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设计的社会特征

2011-08-15陈红初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大众文艺 2011年22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特征信息化

陈红初 (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14122)

引言

“历史的设计是设计的历史”是由美国建筑师,平面设计师和展示设计师伊凡•切尔麦耶夫(Ivan Chermayef f,1932~)所提出的,这句名言揭示了设计与社会之间那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其内在意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做如下阐述:设计始终受到发展着的社会的推动和制约,设计本身有其发展过程,同时又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和影响社会发展。不同背景下的社会体现着不同的社会需求,设计的社会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一、信息化社会的定义与特点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是新事物,其产生与发展必定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的特征。本人通过结合资料与书籍,将信息化社会主的主要特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生活的信息化

据统计,“2000~2005年,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由2.3亿增加到7.4亿,移动电话普及率由7部/百人提高到30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上升到11 100万。”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信息化不断的在人们的生活中蔓延开,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2.社会活动平台的网络化

如今,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活动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室内和室外,而是开始转向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邮件、QQ、MSN、网络游戏等等一些软件的开发使虚拟世界不断的扩大,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3.社会意识形的态多样化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人们获取到的信息量是空前的。信息化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多元文化的涌入,使得人们的知识体系和观念变得复杂多样,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就呈现多样化特征。

(二)信息社会下人们的需求

1.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

当我们步入超市,大厦,商场等购物场所,会感觉到自己被琳琅满目的商品重重包围着,大量的商品可供选择。我们已经很少会为买不到“需要”的东西而头痛,但是,却为要卖到“满意”的东西而不知如何选择。信息社会的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也就是前面所提到了让人“满意”的东西。

2.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需求

前面提到,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使人们能够获取大量信息,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时代下,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但是信息的准确有效性我们很难把握住。这里的“有效信息”是指那些准确无误,能够真正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3.个性需求与共性需求的共存

信息化突破了地域、民族的限制,使社会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就是这种多元化使人们的需求各有不同,因此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也各不相同,追求自我、张扬个性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由技术因素决定的生产方式是相对稳定和统一的,产品的技术内核具有共性和通用的特征,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也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和公认的规则。这样个性需求与共性需求共存,而且前者以后者为前提。

三、信息化背景下设计的社会特性

“设计是一种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将公众消费需要与大批量工业生产相结合,将艺术方式与工业技术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综合起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尤其是市场的)、技术的、艺术的、审美的种种成分,力求帮助人们生活的分家舒适快乐,更加光明而有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覆盖面积的逐步扩大,被信息化孕育着的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呈现出来的社会特征也愈加明显。

1.实用经济性

设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如今信息化下的电子产品,设计的实用性一直伴随着设计的发展,实用是物品作为有用之物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对于实际生活而言,由于物品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因而合乎造物的目的性,合乎人的目的性。实用与经济是分不开的,设计在满足它最基本的功能外,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二战后的日本经济百废待兴,日本政府从50年代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将设计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70年代的腾飞。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扩大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设计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显得越发重要。

2.艺术审美性

从漫长的原始社会到信息化的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设计作为物质生产第一步的设计,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最求。归根到底,设计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艺术审美性是设计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特别是现代化的今天,人们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纯粹的生理需要层面,而是向满足精神需求更高层面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到来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审美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高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

3.传播时效性

这里的“时效”指的是时间和效率,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将会越来越快。因此设计要满足快节奏的社会,就必须要把握前沿,了解先进的技术,以最快,最简洁,最清晰,最新颖,最有效的“设计语言”传达给人们。

4.科技人文性

设计总是受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新的科学理论给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新的思考方式,新的技术成果给设计设计表达方式丰富多彩。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等的变化,科学技术对设计创造产生着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与人文在设计里是不能分开的,科技偏重于理性,人文则偏重于感性,设计活动是集感性与理性于一体的活动,所以设计的科技人文性显得尤为突出。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信息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在无形中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设计者进行新的思考,将科技与人们相互融合,使设计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结语

信息化一方面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从分析信息化社会及设计的特征中可以看出,设计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在不断的完善,从而真正达到为人的利益而设计。

[1]《现代设计社会学》[M].章利国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现代设计美学》[M].章利国著.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3]《设计学概论》[M].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J].郭宗平.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特征信息化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