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

2011-08-15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2期
关键词:仕女图仕女画仕女

刘 莉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一、唐代及各时期工笔仕女画的特色

《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作品,以线作为造型基础,加以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如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由于唐代自身发展的不同,工笔仕女画在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风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 初唐时期 (618年一712年)

初唐时,工笔仕女绘画依然具有六朝时期“秀骨清象”“细密精致而臻丽”[1](P.21)的特点,此时期的代表画家是阎立本。阎立本:开创了中原风格,擅长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该图以贞观十五年 (641年)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历史情景。此时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画面不画背景;人物地位决定了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在画面中的中,人物抬辇的侍女透露出一种劲健,谈吐自然,唐太宗则是气宇轩昂,沉着稳重。此时的人物画的特点清瘦的造型、章法洗练,用色沉着而鲜艳,采用单线平涂略施分染,所以说此时的绘画作品继承了浓厚的六朝遗风。

1.2 盛唐时期 (713年-765年)

在绘画方面,吴道子创“吴家样”,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充分利用了毛笔的起落轻重缓急,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 “使为毛笔绘画由“描”发展到“写”的变革提供了契机。”[1](P.31)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 (今陕西西安)人。工人物,尤擅长绘贵公子、仕女,名冠于时”。[3](P.54)特点“以朱色晕染耳根”(无此类作品传世)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描绘了宫廷贵妇在捣丝、络线、缝制时的劳动情景。从细处看,画家的精细刻画将正、侧、等姿势表现出来,尤其是对抬胳膊仰头向上看的红衣女童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在注重动作描写的同时也注重了心理描写,煽火的小女童也因为惧怕火盆的热而似乎刻意蹲远了些,并且转过头去。以此看出画家的笔就已经触到了人物最敏感的内心世界。

从技法上分析,该画线条细劲圆浑、设色柔和、艳而不俗。线条行笔过程中稳健而不失飘逸,用线条勾勒出了纱衫的轻盈、飘逸。在用色上,颜色恰到好处地勾画了贵妇衣着颜色的华丽、精致。在表现人物的长裙时,线条在行笔的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提、按、转折;墨色则在转折处有了更多的变化,能更好得表现衣服的轻柔。在颜色的搭配上,增加了对衣服纹饰的描绘,提高了绘画的技法和表现力。

1.3 中晚唐时期 (公元 766年-906年)

这时绘画的题材转化成了描绘贵妇们的享乐生活了。此时期的代表画家周昉,他的作品反映了贵族奢侈生活背后的精神困惑。“周家样”的仕女画到晚唐成为人物画的中心题材,这种将外来的设色浓艳和传统的线的勾画结合的画技,为工笔重彩人物开辟了新道路。

周昉,字景玄,又字仲郎,擅长仕女画,肖像画,宗教画。周昉的仕女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丰姿”。传为周昉所画的作品摹本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在《簪花仕女图》中六个妇女都袒胸,身穿肥大曳地的团花大幅长裙,肩披透体薄纱,高大的发髻饰以盛开的牡丹花。作者细致刻画了仕女似愁非愁的复杂心理和苦闷无聊的心情。但作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肉体和纱罗的特殊质感,凝练而细腻的道具与团扇,以此来表达贵妇们的苦闷心情。周昉擅长光洁华美的“琴丝描”,线条细劲有力。在刻画细节时都精细入微,如戏蝶仕女的长裙上布满了描绘细致的团花图案,裙上翔鹤对鸣,十分生动。

1.4 宋、元、明、清各时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继唐代之后的五代两宋工笔画蓬勃发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绘画题材更加广泛;李公麟的《五马图》《维摩诘像》,等是这时期的代表。元代画坛在人物画上,张渥以自描人物著称,其代表作《九歌图卷》线条流畅,细劲有力。明代的画家已经由单纯的职业画家向商业画家过渡,明四家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唐寅、仇英擅画人物画。唐寅的仕女画在造型上创造了一种细腰纤瘦樱桃小嘴、下巴尖尖的艺术形象,代表作《孟蜀宫妓图》。清朝的绘画逐渐与西方艺术相融合,人物画则也“东西合璧”,代表画家改琦,所画的仕女形象纤弱,设色清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格;费丹旭,所绘仕女形象秀美颀长,体态婀娜;画面用线流畅,设色雅致融色墨为一,自成面貌。

二、发展中的工笔人物画

时至今日,工笔人物画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长足发展,并涌现了许多新的艺术家,如何家英老师。何家英老师的作品具有很明显的传统韵味的单线勾勒、分染、晕染。他还开创了新的表现手法:①严格使用毛笔勾线,“钉头鼠尾”是他用线的特征;②在用色时针对中国画传统颜料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加进了丙烯颜料,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融进了强烈的个人色彩感情,但是其色彩仍然保持着一位国画家应有的敏感与细腻。

工笔人物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技法的精华,还会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创新。这样的创新,是在深厚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工笔人物画发展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历史的呼唤声中,走出古老的画室书斋,做出自己艺术道路的选择,在风云迭捧的岁月中,古老的工笔人物画获得了新生。

注释:

①仕女:指官宦人家的的女子;指仕女画中的人物,其形象多属贵族中的美女。摘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崇文书局2006年,P.402.

②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尾巴可以当作拂尘.摘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崇文书局2006, P.513.

[1]陈绶祥.中国绘画断代史一隋唐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2004.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3]黄培杰.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崇文书局.2006.

[5]郑小娟.工笔人物画技法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仕女图仕女画仕女
(传)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卷
清代仕女图轴选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挥扇仕女图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簪花仕女图
近卅年来唐代仕女画研究综述
锦瑟韶华,最美不过仕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