术的关系,即艺术如何描写、揭示、反映自然的美,另一方面是人们在与自然发现、欣赏、评价、认识的这种活动中,艺术自身又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塞尚的艺术观:“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很好地为现代中国绘画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艺术与自然这两者在平衡的天秤上为寻求逼真的艺术形象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 [2]孙嫣•试论塞尚对艺术与自然的全新阐释[N].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 邹吉忠•论艺术与自然[N].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一期.

[4]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62.

猜你喜欢

心源塞尚艺术形象
“中得心源”与“心物熔冶”——论唐至近代画论的师心论转向
凤凰览德辉,造化得心源——巨德辉的水彩画探析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有限公司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圣山系-心源》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
左拉“贬低”塞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