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红黄三色为例透视中国古代服饰色彩
2011-08-15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王 姣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以黑红黄三色为例透视中国古代服饰色彩
王 姣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色彩是服饰的要素之一,任何朝代的任何服饰都不可能脱离色彩而独立存在,而色彩的价值就在服饰的具体运用中得到体现,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人类赋予色彩以生命,使每一种追求和崇尚的色彩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和吉祥尊贵的寓意。
色彩;服饰;尊贵;吉祥
在人类的长河中,服饰是流,文化是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自然服饰文化也在这一背景下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冲击,主动或被动的接受着多样的演变,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体系和特点。服饰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历史,重视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传统并不只是被规定被局限束缚着的,它也处于不停的创造之中。
服饰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往往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标志或象征,通过服饰的款式、色彩、纹样可以体现出一朝天子的政治主张和追求,如是否继承传统、沿袭旧制,加入了多少新的观点和礼制等等,通过服饰形象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全面映照出各朝各代的社会全貌。所以历朝历代的服饰各有特色和寓意,对服饰色彩的追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色彩,总是透过灵魂之窗使人心醉神怡。自然色彩本身并无任何特定的意义,更无尊卑、贵贱之分,色彩虽然能够引起人们一定程度的本能反应,但对于人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反应。人们常常基于某种文化观念利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好恶之情,所以服饰色彩是一面永远追随时代脚步的镜子,真实全面的映照着社会,从独有的角度被人类赋予了生命,使每一种追求和崇尚的色彩都被渲染上了特殊的含义和吉祥尊贵的寓意。
一、历史的黑
黑,火所熏之色也。 ——《说文》
中国曾有崇尚黑色的历史传统,对黑色的崇尚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黑色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时天子冕服的上衣皆为黑色,象征未明之天,说明帝王是至高无上的。夏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第一个部落国家,直接延续了崇尚黑色的原始风俗,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黑色上升为国家的标准色,将其视为夏朝文化的象征表现特征之一,从而使服装的色彩赋予了有所象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按五行(水、火、木、金、土)与五色(黑、白、青、赤、黄)分别相配的“五德”说穿黑色袍服,寓意国家政权稳固、法统长治恒久,并且天子佩戴白玉要用黑色丝带为绶以示尊贵吉祥,而玄端这种黑色的礼服更是中国古代尊贵礼服之一。
黑色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颜色,扮演着永不出错永不过时的角色,营造出的是一种文化感、历史感、时尚感并重的氛围。作为最具历史尊贵吉祥寓意色彩的黑色,即使走过千年的路程,历经无数的陈炼和积淀,在服饰这条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它独有的韵味和地位,是不被时间遗忘的主干和基调,也许代表的意义和含义已经有所改变,但仍旧是人们不可缺少甚至是必备的服饰色彩。
二、经典的红
红,帛赤白色也。 ——《说文》
《礼记•檀弓上》记载:“周人尚赤”。所以中国古称“九州”,又别称“赤县神州”。红色宫墙和大红灯笼上弥漫着的是中国的气息,这气息是喜庆而又吉祥尊贵的。中国红是唯一一个用中国命名的颜色,由此可见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颜色。中国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血髓,其渊源追溯到古代对日神虔诚的膜拜——太阳象征着永恒、光明、生机、繁盛、温暖和希望。东方的精神,隐藏的时代感,中国红承载着旖旎风骨的秦汉脉络;蔓延着潇洒不羁的魏晋气息;流淌着恢弘盛大的唐宋风光;蕴含着不可替代的明清风华。
