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一枝奇葩—— 论潘玉良及其绘画风格

2011-08-15韩春子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河南开封47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潘玉良中西色彩

韩春子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 河南开封 475000)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社会思潮产生着巨大的变革,西洋美术随之传入了中国,猛烈冲击了陈旧的画坛,同时也冲破了旧制度的枷锁,使新的美术思潮、艺术风格、西画社团纷纷涌现,也丰富了国内的绘画的种类、题材和表现形式。那时中国的美术教育面临着改革的局势,许多美术家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引进西方绘画的技巧,先后赴日、法学习西洋艺术知识。

潘玉良作为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画家,她基本以的印象派的技法为基础,再融合东方神韵和自己的情感,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她对各种美术形式都有所尝试,所以一生留下了包括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素描、速写在内的作品4700多件,她在一生一直致力于中西艺术文化的结合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潘玉良原名张玉良,原本为青楼女子的她被当时安徽芜湖新常关总督潘赞华赎出,并成为了他的妻子,并改姓潘。潘赞华发现她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后,支持她考入了上海美专,成为了该学校招收的第一批女学生。潘玉良的绘画历程从1917年跟随洪野学画时就已经开始了,191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师从王济远。后来又远赴意大利深造,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凭着她的勤奋和对艺术的热爱,潘玉良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打破了美术学校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当时上海图画美术院所贯彻的是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收并蓄”的思想,为了更好的借鉴西方艺术,上海图画美术院聘请了外国的画家教学,并且不提倡“全盘西化”,否定民族遗产,学校还专门设有书法、篆刻、国画等课程,旨在使中外艺术相融合。当时的校长刘海粟也是提倡中西融合的艺术家,他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又受到法国新兴画派的影响;而当时潘玉良导师王济远的绘画也是秉承了中西融合的风格,使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融会贯通。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对潘玉良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潘玉良的一生都在追求着东西方结合的绘画之路。

从潘玉良的早期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她深受古典主义那种严谨的画风的影响,写实为主的技巧加上印象派的色彩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同时加入一些自由大胆的笔法,她用笔触和色彩抒发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1930年的《春之歌》以抒情典雅的色调勾勒出一个梦幻般的理想王国,潘玉良运用了印象派中光与色的变化,在画面中突出光源色和环境色的作用,以及人物与光线的关系,以自然抒情的笔调表达了生活中蕴含的美的境界。画中的裸女采用了近似平涂的画法,用单色勾勒出了人体的轮廓线。在这一时期潘玉良的作品大多向人们呈现出了平静祥和的生活氛围,题材主要是人像、风景及静物,画面中没有过多的注重个人情感,她本人更为重视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力,其色彩表现热情而厚重、大胆且奔放。而《仰卧女人体》,却用笔自由大胆而有力,人物造型简洁,运用了比较厚实的色彩,好像又有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影子。潘玉良早期的作品大多风格典雅、技法娴熟、构图庄重,充分展示了她扎实的功底。但潘玉良的老师刘海粟指出她的作品因为缺乏深厚的国学修养,缺乏深度,自然无法打动人心,更不能适应当时那个政局动荡的大时代。潘玉良听取老师的意见,向当时的国画大师学习技法,并临摹古代名家画作以及对画论画法的研究,使她在技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她后来的作品《俯首背立人体》,用简练的几条线刻划出一位女性低头背体,造型准确严谨,线条遒劲有力,处处显示着中国书法的痕迹,这种画法也是对中西绘画结合的一个初次探索和尝试。

为了继续深造,潘玉良于1937年再度赴法,后来由于战乱和国内政治变动,潘玉良再也未能回国,侨居他乡四十年之久直到逝世。当时的西方现代艺术从印象派之后形成多个流派,潘玉良身处各种艺术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的潮流之中变得更加的主动和清醒,她没有使自己停留在同一种风格和形式之中,她有选择的汲取大师作品中的营养,又明确地抒发了自己的创新和情感。从这时期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融合了印象派以及其他流派的绘画风格,为了使画面色彩看起来更加饱和、单纯和强烈,她在注重画面中线条的同时舍弃了过多的环境色,强调了画面中固有色的对比,这个时期的她已经基本脱离了古典主义的写实风格,突出了画面中的形式感。

20世纪50年代以后,潘玉良已经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绘画风格,画面中渗透着东方韵味,此时的她已经脱离了模仿和探索的阶段。她一生致力于中西艺术的融汇,并把“合中西于一体”的主张运用到了绘画作品中。她创作了大量的扇舞图,《扇舞》《双人袖舞》等作品都是以中国民间特有的妇女舞蹈活动为题材,画面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画中的人物造型采用了夸张的方式,用色宁静淡雅,并且运用了较多的固有色,在西画的色彩中融入了中国画的线条,这些画面都蕴藏着了中国画的意境和民间传统年画的元素。这些大胆的尝试加快了油画的民族化的步伐,而且使她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一种新气象。创作于1956年的大型画作《歌舞艳声图》描绘了一个载歌载舞、安逸祥和的理想社会,它传达出画家对于回归祖国的无限渴望,漂泊异国却无法回到家乡,她借助作品抒发着自己满含悲切和落寞的情感。潘玉良这种通过对生活环境的刻画表达自己的生存现状,以及身处异乡、渴望回到祖国的落寞悲凉的情感也注入到了她诸多的自画像中。

艺术需要表现心灵,需要不断创新,她的绘画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和发展,她一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笔法和韵致与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和色彩相融合,作品中的色彩和线条相依存,极具现代艺术的倾向,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为中西艺术融合和现代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张苑.艺术精神与市场价值——重读潘玉良作品所想到的[J].艺术市场.2003.(7):76—78.

[2] 李京.试论述潘玉良的生平及其绘画历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邓林.中西艺术融合的楷模——潘玉良.鸡西大学学报.2007,

[4] 李铸晋.万青力 中国现代绘画史[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8.

[5] 李延利.“融中西绘画与一治”——潘玉良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 皖西学院学院.2009.

猜你喜欢

潘玉良中西色彩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一代画魂潘玉良自我身份的认同与实现
真相
画家潘玉良是怎样被捧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