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审美多样化视角下戏曲伴奏的继承与革新

2011-08-15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0期
关键词:剧种器乐革新

成 燕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临汾 041000)

浅谈审美多样化视角下戏曲伴奏的继承与革新

成 燕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临汾 041000)

戏曲艺术自其诞生以来,历经数代艺人的不懈努力,各剧种音乐无论从唱腔的形态、伴奏的手法及乐队配制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形式也日臻完善。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旨趣和审美需求已不复单一化。

戏曲;音乐;伴奏;继承;革新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集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杂技雕塑等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当前,人类社会不断向前飞速奔进,人们的审美逐渐倾向于多元化,戏曲艺术想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必须在各个方面传承优良传统,将戏曲的精粹展现给观众,也要不断发展变化来适应当代观众多样化的审美要求。戏曲音乐作为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集中地表现戏剧的内容,而且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主要标志,那么戏曲音乐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革新。不言而喻,为了戏曲受到更多认得关注和喜爱,作为戏曲音乐两部分之一的戏曲伴奏的继承与革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戏曲伴奏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及特征

戏曲音乐分为唱腔和音乐演奏、唱腔伴奏俩大部分,也可以说是分为声乐和器乐俩大部分,声乐是指唱腔与念白,在戏曲中占主要地位,戏曲器乐是戏曲伴奏、场景音乐与锣鼓等的总称。唱奏关系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弦歌、相和歌、大曲、唱赚、诸宫调等到现在的京韵大鼓都可以看到它们紧密相连,乐队作为唱腔的伴奏以及场景音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美动人的唱腔往往离不开器乐伴奏对它的润色和衬托。伴奏对唱腔来说,起着“引”“承”“托”“帮”的重要作用。

虽然器乐在整个戏曲音乐中处于随从与辅助的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戏曲器乐中主要由吹奏类,弓弦类,弹拨类,以及打击乐类组成,按照传统的习惯,一般将戏曲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一般指管弦乐,即吹奏类、弓弦类、弹拨类乐器,因偏重表现文戏,又有“软乐”之称。武场则一般指打击乐类乐器,因偏重表现武戏,在民间称作“锣鼓”。也有“硬乐”之称。文场和武场虽然各以其不同的性能而分别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但它们实际上又是彼此紧密结合的,在戏曲中发挥着一文一武的作用,使戏剧节奏中的跌宕、转折、发展,且效果加强。

戏曲乐队的传统特点是少而精。主要以乐器数量不多,却能将艺术效果表达的惟妙惟肖为特长,正是这种与唱腔动作的紧密配合牵动了几千年来广大观众的心弦,无论老少男女皆为戏曲而痴狂,听戏便不觉摇头晃脑随戏而歌。而且不同剧种所选用的器乐以及器乐的组合是非常的讲究,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节奏感来突出唱腔的特点,给故事情节以及唱腔增光添彩,是值得我们后人继承并且发扬光大的,这种非常难得的艺术优点被广大戏曲工作者和艺术家们传承了下来,实乃难能可贵。至今在器乐曲目中依然保留经典曲牌或精彩段落,如古筝教材中收录的《西江月》《山坡羊》《锦上花》,以及《西厢词》等,这无疑鲜明体现了戏曲器乐的魅力和影响力,也感染了几代戏曲爱好者。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在的生活当中,戏曲慢慢被观众推开,逐渐拉大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是当下观众对于艺术的审美已日趋多样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传统戏曲音乐伴奏那一成不变的配器和节奏,而是期待着能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全新的、多样的审美满足,这也给广大戏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不得不探究并且改进的新课题。

二、审美多样化对戏曲伴奏的影响和要求

我国长时间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可供国民欣赏娱乐的艺术形式非常单调,传播途径也非常有限,所以戏曲才能够以其超凡的魅力长时间占据表演艺术的舞台。也就是说,当时的戏曲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自然而然成为当时的主流。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电影等艺术的不断成长壮大,各式各样的娱乐、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以及传播途径的不断拓宽。观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视角不断趋向多元化,戏曲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已逐步趋于边缘化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衰落的景象并不奇怪。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戏曲未能与时俱进融入新的社会,未能不断更新其艺术理念,未能与生产发展和社会人文发展同步,这才造成了戏曲逐渐与大多数观众拉开距离的现状。

出现了这样的现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不能消极旁观,而必须正面这个事实,为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寻求一条科学的、可行的现实路径。那就是,走分众传播的道路,在继承中寻求革新。

关于戏曲音乐的问题,CCTV在对现代观众及专家采访时,多数观众普遍认为戏曲不应该简单的固守“剧种特色”,那么也就是戏曲音乐已经该跟随潮流不断更新,去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虽说“众口难调”但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不能将一个曲牌填上不同的词,老调常弹,一奏就是几百年,所以无论在唱腔方面还是在伴奏配器方面都应作出调整。

俗话说:“戏曲戏曲,一半是戏,一半是曲。”音乐是剧种的标志,是戏曲的魂。一出戏的成败,一个剧种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能否跟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戏曲音乐过去简单的单旋律、齐唱齐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现代戏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在戏曲音乐伴奏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戏曲音乐中的精髓,将其完整保留并发扬光大,而且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革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审美意识需求,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戏曲工作者,音乐工作者的同心合力进行长期探索,从而使戏曲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戏曲音乐伴奏虽然只是戏曲艺术的一部分,但是牵一发便会动全身,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多样化视角下戏曲音乐伴奏的继承与革新,为弘扬美妙的戏曲艺术尽绵薄之力。

[1]吴海燕.《戏曲音乐中器乐的组合功能与伴奏》,载《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王建宗.《论戏曲打击乐的组成与功能》,载《戏剧文学》2003年第6期.

[3]刘亚军.《戏曲乐队的形成和伴奏技巧的运用》,载《剧作家》2006年第4期.

[4]史韵新.《让戏曲音符跳动的更美》,载《大舞台》2008年第3期.

[5]张臣明.《浅谈戏曲中伴奏与唱腔的关系》,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成燕,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08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剧种器乐革新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