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儿子还愿

2011-08-15河北刘志波

辽河 2011年1期
关键词:拐棍相框天安门

河北/刘志波

为儿子还愿

河北/刘志波

一位着装另类的古稀老人,步履蹒跚地在天安门广场上游逛。

老人穿一身旧式军装,胸前别一枚一等功勋章,帽檐上方,鲜红的五星映着他黝黑苍老的脸,左手托一个木制相框,里面镶着一张年轻英俊的军人照片。岁月已将相框噬蚀得旧迹斑斑。他的右手拄一根拐棍,杵戳地面的咚咚声,淹没在嘈杂的噪音里。老人混浊的眼睛已辨不清远处的物体,边走嘴里边喃喃自语:儿啊,这就是你从小盼着要来的地儿,你好好看看吧。老人本身已无意看什么,他已没了好奇的欲念,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

儿子从小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学习拔尖,得来的奖状贴了家里半面土墙。天天像只欢快的鸟儿,每次放学进家,嘴里总是唱着那首“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他问儿子,你怎么总唱这首歌?儿子说,喜欢呗!还说,等我长大了,一定去看天安门。老人到现在还记得儿子说这话时的表情。可儿子长大后却去当了兵。尽管他不同意,因他就这么一根独苗儿。可儿子说只有我当兵才有机会去看天安门,再说保家卫国也是件光荣的事呀!他觉儿子说得在理,果真窝在这山沟里,怕是这愿望一辈子也难实现呢。

儿子当兵后的第三年就上了前线。在三十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自卫反击战中,儿子带着他的全班战士向敌人阵地冲锋。一颗炮弹呼啸着落在儿子脚下,瞬间儿子就失去了双腿和下巴。儿子嘴里喷着血却依然挥舞着双臂呐喊着。直到牺牲,儿子还保持着向前冲的姿势……

老人此时脑海里满是儿子的影子,说不清是他陪伴儿子还是儿子陪伴他。原本这次他是想和老伴一起来的,可老伴不争气,一病卧床仨月,就再也没起来。等把老伴安顿入土,已觉体力不支,预感时日不多,再不来,怕是永远也还不了儿子的愿了。有生以来从未走出过大山的他,这次是死了心了,天蒙蒙亮就从炕上爬起,穿戴好儿子留下的这身军装,背上儿子的军用书包和水壶,拄着拐棍,沿着崎岖的山路朝山外走来……

不知不觉,老人走到英雄纪念碑前。抬头仰望,高大的碑体那么雄伟壮观。老人想,这该是烈士们的骨骼凝压成的吧,上面每颗尘粒都是一个个活的灵魂哩。儿子见了这些先辈必定是要行礼的,于是他就脱掉军帽,恭恭敬敬地向纪念碑深深鞠了一躬。觉有些累了,就顺势坐下来,背靠在碑基上,那踏实的感觉就像靠在儿子的脊背上。这时,他听到肚子咕噜噜地叫,就从肩上取下书包,从里掏出块发面饼。饼已干硬,他咬不动,就用手掰下一块,放进嘴里。光秃的牙床硌得生疼,他就拧开水壶含一口水,将饼泡软,然后吞下肚。

身子有了气力,老人向天安门走去。那是儿子做梦都想见的地方。穿过熙攘的长安街,老人吃力地登上金水桥,身子靠在栏杆上,他要让儿子看天安门,看个够。为了不让行人挡住儿子视线,他把儿子的相框举过头顶,这样看得真切。一会儿,胳膊酸了,麻了,他就把相框顶在头上。恰巧一抹艳阳从云缝里挤出,泄了一地金辉,把个天安门城楼涂抹得金碧辉煌。老人混沌的眸子也闪了一下,然后嘴角一牵,欣慰地笑了。估摸儿子看够了,老人才收回酸痛的胳膊,心里念叨着:这下好了,就是死也能闭上眼了。

老人转过身来。蓦地,正前方风中猎猎的一抹红色收入眼底。他知道那是什么,是儿子的战友们每天早晨从这桥上经过把它升起来的。幻觉中,儿子嘴里喷吐的鲜血,似乎就喷洒在这面旗帜上。他想,儿子见了国旗也是一定要敬礼的,对,还要唱国歌呢。老人就把儿子相框贴在自己脸上,丢掉拐棍,使劲挺了挺弯曲的背脊,目视着那抹红色,缓缓地举起干枯的手;干瘪的嘴还一张一合地翕动着,喉咙里发出深沉苍老的颤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当儿子的相框从老人面前移开时,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已是老泪纵横。

猜你喜欢

拐棍相框天安门
牧歌飞到天安门
老人如何挑选拐棍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中秋,我的父母就坐在相框里
树拐棍和拐棍树
拐棍
冰棍相框
爷爷的多功能拐棍
温馨数码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