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的通与异
2011-08-15单晓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单晓艺 (中国矿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8)
浅析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的通与异
单晓艺 (中国矿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8)
诗词和绘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瑰宝,本文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古典诗词和绘画的共通点和相异处,得到了诗与画既有各自的局限性,又有各自的特殊的表现规律这一结论。
古典诗词;古典绘画;共通点;相异处
一、引言
在中国文化中,书与画共成一体,相映成趣,彼此衬托。诗和画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相似相通之处。
二、古典诗词和绘画的通
1.皆有意境之神韵
中国古典艺术都极力追求一种意境美,其中,诗词与绘画又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相通之处正是其创作手法上的写意。意境主要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来集中展现出来的。这种创作手法体现华夏民族的审美思想,成为艺术创作的高级形态,自然也成为许多诗人画家追求的艺术至高境界。
(1)情景交融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而立言,画家与诗人将自己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渗透,成就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也就是所谓的意境。所以中国的诗词、绘画都喜欢以景寄情,这种手法既使得景物生动自然,也使得感情得以具象化。
(2)虚实相生
中国诗词文章里都着重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留白填实的应用也使得中国绘画意境优美,别具一格。读到的诗词,、看到的绘画是实,由之而产生的感受与神游则是虚,虚实结合间将意境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3)生命律动
何谓生命律动?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宗白华认为“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这与中国人的诗化的哲学不无联系,诗词绘画皆是作者对生命的体验感悟。生命律动还有一层含义是“飞动之趣”。唐皎然在《诗式》中提出,在意境中要“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意境作为一个诗意的空间,充满了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唯其动态千种,方能显出生命的律动,意境的魅力。而诗词中语言的动态描写和绘画中逼真的动态刻画皆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觉。
(4)韵味无穷
韵味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艺术中强调“有韵则生,无韵则死”。诗词绘画中都存在韵味,韵味是诗词绘画意境中必备的审美效果。也正因为有了韵味,诗词绘画才可被称为是一门艺术。好的诗词和绘画都是需要品的,品的正是其中咀嚼不尽的美,品的也是诗词绘画中的韵味。
2.皆以心匠自得为高
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即作者用自由的心境,去创造活泼的艺术。山河壮美,烟云变幻,都须凭借作者胸臆的创构,才能把握全景。诗词里面夸张的手法,绘画中抽象的物象塑造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态度、感受。中国人常说“丘壑成于胸中,既寤发之于笔墨”,只用恰到好处的点线面和色彩,或者独具特色的句式和语句,就能组成一幅幅细致的画面和一首首动人的诗词,这和西方现实派画家极致的写实态度是迥然不同的。
3.皆需调动读者的想象
艺术的魅力在于沟通与交流,这种交流会让作品变成一种有生命的可以言语的东西。不论是诗词中的因情忆景还是绘画的由景思情,诗和画只有在激发起观众活跃想象力的时候才是有灵魂和生命的,也才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
三、古典诗词和绘画的异
1.虚实的地方各不相同
直接传达给观众的东西是实,由此引发读者想象出来的内容是虚。诗和画虽然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可是其中虚与于实的内容还是有所差异的。
诗词绘画多是情景交融的,诗中,作者会将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一两句点睛之笔道出,直接地传达给读者;而绘画中的情绪则要靠观众通过移情来品读,不同境遇,不同心情的人看到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诗中没有一句点醒全诗的句子,没有情与景的相互交织,那是成不了诗的。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全是写景,用画也可以描绘出,但是诗的亮点在于最后一句的由景转情,有此一句,则将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枨触无边的诗境。这也是诗和画的主要区别,即“实”的区别。
两者的“虚”也是有区别的。诗中是描写的景物需要你去想象,我们只能根据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去想象当时究竟是怎样一幅场景。而画中的景是直观呈现给观众,其中的情感氛围才需要欣赏着凭着自己的想象去体味。
2.意境美不同
意境是观众通过审美感受到的东西,诗词和绘画都有自己的独特意境之美。如果诗词只是按照实景,像描绘照片一样的去写,那是没有意境可言的。
诗词和绘画各有所长,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也不相同。诗可以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而画只能表现出定格的美。画的优点在于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现所绘景物,而诗则用优美的语言去激发读者想象,以感悟其中之美。
诗不仅要表现出画中的场景,更要表现出画中难以表现出的的韵味。比如王维的《蓝田烟雨图》赋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的前两句可以画成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后两句却不好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若真按照诗句画出一个穿了湿衣的人,那就无法把诗句中的意味和感觉完全传达出来。
诗和画的界限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突破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可以创造出突破书画界限的绝世佳作,所以在大多情况下,诗和画的分界仍是不能消除的。
3.留传的程度不同
从范围上来看,诗词的流传面及其广泛,好的诗句人人都可以欣赏、背诵、应用;而对于名画,纵使模仿的再逼真再细致,其中的感觉韵味却难以达到原作的水准,其欣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再从时间上来看,好的诗句可以世代留传,甚至会历久弥新。而画不同,即使保护的再好,受了时间的侵蚀,颜色会褪,用料会缺,我们要想感悟原画,也只能靠想象力了。
总结
诗和画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也有各自特殊的表现规律,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优美和谐的图案。诗人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手法,创作出一首亦幻亦真的诗。诗和画,一个用语言之美带动我们的情绪,另一个用平面之美洗涤我们的心灵,它们都是中国古典艺术当中的瑰宝。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
[2]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
[3]诗词意境论.http://cq.netsh.com/bbs/763561/html/table_6908419.html
单晓艺,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视觉传达09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