崇尚红色是中国人的一种自主意识。汉代流行曲裾深衣,制服尚红,即使是在服饰空前华丽多彩的唐代,红色石榴裙依然占据着主流的地位。自古代以来,红色就被视为生命的象征,而婚姻的目的既然在于繁衍子孙,红色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婚礼的基本色调,所以中国传统婚礼的服饰基本上都是红色,即使各朝各代的婚礼服饰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色彩上都以红色为主,尤其是新娘的礼服——凤冠霞帔以及盖头,一袭红妆就像不可或缺的空气一样,是每个新娘的必备品。正如林语堂笔下所说:“下意识中,所有中国姑娘都梦想红色的婚礼、裙子和喜轿。”其实时至今日,红色仍然是新娘在中式婚礼上最喜欢采用的正统颜色,中国人在过年时仍然喜欢穿着红色的唐装,似乎只有红色才能表现人们对新年的欢欣企盼之情。
或许红色不是中国最尊贵的颜色,却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颜色,也是中国女性在重大庆典时最爱采用的服装颜色,更是世界看待中国的一个标志性颜色,更重要的是那经过赤铁矿粉涂染而呈现的红颜色,标志着中国文化中的服饰,是中国服饰的文化。
三、尊贵的黄
黄,地之色也。 ——《说文》
古人认为:黄色是土地的颜色,代表永不变易的自然之色,代表了天德之美。“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易”——《白虎通义》。因而,人们用黄色代表五行中的“土”和五方的“中央”。朱熹曾经说过:“黄,中央土之正色。”黄色象征着万物生长的土地,代表了中央皇权和国家社稷,黄色于是就有了神圣、尊贵、崇高和庄严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写到:西汉斋戒都着玄衣,绛缘领袖,绛裤袜,其正朔服色尚黄,至后汉服色尚赤。由此看来,汉初承秦旧制,崇黑,而后又尚黄,尚赤,而且汉代佩绶制度规定,黄赤绶只有皇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才可以佩戴,由此可见黄色在当时的尊贵地位。到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因为有人提出赤黄色接近太阳的颜色,而天无二日,日是帝王尊位的象征,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而古代命妇礼服中的鞠衣又称“黄桑服”,是王后每年三月主持祭祀,祷告桑事,九嫔、卿妻朝会时穿的衣服,衣服的面料用黄色,以示吉祥、尊贵和端庄。黄色自唐始成为天子之色,此制千年不变,直志清朝灭亡,长达一千余年,一直享有独尊的地位。以致黄色作为非皇帝莫属的御用色的习尚对中国人的社会文化意识起到相当强的制约和束缚作用,黄色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尊贵的色彩!
四、总结
深数时间的年轮,从一个个落幕的年代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会风俗、文化传统、观念意识决定了人们穿着服饰的风格、款式和色调,无论怎么随意,怎么不拘一格,实际上的服饰追求还是完全彰显了其文化意识中的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
色彩是服饰的要素之一,任何朝代的任何服饰都不可能脱离色彩而独立存在的,而色彩的价值就在服饰的具体运用中得到体现,表现出鲜活生动的无休止的生命力。在制作服饰时,在色彩的选取和运用上,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好恶追求,这时色彩便以特定符号的概念与各个朝代不同民族结合在一起,共同传递和展示着这一时期一系列的独有特点、文化信息以及内涵。透过色彩,可以解析出每个朝代任何民族在一定时间年轮中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全貌,也可以透视出一个朝代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更是一个朝代和民族审美观和民族文化感的真实再现和精彩上演。
自然我们要站在一定的文化理论高度来审视这些传统服饰的色彩追求。正如音乐不分国界,艺术没有高低,文化没有时间隔阂一样,任何朝代任何民族在特定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时间千锤百炼而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都没有美与不美之分,因为人即使是在最困难的生存状态中都不会忘记去探寻美,忘记对吉祥对尊贵的追求。每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民俗、宗教等等,写在自己的服饰文化中。无论是在荒芜落魄的远古时代,还是在万象更新的潮流现代,服饰永远都是一幅看不完的画,一本读不倦的书,一条流不尽的长河,一颗万年长青的巨木,一个永恒的诱惑。
[1]华梅.《中国服装史.2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2]黄士龙.《中国服饰史略:新版》.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年
[3]黄元庆等编著.《服装色彩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
[4]冯泽民,刘清清编著.《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2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
[5]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6]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
[7]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年
王姣,1986年5月——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