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初探
2011-08-15吴福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艺术设计系广东增城511300
吴福珍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东增城 511300)
金属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初探
吴福珍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东增城 511300)
金属材料的发现与使用是人类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金属材料正以极大的优势统领着雕塑领域,并且以独有的魅力书写着雕塑艺术辉煌的历史。本文从金属雕塑的美学特征谈起,对金属雕塑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新时期下如何更好的进行金属雕塑创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金属雕塑;美学特征;优势和局限;思考和建议
一、金属雕塑的美学特征
1.金属雕塑的材质美
金属材料在雕塑中的使用与其他材料相比,有着独特的材质美。金属材料质地紧密,经过特殊的打磨和抛光之后,能够发出耀眼的光泽,让金属雕塑在展出时有着独特的光色效果。和木质、石质等材质相比较,金属材质又有着一种冷峻和坚硬,雕塑家通过对它们的弯曲、扭动,使他们摆出灵动和轻盈的造型,冷峻中又充满了一种人文的色彩。同时,金属材料在温度和酸碱的作用下,会发生氧化,形成锈,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很令人厌恶的。但是在金属材料的雕塑中,很多雕塑家却利用这些锈,涂上层层多变的色彩,反而又有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觉。甚至有的雕塑家还刻意的用酸碱和高温来加速其生锈的过程,可见金属雕塑的可塑性之强。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材料的类型也是越来越丰富,不锈钢、钛合金等新型金属材料层出不穷,让雕塑家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例如对于不锈钢的运用,很多雕塑家都利用不锈钢的反射效果,来表现一种奇幻的物象,用一种新的方式诠释了金属雕塑的材质美。
2.金属雕塑的人文美
雕塑是艺术创作的一种,任何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艺术情感的抒发,以求和欣赏者取得共鸣。在金属雕塑中,为了能够获得理想中的艺术效果,需要极力夸张雕塑本身的物质性和真实感,用一些沉重的构建和粗糙的表现,通过挤压、锻造等工艺手段,来展示出雕塑的纪念性气质。雕塑家把欣赏者的因素也融入到创作之中,用冰冷的金属表现冷漠,用挤压和扭曲表示承受,都是一种人的情感的体现,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的写照,也是一定时期下人这一主体的文明状态。近年来,为了能够平衡金属雕塑给观众带来的情感压抑,很多雕塑家使用高科技的材料,来温暖金属雕塑中的冰冷感,或者说赋予了雕塑更多的情感因素。突出的表现就是雕塑材料质量的降低,如铝板、钢丝网、穿孔的钢板等,并涂上颜色,使之进一步丰富,从而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关怀。
3.金属雕塑的解构美
解构主义追求扭曲、冲突、破裂等美学效果,用一种理性的元素,表现非理性的内涵。多种多样的金属正是解构主义美学最喜欢的材质,通过对金属的弯曲、变形,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曲面和异形平面,以满足创作的美学追求。雕塑家塞萨尔在一家废旧金属场里,眼睁睁的看着起重机一下下将一堆堆废旧金属砸的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对金属的弯曲和褶皱中呈现出来的最完美的变形,虽然没有明确的观念性和叙事性,但是却呈现出一种猛烈的气势和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给观众以全新的艺术体验。这也正是解构主义美学所追求的金属雕塑的解构之美。
二、金属雕塑艺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1.金属雕塑艺术的优势
首先,金属雕塑艺术大大缩短了雕塑的审美过程。因为雕塑材料的特殊性,观众可以不再在作品的叙事性和主题性上耗费太多的时间,通过直接观看就能获得审美的满足。其次,金属雕塑可以缩短雕塑家从创作构思到作品成型的时间,避免了艺术思路的中断,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性因素,还能给雕塑家以灵感和更多的选择。再次,新的金属材料的不断出现,打破了以往金属雕塑过多使用青铜和石块的状况,很多雕塑采用的材质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这种取材上的广泛和表达手段的多样,能够激发起欣赏者得审美联想,让雕塑语意无限的延伸,也因为一些常见材质的运用,减少了欣赏者和雕塑作品的陌生感。最后,全新材质的金属雕塑作品脱离了孤立的形态,能够传达出多元的文化信息,满足更多人的审美需要,很多金属雕塑,虽然作者并没有做特意的解释和说明,但是却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雕塑家的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理解,当欣赏者有意无意的接触到到雕塑作品时,不管是不是愿意主动的接受,这些金属雕塑都能给你提供一种全新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
2、金属雕塑艺术的局限性
首先是在造型上,金属雕塑受到材质和加工手段、创作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对于逼真形象和塑造上,相对于木质、石质雕塑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金属雕塑更加适合表现一种深层次的思想和理念,而不是造型上的逼真。其次是金属雕塑作品具有唯一性,很多作品都带有大量的偶然性因素,而且受制于材质的属性,不可能进行大批量的制作,这是金属雕塑在传播上的劣势。最后是金属作品的保存,现代金属材料需要新的保存方法,特别是一些有着特殊肌理效果的作品,处理起来难度就很大,要想使作品得到充分的保护,又不能使表现受到影响,难度可想而知。总之,事物都是由两面性的,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局限性也会越来越小。
三、金属雕塑的当代意义
1.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感受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不可能脱离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或多或少的都要受到他们的影响,金属雕塑也不例外。雕塑艺术是引领人们感悟世界、品味人生的一种造型艺术,现实的生活是雕塑赖以生存的土壤。金属雕塑艺术要是脱离了生活,那么只是金属,而不是雕塑。在这种理念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生活,形成我们对生活所特有的认知和理解,在我们的作品中体现出这种理解和积淀,这是我们作品保持生活性的基础,也是金属雕塑创作的前提。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近年来的雕塑界,认为只有新奇的材料运用和多变的造型,才是具有世界水准的雕塑,殊不知一件作品,如果没有了民族精神和民族底蕴,是永远不可能成为艺术精品的。中国雕塑的传统艺术精神逐渐的出现了断层,这不是金属雕塑本身的问题,而是创作者的问题。中国雕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富含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如追求光滑圆润、富有韵律的线条,和周围的景物相协调等等,作品体现出一种神韵,对真善美有一种昭示和引导,这也正是中国雕塑的精神所在。中国的金属雕塑只有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让更多人喜欢和接受的作品,同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3.对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探索
现代的金属雕塑家所面临的问题不单纯是艺术本身,还必须要面对材料和技术的问题,新的艺术观念需要新的技术和材料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满足雕塑创新的要求。雕塑家对金属材料的属性越熟悉,才能更好的加以利用,才能使作品的形式和意蕴更加和谐。同时,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非传统材料在雕塑中运用,并且新材料的出现也使得与之对应的技术在艺术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现代雕塑家在掌握材料的同时还得熟练相关的技术。因此,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的探索成为雕塑艺术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人类在对金属的加工中发现了金属的特性和美,并且人类的创造思维也随着对金属加工的深度和精度而不断延伸和拓展。随着人类对金属材料及工艺的充分认识和掌握,金属雕塑将会得到更多大的发展。对于中国金属雕塑艺术而言,创新的途径不是材料的拼凑,而是用材料去思考,在材料中找寻创作的灵感;不是从艺术表象上去翻新花样,而是透过表象从艺术的根源上寻求艺术的突破。这也是中国金属雕塑艺术发展的根之所在。
[1]张晓凌:《解构与重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许正龙:《雕塑构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