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启迪
2011-08-15刘雅青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刘雅青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200237)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产业的迅猛发展,随之,园林景观设计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国人对“房”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居者有其屋”,更渴求“居者优其屋”,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居住环境的优劣。但是,如今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模仿之风盛行,大有从南方沿海城市向内陆蔓延的趋势。以前国内景观设计的“质朴”正在被“奢华”所取代,住宅景观也被房地产开发商当成推销商品,提高经济效益的道具。住宅小区景观往往过于强调平面图上的视觉效果,盲目崇拜西方的景观风格,“中国法兰西,东方威尼斯”式的异国情调在国内屡见不鲜。寻找一种符合国人生活习惯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模式已刻不容缓。融合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设计元素,结合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时代特色来探讨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二、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曾经说过:“一切人的原始本能就是找到一个安身之所。”可见,住宅小区景观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住宅小区景观不仅能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美化居住区环境,还十分有益于提高居住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促进居民邻里的交流,改善社区的人际交往,使得居民产生强烈的“家”的归属感。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是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设计,这种需求不仅包括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使用者心理上的满足。好的景观设计不仅使用方便,还能使人在精神体验上得到愉快与放松。是否符合了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必然是衡量这个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因此将传统的园林景观理念融入现代小区的景观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中国住宅小区景观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但是住宅的景观设计研究还是相对滞后。人人往往把住宅和地位、财富、金钱联系在一起,开发商也是从商业宣传炒作的角度出发,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许多误区,导致了诸多问题与弊端。目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关键问题:
1.忽视风格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军事造成巨大的影响,全球文化也出现大同化的趋势。我国住在小区景观设计也深受西方发达国家设计风格的影响。开发商为了满足人们崇洋媚外的心理,往往将欧式的风格作为卖点。绿地兰宫、静安丽舍、罗马假日、地中海阳光、等屡见不鲜。西方几何对称的园林风格,开阔的大草坪的景观形式大受青年景观设计师们的青睐,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一种风气。一味模仿而缺少创新,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特色严重流失,园林景观已成为远离生活的“公园”,也表现出了国人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信心。
2.忽视地域性,设计雷同化
“趋同化”是当前中国景观设计的一个可悲的文化趋势。全国的城市景观全都似曾相识,甚至千人一面。发地产开发商也盲目迎合消费者虚荣的心理,一般都是按照最流行、最简单的方法设计景观。中国大多景观设计师们习惯性拼凑模仿,盲目最求某种设计风格,某种景观形式,完全不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也不考虑项目的地域文化,生搬硬套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普遍设计模式了。往往是一种设计风格稍有名气,就会有千千万万个复制者蜂拥而至。走遍整个城市,会发现许许多多相同的“脸”。
3.忽视了人性化的设计
“人”是住宅小区景观的使用者,是景观环境的主体。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时还不能很好的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老人和儿童往往是住宅小区内公共活动场所使用频率最多的群体,然而目前很多小区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群体的需求。而积极成功的住宅景观引导居民的行为,能够鼓励、吸引人们在户外逗留,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社区文化。
四、传统园林景观理念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居住环境
老子《道德经》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基本理念,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山水、花木为主要设计元素,以“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加工提炼,以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2.中国园林的造景元素
(1)山石
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山是园林空间的骨架。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园,山石一直是造园的造园主题。“隔”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原则,山石在园林空间中起着重要的分隔作用,并且隔中有透,虚实结合。山石在园林景观中也能作为局部景观的主景。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与左右两边的“瑞云峰”和“岫云峰”相映成趣,被称为“留园三峰”。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也是以假山石林闻名于天下。我们也应当将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置石的经验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2)水景
如果说山石是园林的“骨架”,那么水就是园林的“血液”。水往往处于园林的中心地带,可见水这个构景元素对于整个园林造景的重要性。熟话说:“文者乐山,智者乐水”。园林因水而美,因水而活。有了水,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有了倒影,水中鱼穿梭与虚影之间,形成了一幅虚实相交的生动画面;有了水,园林仿佛多了一维空间,使得景观层次更加丰富。
(3)植物
花草树木也是苏州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构景要素之一。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不仅仅具有“绿化”的作用,更总要的是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宋代诗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可见,植物对于园林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拙政园仅是中部二十三处景观中,有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荷风四面亭”的荷,“玲珑馆”的竹,“玉兰堂”的玉兰,“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无花木就不能成景,无花木就不能成“园林”。
总述
作为一个中国人,传承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对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运用,我们不仅停留在学习和运用它的形式和元素标签的层次,更重要的是领悟到古典园林中所展现的中国式“诗情画意”的意境。让传统的园林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博物馆”,而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不断从传统园林景观中吸取营养,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中国景观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有自己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