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商文化对明清会馆雕刻题材的影响——以社旗山陕会馆为例

2011-08-15曹瑞林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大众文艺 2011年22期
关键词:晋商会馆商人

曹瑞林 曹 峥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晋商,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曾让世界都惊叹的群体。晋商会馆,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特殊建筑类型,是对当时经济体系下特殊群体的一种反映,具有特殊的存在形式和文化内涵,是明清时期举足轻重的公共建筑代表。这些建筑装饰华丽精美、主题雄伟壮丽,分布在国家的大小城镇中,是晋商历史文化存在的主要“物证”。本文主要以社旗山陕会馆为例,从雕刻题材方面论述其所折射的文化内涵。

一、晋商文化的精髓

晋商,作为中国经济史上一个独特的群体,有着辉煌的历史。晋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三大商帮之首,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跟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提并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文化意义。而晋商在其500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的晋商文化,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晋商主要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推崇儒家思想。他们把商业信誉看的高过一切,崇尚信义,以关公的“信”来取信社会,取信顾主,摒弃欺诈、伪劣等一系列不端行为;以关公的“义”来团结同仁,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举动。这种诚信义利的经营理念,逐步使晋商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商誉。

晋商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群体。他们非常重视与家族、乡亲及社会各方面的和谐,相互之间不仅是竞争关系,更是互相照应,相互帮助。他们不管在哪经营,为保证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都会自聚资金修建会馆,设立同乡会、行会,制定行规来处理商务纠纷,维护公平竞争。

总之,晋商的辉煌业绩与其秉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晋商精神密不可分。

二、社旗山陕会馆的产生背景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古称赊旗店,因东汉刘秀在此赊酒幌为帅旗兴兵而得名,清朝发展到鼎盛。因地处水陆交汇处,所以明清时期是我国“南船北马”交通要道。社旗山陕会馆就是当时的晋商因利用水陆交通经商而聚集此地集资所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寓居赊店的山、陕商人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对会馆建筑倾力投入,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各展绝活,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达到了当时的巅峰状态。建筑工艺兼收南北建筑文化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古建筑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独树一格的古建筑典范。而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工艺之精湛、构图之丰富,花纹雕饰之细腻,堪称巧夺天工。也被国内古建专家交口称赞。由于山陕会馆本身就是山陕商人为“敬关公、崇宗义、通商情、叙乡谊”而建立的场所,是山陕商人的精神家园,其雕刻内容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处处蕴涵当时深入商人意识的处世观念和经营理念,清晰反映了清代儒商的意识形态。

三、晋商文化对会馆雕刻题材的影响

1.宣扬商业伦理道德

晋商把在行业中建立信誉作为经商的基础,而信誉又要以诚信来建立。晋商五百年的辉煌历史充分证明,这种诚信的凝聚力比苛刻的规章制度要有效的多。在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中到处都体现着这种以“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会馆中很多雕刻题材,都包含着对“诚、信、仁、义”的推崇和赞扬,如“赵匡胤输华山”、“祀桥进履”、“赵颜求寿”,这些雕刻一般都是选取特定的背景环境,以人物的衣饰、动作和表情来显示其身份。点明了筹资建馆的商人要确立“以信为本”的原则。

会馆的雕刻除了从正面来灌输诚信的商业道德之外,还从反面警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会付出代价:例如在《十八学士登瀛洲》中,由于奸臣许敬宗背信弃义而被剔除在外,所以只雕刻出十七人;雕刻于石牌坊中坊最上方的“福禄寿”三星,就是告诫商人如果蒙骗顾客、缺斤少两,就会折福折禄折寿;会馆内石牌坊多处雕刻的神兽造像,几乎都是有一只脚踏在座基边沿,呈悬崖勒马的状态,意为警示商人不可贪得无厌,如果逾越“诚信”准线,就会掉下万丈深渊。这种道德教化虽然带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在当时所处的封建时代,对于倡导以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以及商人的自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推崇礼教思想

礼制观念是随着农耕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礼”的精神就是秩序与和谐。其核心内容为宗法和等级制度。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题材中处处透露着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遵从。悬鉴楼北面石栏板上完整的“渔樵耕读”图,刻有浮雕“朱买臣休妻”、“舜耕历山”、“苏秦还乡”、“孟母教子”的图像。石栏板上另有一幅“渔乐图”,构成了对“渔樵耕图”的完整表现。另外还有“二十四孝”故事也是会馆雕刻中的重要题材,在会馆雕刻作品中数量比较多而且分布广泛,如大拜殿雀替木雕中和悬鉴楼柱础上的浮雕“孟宗哭竹”、“丁兰刻木”等。这些雕刻都是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产物,教育人们要安贫乐道、各守本份、勤俭持家。

“贤良”、“孝梯”、“诚信”、“仁义”等礼教思想在雕刻题材中不断出现,从而使礼制观念得以体现,并完成儒家“成教化,劝人伦”的教育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雕刻题材当中多次出现在别处鲜有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但是都被处理在暗角处,这也足以证明封建礼教男尊女卑思想影响之深。

3.崇文观念

育人文化,其实就是教育。中国历来实行的都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社会上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虽然当时由于商业的巨大利润,在晋中民间已经盛行崇商、敬商的思想,但商人自身还是把追求功名利禄做为最终目标。所以晋商非常重视对子弟的教育。

会馆的雕刻题材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文学气息。在石牌坊中二次间平板枋之上,东西两面分别雕着“李白骑鲤”和“杜甫夜读”,位置仅次于福禄寿三星,把文人摆在了崇高的位置,充分表现出晋商尊重知识、褒扬文人的思想。

大拜殿大门两面侧立着两块石雕八字墙,东侧石雕为“十八学士登瀛州”,图的最上方雕城堞,城门上方匾雕“瀛洲”二字,城上左右雕宝塔、亭阁,表现瀛洲仙美景色。十八学士各骑马上,攀行于盘曲山道之间,或半进城门,仅现马尾,或隐于山石之后,仅现马头。山溪叠翠,奇石相间,花草丛生。充分体现了求学成才的不易和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赞美。

西侧石雕“渔樵耕读”图,与东图“登瀛洲”相呼应,依然是宣扬读书为高,反映了晋商崇文心理。图中人物、山水、树木、飞禽、走兽、房屋采用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线雕等多种雕刻方法,使十八学士及渔樵耕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同时四周以青龙和祥云组成的连续纹样围合,给画面增加神圣色彩。石雕画面构图巧妙,运用多点透视法,主题的表现从下到上层层展开,而且同一高度视点也有正、侧变化,使形象处于正视和侧视的多种变化之中,使画面视感丰富。雕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场景跌宕起伏,刻划细腻生动。

结语

明清时期晋商的富庶为建筑的营造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而繁荣的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更为建筑装饰提供了必要的人力和艺术支持。在浓郁的文化底蕴基础上,晋商有了普遍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使文化和建筑有了完美统一,文化在建筑中得以体现,建筑因文化而提升品位。

[1]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赊店[M]大象出版社,2005.

[2]李芳菊.会馆文化丛书:走马飞舟社旗镇[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3]熊瑛.河南社旗山陕会馆雕刻艺术研究[J].中国知网,2007.

曹瑞林(1952.10-- ),男,回族,河南开封人,大学本科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

曹峥(1989.1--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现为郑州轻工业学院2009级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晋商会馆商人
一岩九饮会馆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镇远·两湖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