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表达的“意”与“境”
2011-08-15王常琳九江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王常琳 (九江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论舞蹈表达的“意”与“境”
王常琳 (九江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作为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对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鉴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舞蹈表达的“意”与“境”进行分析,论述了舞蹈的真正内涵与意义,突出了舞蹈的传神达意效果,使人们对舞蹈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舞蹈;意境;艺术作品
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喜欢表达的意韵的美。如“罗衣从风,长袖交横”,“气若浮云,志若秋霜”(傅毅《舞赋》);“缥缈兮翔凤,婉转兮游龙”(卢肇《湖南观双枯枝舞赋》);“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刘铄《白纻舞辞》);等等。经历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国的舞蹈从“体如游龙”到“转似回波”,又从“行云流水”到“彩云追月”,再显现“形神兼备”“绰约闲靡”,创造出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神圣的艺术境界。
一、舞蹈之意在于“意”
手舞足蹈在于情动于中之后,而区别于自然形态的手舞足蹈。舞蹈动作只有经过提炼、美化,加以造型与节律,具有一定的美感才能称得上为舞蹈,才能彰显出艺术的感染力。把舞蹈融合于一种美感中,需要表现特定的社会特性,反映对生意的感受与评价,最终于“形之于外,神之于内”。舞蹈又对外部动作的美有着特别的依赖,意美需要外在动作来完成,如美的形象、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画面。蕴涵诗意于形中舞蹈的“意”,主要是形体动作构成的动态形象的表现性,外在结构的印象,加上神韵的动作协调,给人或者高山流水,或者清雅脱俗,在于人的内心感受。高明的舞蹈家,总会虚化舞蹈动作,模仿物象的姿势,使舞蹈更具艺术感,传承舞蹈之“意”。舞蹈的意义在于舞蹈的神韵。追寻舞蹈之“意”,分为“意”在舞先、“意”在舞中、“意”在舞后。意在舞先指舞蹈构思阶段就应当抓准形象表现的中心意念—意念挖掘愈深,舞蹈表现特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的能量愈大,以舞蹈的意为统帅,注重意念、意象、意境的要求相吻合,做到以理生情,以情贯舞,寓理于情。“意”在舞中要求“循意而舞”,达到“形与意合”,充分显示了舞中有意的强人魅力。“意”在舞外就是要让人感受到“舞外有意”,观赏舞蹈给人回味无穷的感受,是舞蹈的成功之诀。只能表达舞蹈作品的真实情感,引发起观众丰富的联想和感慨,才能真正实现舞蹈传“神”,才能最终表达舞蹈的“意”。
二、舞蹈表达的“境”
(一)展示舞蹈虚实相生之“境”
展示舞蹈虚实相生之“境”,就要借助舞台上的各种道具,通过以境入神,达到舞蹈之意。例如女子独舞《敦煌彩塑》,利用灯光道具,形成一个很美的洞窟,造就一个空间的实感。再凭借着古代宗教色彩音乐旋律的伏和气息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敦煌千佛洞石窟中的雕塑变成了头戴宝冠,佩带臂钏,项饰和手镯,盛装而立的仙女,在彩云的烘托下从天而降。追光、侧光、流动光在演员身上缓缓变化着各种不同的色调,塑造出她通过她那婀娜的舞姿,飘逸的服饰,楚楚动人地向观众飘逸舞动而来,给人留下极强的艺术视觉效果,带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虚实结合生舞蹈之“境”
舞蹈的意境产生,在于艺术处理好实境和虚境,最终能通过动作姿态创造动态视觉意象的。一般来说,实境靠动态建构,而虚境即是靠情态导引。实境可以很好地创造出广阔的空间,而虚境要求有真切的内涵。从而由实境过渡到虚境舞蹈的“意境”,需要“以实化虚”及“以虚引实”,“出于观者之心”,正所谓“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如独舞《雀之灵》运用的是将心境物化这种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通过舞者那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幻,把孔雀那引颈昂首的静态和细微的动态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从而塑造了一个圣洁、高雅的惟妙惟肖的孔雀形象。再譬如独舞《戏狮》,就运用了避实写虚、以虚引实的表现手法,通过夸张、渲染那些反应,一个热热闹闹、兴味盎然、惊险有趣的戏狮场面也就如在眼前,《戏狮》之意境便跃然而出。
(三)简约平淡表现舞蹈之“境”
无可否认,调子绚丽、辉煌、壮阔的作品往往是更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但在实践人,也有一些风格自然,简约平淡的作品更显得造“境”之功力。以《荷花舞》为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既简约平淡又意境深远的舞蹈”,其中“蓝天高,绿水长,莲花朝太阳,风吹千里香。祖国啊!光芒万丈,好象莲花正开放。”创作出的艺术意境就是很多作品望尘莫及。再通过歌词、服装的造型、舞美、舞台调度、荷花的粉红色与湖水的湖蓝色相互交织,可以构成一幅人人追求的人间美景。在缤纷的现代社会,人们经受各种压力后,面对着“水上飘的步法,柔和委婉的身体线条,托出了荷花在水面轻轻飘舞,脉脉含情的自然景色。”无不将身心置于舞蹈的意境之中,享受着这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可爱之美,留下巨大的想象性空间。
三、结语
舞蹈的品格多种多样,形态不一,表达的“意”与“境”方式、方法各不相同,造就了舞蹈的风格错落有致,表达了一种文化固有特征。在新世纪的今天,创新表达舞蹈“意”与“境”的方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然中去,不断在大自然中摄取美,在现代生活中发现美,创造出具有无穷之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1]顾菊萍.舞蹈表演和意境[J].《剧影月报》2008,(04) .
[2]王东霞.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J].《大舞台》2007,(04).
[3]于平.舞蹈艺术美论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3》(01) .
[4]刘红霞.舞蹈艺术的“情”与“形”[J].东方艺术《2005》(10) .
[5]萨仁其木格.浅谈舞蹈艺术意境美[J].内蒙古艺术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