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性及演奏特点

2011-08-15湖南邵阳学院音乐系湖南邵阳422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2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全曲平湖

李 静 (湖南邵阳学院音乐系 湖南邵阳 422000)

一、创作背景

《平湖秋月》原曲又名“醉太平”,是陈培勋在1975年受钢琴家周广仁和殷承宗之邀,根据同名广东音乐名曲“平湖秋月”改编而成。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色彩,富有南国情调。《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作曲家、演奏家吕文成的代表作,吕文成的音乐创作大多以高胡乐器性能特点作为旋律的思维特点。高胡的特点是音乐高亢明亮,音质柔美纯净,上下滑指柔和。陈培勋在改编这首乐曲时,必定要模仿高胡的音色,旋律和结构上未作任何改动,只加了一小节的引子。这与当时正处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钢琴艺术受到无情的扼杀和限制的历史背景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二、曲式结构

此曲运用了引子+复乐段+尾声的一部曲式。通过对单一音乐材料进行不间断的连贯陈述,形成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复乐段结构,并在这三个部分中形成了有层次的发展。

三、旋律中的民族特点

中国音乐作品中最丰富、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段就是旋律。此曲的旋律以五声音阶为骨干,自由伸展,具有典型的广东音乐的特点,节奏变化自由丰富,旋律线多跃进,有时幅度较大。《平湖秋月》的旋律创作,在传统叠句手法的基础上,多用变型方法,在围绕中心音的行进中,使旋律自由伸展变化。

四、乐曲的演奏及踏板的运用

这首乐曲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作品,运用五声调式写成。基本旋律都在2----9小节,全曲由这8小节旋律演变而来。我们可以将全曲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起,从第1—9小节。作品的第1小节和第2小节前半部分是全曲的引子。演奏者要注意右手整体音色轻柔,指尖要有控制,32分音符要弹的音色饱满,声音均匀,力量顺畅流动。在第2小节时32分音符律动由右手转到左手,预示着右手主题主题旋律即将出现,左手接替时一定注意控制指尖。进入旋律后就是作品“起”的开始。左手32分音符更要轻柔,好象水面上漂浮着薄薄雾气,营造朦朦胧胧的意境。此时整个旋律应强调右手泛音的最高音上,右手织体也发生了变化,分为两个声部,旋律线仁在上方的16分音符上,下方声部变为32分音符,与旋律声部形成对比。左手要根据旋律线的变化强调力量,不能一连到底,另外还要注意左手最后一拍保持音记号,要强调出来,右手最后一拍好象在模仿弦乐的滑音,要注意弹奏的圆滑连贯并在语气上渐强,直到后面和弦将第一部分推向高潮。

第二部分:承,从第10—13小节。旋律不着痕迹的换到了左手的中低音区,而右手伴奏增加到了64分音符。左手旋律气息很长,在演奏时要注意分句和正确的呼吸,乐句虽有多处连线,但弹奏时要做到手指离键来划分连线,气息和手臂的用力确是一个整体:左手手指应采取高抬指的练习方法来获得歌唱性的音响效果:手臂动作可以略夸张可以带出气息。右手琶音密集,手指应贴键,用力要均匀,模仿古筝奏出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右手整体上的要求是声音轻且柔和,指尖动作灵活,左右手的层次一定要分清楚:左手旋律,右手伴奏,这点我个人比较难做到,可以跟着左手旋律哼唱,增加内心的旋律感,更好出声音的层次

第三部分:转,从第14—23小节第一个音。第三部分:转。为第14小节~第20小节。三连音开始出现,继而七连音、九连音、十连音等不规则音型的出现,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不稳定感,与音乐上的高潮相对应。14小节和15小节,旋律通过左右手的同向进行被加强了,同向十五度在钢琴上造成特殊的打击乐般的音色。16小节和17小节带八度装饰音的旋律又仿佛是弹拨乐器上奏出的泛音。左手中高音区的震音则是模仿扬琴的效果。18小节,旋律回到左手,力度很强。19小节和20小节是全曲的高潮,自19小节第3拍起,旋律又到了右手。这一段中,旋律常在左右手穿插,又杂以不规则节奏的音群,因而要格外注意保持旋律的连贯和节奏进行的流畅。由于音量较大,情绪热烈,此段以不用左踏板为宜。

第四部分:合,从第23小节至全曲结束。这部分是对曲的总结,也是全曲的尾声。左手伴奏重新带出引子中的32分音符,弹奏要求与开头一样;而右手连续出现四个附点8分音符的颤音,一个比一个遥远,就好象泛舟的文人边吹萧边渐行渐远。几个颤音要控制好,力度要由强渐弱,之后的跳音和叹息式的连音共同构出中国民乐特有的缥缈意境。最后一个音弹完后不要急着结束,直到泛音消失需要有段时间,再慢慢结束全曲。

踏板可以使钢琴的音色丰富、音质优美。对于这样一首讲究音色和意境的乐曲来说,踏板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达到乐曲所追求的“水色”,右踏板的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结合作品中五声音阶与华彩音型的特点,可以将右踏板用的厚一些,长一些。在演奏中为了达到此曲中对高胡、洞箫等弹拨乐器音响效果的模仿,除了演奏时注意触键音色的控制,更要充分发挥踏板的功效。在《平湖秋月》中,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左踏板配合使用的,左踏板不仅能使音量变得轻柔,而且能根据音色的需要,意境的需要,而充分改变音色。在本曲中适当的运用左踏板,更有助于表现朦胧的意境。

五、结论

艺术作品的民族风格,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吸收新营养、塑造新风格、展现新面貌中前进着。《平湖秋月》这首独具匠心的乐曲无论从曲式结构还是从民族特性上,都有着它光辉闪亮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特点,它是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里程碑,对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动我国音乐创作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1]赵晓主著.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7..

[2]朱晓蓓.浅析《平湖秋月》的意境美及其表现手法[J].音乐美学,2009,11:61-63.

[3]李莉.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J].中国音乐,2007,4:169-191.

[4]彭基巨.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性及演奏艺术[J].黄钟,2002,1:98-100.

[5]常敬怡.陈培勋五首粤调钢琴曲评析[J].钢琴艺术,1999,6:10.

[6]宋艺闻.《陈培勋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研究》[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全曲平湖
广东音乐:风靡一时引潮流之先
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吟荷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平湖“三制三线”防范处置企业欠薪
平湖秋月
溪洛渡大坝上游平湖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