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水画写生的目的

2011-08-15代国娟凯里学院艺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2期
关键词:画者山石物象

代国娟 (凯里学院艺术学院 贵州凯里 556000)

在山水画写生中,往往画者对于山水写生的目的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这就使得写生对山水画的提高事倍功半了。写生,对于不同的人来讲目的不一样,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艺术阶段,目的也不一样,正因为写生有这个特殊性,所以就要求画者在出门写生之前,就要明白自己要在此次写生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写生才会达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写生对画者起到最好的实际作用。

首先,我认为,写生的目的并不是写生本身。在我看来,写生的目的可能是收集素材、可能是训练构图、练习笔墨,但是,我们还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写生不仅要的是这些技术上的训练,我们还要懂得主观的在写生过程中去体会自然之美,面对繁复错综的自然界,我们首先要懂得选择,要选择能感动自己,并对画面有用的素材来入画。下面我就来对这些问题分别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对自然物象素材的收集

山水画写生对物象素材的收集,也就是山水画写生的时候要收集美的自然形象。当我们一路奔波,从喧嚣的都市到了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时,面对青山绿水,我们要做的不是连连的唏嘘感叹大自然的美景,作为出门写生的画者,我们要明白自身的绘画任务。大自然中山形地貌的起伏多变,溪流蜿蜒时隐时露,植被树木相互穿插相互避让,等等这些都是在人工化的城市中所见不到的,而对于山水画而言,它所需要的气象和造型恰恰就是这些来源于真自然的万千物象。所以,在我们写生的时候,要做的首先就是要收集记录下这些城市中所没有的感人自然形象。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出现在我们画纸上的每个物象都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如自然中的树木,它们跟都市中被人为修剪的整整齐齐的树木完全不一样,虽然有时在一块地形中生长的大多是同一个树种,但是一千棵树却有一千个造型,绝无雷同,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及其丰富的造型;又比如山石,看起来斑斑驳驳,但是它们都有自己的造型,它们大小相间,相互错落,有时山石是白色,生长在其上的树木苁苁蓉蓉,十分厚重,有时候又是山石蜿蜿蜒蜒,颜色黑重,其上的树木枝干白亮,相互映衬。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的绘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入画素材。所以在我们写生的时候不要因为看到复杂的植被结构就慌了神,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入画,只要我们选择好一个景点,有耐心的慢慢从中挑选自然中美的形象,树木的造型、山石的走势,等等这些,我们最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中的美的物象。

二、对自然物象符号化语言的提炼

自然中的物象是十分丰富的,其山石植被所呈现出的面貌绝不是在都市中能凭空空想出来的。所以,我们出门写生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对自然物象进行符号化语言的提炼。历来山水画家不计其数,但是每个人的作品都有每个人的独特风貌,董其昌的画与王维的画有着绝对的个体性差异,懂画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绘画造型和绘画语言上的不同,而到了现当代,画家的作品更是自己的个人风格鲜明,傅抱石的抱石皴,李可染山水画的黑重墨色,黄宾虹的从四川夜山中得到灵感的画风,等等这许多的绘画风格绝对都是各有千秋,当代的著名山水画家,如唐允明、林荣生、何加林等国画大家的绘画更是个人风格明显。这些都是传统的中国画,都是用的传统的笔墨,为什么会有这么许多的风格呢,我认为这就是绘画时所用的绘画语言和符号的个性化所导致。这些符号性的绘画语言并不是画家关在画室中闭门苦思的结果,而都是依靠从自然界中抽象提取出来的。自然中物象变化无穷,而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各自不同,就算几个人身处一地,眼睛所注意到和观察到的事物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为我们能从自然中发现自己的符号性语言提供了不需要过多准备的必要前提。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写生的时候注意大自然给自己的启示和自己从自然中得到的切身感受,对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象进行符号性的总结和提炼,如有的树木枝干少,树叶多,也许就适合用点来表现,有的树木树叶大而稀,也许就适合用双勾来表现树叶。如果在写生中能根据局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观察总结出自己的个性化绘画语言最好,如果这个阶段还暂时不能,我们也不要气馁,对于古人已经总结的东西我们要持有“拿来主义”的观点,只要它们适合我们自己的画面,我们就可以拿古人的东西而今用,只是用要用的灵活,千万不能泥古不化。

三、对自然的感悟

山水写生的目的,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写生过程中感悟大自然,发现自然的美和自然界中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在以后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时才会使所造之境符合自然的内在规律。

我们外出写生,面对物象丰富的大自然,也许会慌了手脚,不知道从哪里着眼落笔。但是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自然界中的丰富物象其实是“乱而不乱,齐而不齐”的。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象是无尽变化而又统一为一个整体,自然界中的万物虽然十分复杂但它们却又是十分和谐的,如自然中的树木看似复杂凌乱至极,但是实际上它们中却是存在着大自然的统一规律的,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树木之间相互穿插而又相互避让,这棵树的枝叶这里茂密那里稀疏,那棵树就这里稀疏那里茂密,这种稀稀疏疏茂茂密密却有十分有节奏有章法,粗粗看起有些凌乱,但是细细分来哪里都能理顺的清清楚楚,有条有理,每棵树木都有自己的造型,都有自己枝叶伸展的方式。又如溪涧大大小小的山石,看起来大小交错,相互叠加,凌凌乱乱,但是实际上它们因为溪流的长时间冲刷,之间早已经有了一种集合而又有张力的合力效果,它们看起来互相错落,但是却一起形成了蜿蜒多姿的山涧溪流。这些都是大自然造物的规律性,也都是要我们自己在写生中慢慢体会的。如著名山水画家唐允明先生就从四川的特有山水中发现了典型的规律感和秩序性,并从中总结归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还有就是我们大家都常说“石分三面”我开始的时候一直对这个说法比较迷茫,在我的理解中,石头是要分面,但是按照传统国画观点应该只有阴面和阳面两面,哪里来的第三面呢?后来,在写生中,我自己慢慢体会到,这个第三面不仅指石头的体量和立体感,还含有“别开生面”这一面。石头本应是没有生命的一个死物,但是我到了大自然中才发现,原来这个死物给人呈现出来的确是勃勃的生机,不论是石头多变的造型还是石头上生长的苔藓植被,到处都呈现出能使人心感到舒适伸展的生气,原来自然中的各物都是充满生机的!而所有的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在写生的时候用心才能发现的,所以,写生的的时候一定要有目的性,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有目的的体会,有目的的画,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收获。

这是我对写生的目的性的感悟。

[1]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0年9月

[2]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

猜你喜欢

画者山石物象
山石网科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全山石
蒙马特与798
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