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中的精神之人性关爱情怀
2011-08-15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0
朱 磊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 430070)
设计的“精神”作为一个成功设计作品之灵魂,相信每一个设计师都能体会其中的道理。而这个“精神”正是设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是我们在设计中需要表达的是一种理想、情感、一种人生、一种态度。有句话说的好:设计有形,精神无形。那么这样一种看似简单而又深刻,其中蕴含了深刻哲学理念的命题它的本质内容所在又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设计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对人性的关爱。
纵观史论,从上个世纪初到今天的设计,对于人性关爱的命题、讨论已是铺天盖地、漫山遍野。在工业化社会发展启始的这一阶段,现代主义设计的蔓延,由“Less is more”的口号成为一种宣言,结果是让模数化的建筑如雨后村笋般的散布开来,主导了城市人类的生活格式。但是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享受生活的模式,而是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无可奈何,导致人类社会多样性文化缺失,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道钢筋混凝土的墙面,知道环境中自然的存在但是无法触摸其真实。这时的设计其注重技术的含量而远远忽视了人的体验和感受,使人的灵魂无法与自然很好的交流,这直接导致了人性关爱的缺失。人与人之间也像被无形的物体分隔开来,城市就像是一座监狱牢笼一样,人的距离开始疏远,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与真正的设计精神是背离的。虽然我们可以听到在这个主义中所呼喊的是功能至上的理念,但是作为人性的本身是否真的能舒服的顺从这些工业化强行附加而来的产物呢?很显然这是不应该的。
设计的主旨是以人为本,设计是人的设计,设计的主体是人,并且设计中的交流双方都是自然人,所以能否体现对人性的关爱是现代设计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度量工具。在之前有看到一个设计批评说的很好“这不是关于制造火箭的科学,这是社会科学,必需理解人脉的需要和他们与艺术、文学、历史、音乐、工作、哲学、交流、技术和心理学独特联系的学科。”正是设计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神秘性,它的存在仅仅只有建立在适合人的生活需要、人性的温暖基础之上。设计也是必须有爱的体现,只要有爱的体现出现在设计中也能让那些笔直的钢筋混凝土柔软起来。现代社会是一个讲和谐的社会,只有人性关爱的精神能在设计中得到合适的展现,我相信真正的设计生命力就能够回归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来。设计需要的是科学化,而更重要的需要是人性化,当这二者发生碰撞的时候,只有将二者融合起来,我们才能够理解和相信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冰冷的设计!
这里说到现代设计的情怀中所具有人性感情的设计时会使我们马上就想到曾经有个工艺美术运动,这种拒绝机器大生产的模式对于人的本身来说还是很具有新鲜感的,因为这种思潮正是因为纯手工的表现因而会考虑到人的感受存在,这种装饰的表现同时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精神需求的填补,在当时来说更是一种审美的需求,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说,它是一种体现对人性需求关爱的一场有爱运动。这可以让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后现代主义设计,它其中正是延续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手工装饰的精神,这些装饰形式势不可挡的涌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城市的生活观念,让设计重新恢复了生命力,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关爱。正是这种观念带来的人性关爱复苏,使设计也充满了无限的精神力量,从一个层面上来讲这是一种设计精神的复活。不过很可惜后现代主义延续到后期仅仅成为一种“为了装饰而装饰”的设计,太过于注重形式而超出了人性关爱的界限,超出了人的基本需要,更超出了其设计之精神的范围。所以在这里我们所说设计的精神体现是应该有一个度,不能少当然也不能过头。
重装饰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这是由新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的,走在设计时尚前面的一下子变成了“简约设计”,其中再次显现了对人性的关怀。设计上得简约并不是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复苏,而是把新的设计理念带入了现代主义思想中,使这种思潮更进一步的前行。它否定了完全的形式至上主义,因为过多的关注形式将是设计精神的倒退,但并不是又恢复到仅考虑功能主义的状态,而是将功能性提升到设计的主体,同时也进一步的重视的人的感受。新思潮的涌现使在这种背景下得各种设计创意井喷起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温暖人心的设计充实了我们的生活,让人类再一次体会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精于心、简于型的设计正是现代人性化设计的精神所在。
但是我们的现代设计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精神上是不行的,它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对人性的关爱还需要设计创新。很多更好的创意需要推陈出新,才能为人性化设计提供更多的营养,这就要将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精神层面来,它是设计的精神。设计本身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用一种新的模式来打破环境所原有不变的模式,并给人以需求上得满足。人仅仅是一种感官动物,无论是社会环境中还是在自然环境里人类本身是非常渺小的,只有在创新中更好的考虑人性需求,这样才能够使人在这个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得到更多的人性关爱。
当然,人在基本生存和物质需求上得到满足感之后就会开始向精神需求上提出更多的要求,而设计正是给人以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方法。那么设计在满足人性关爱的同时光有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人们来提升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接受能力,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激发人们的情绪,为人性提供更多的需求。这种引导性的精神能够把人的感情世界丰富起来,既满足了精神需要又可以更进一步的探索新的精神需求。这种引导是引领者人们的思想;引领者人们的智慧;引领者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人性化的需求,设计的引导性也是在设计精神中所必不可少的。这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主动性体现。
设计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设计的精神为现代艺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设计灵魂的深化,人性关爱始终是现代设计发展之所向,设计中我们可以用人性化设计、创新性设计、审美引导的设计来加强人与设计的关系,使设计的功能和形式完美结合,让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的精神更具有时代性和亲切感,也只有设计中人性关爱的理念不断强化才能让设计的灵魂走向全世界,让社会文明更加和谐的向前发展。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美国]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20 世纪风格和设计.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