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现成品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2011-08-15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湖南长沙410028

大众文艺 2011年10期
关键词:成品观念设计师

贾 弋 (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 湖南长沙 410028)

小议现成品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贾 弋 (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 湖南长沙 410028)

现成品是工业社会的背景下的产物,艺术家选择了具有现代设计的成品作为连接社会和人的媒材以表达都市环境下人类生活观念、精神世界是非常自然的。反之,当代设计在现成品艺术的启发下不仅丰富了形式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念的表达将物质赋予灵魂。

现成品;产品设计;艺术观念;情感化设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从农业社会迈进工业社会,艺术家在与科技角逐的过程中做出了各种探索,终究抵不过科技发展的汹汹来势而慢慢衰退。一方面,传统艺术自身的发展危机,给现成品艺术带来契机。科技的发明,照片、图像、影像、音响、气味、光线等等无不成为艺术的媒介物。机械复制产生出大量的商品甚至是艺术,复制的艺术带来了艺术的普及和大众化,使传统艺术走下神坛,艺术家希望寻求一种科技达不到的手段来打破这种局面,杜尚将小便池、自行车等现成品拿来作为艺术时,正是对当时审美观的批判而被后来的艺术家们追随。

一、利用现成品的设计

1.利用工业现成品

50年代意大利的 Castiglioni 兄弟首先利用现成的工业产品拼装家具,比如单车座垫、拖拉机座椅,开创了所谓的[现成品设计]的先河。其设计明显受到杜尚的影响,在60年代反叛精神的社会背景下掀起一连串反设计的激进运动。之后出现的以工业材料或工业零部件为材料的设计大多因为脱离了社会背景,缺乏设计精神,而转为一种单纯的形式追求,从本质上讲,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的变异产物。这种例子很多,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最为突出。新生代设计师十分热衷这种设计方式,类似创意集市,设计师能够利用低廉的现成材料以低技术加小创意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其设计作品的特点大多是一种情感化的。

2.利用生活用品的再设计

1993年,在米兰家具展览会上,首次亮相的Droog Design如天外来客,轰动了整个业界,他以一系列概念化、低成本、低技术的家具、生活用品设计,冲击当时精致奢侈、华丽夺目的流行风格,成为现代设计的先锋。

Droog大多廉价的可回收的工业材料为主,设计师Tejo Remy早在1991年就利用废弃的材料和旧物加以简单改装或重组,例如以一条大布条把别人扔掉不用的各种抽屉捆绑成一个储物柜(这个设计还有一个副标题:“你不能把你的记忆扔掉”);用空牛奶瓶集合制成一个吊灯。就是种种看似简单的想法让这些旧物重焕光彩,不仅带来生活的趣味感,其命名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和挽留。

3.利用自然物、自然形态

利用自然物的现成品一方面是直接利用,再加以组合,另一方面是间接的、利用一些自然形成的效果,通过视角的改变或错位、夸张变形达到一定的目的。如Droog Design工作室的作品Tree-trunk bench就是一件直接利用自然物的家具设计,配合旧有的家具部件组合而成。在这种组合关系中,现成物的属性和能指被间接还原。对于已经变为旧物的椅背来说,自然物的木头反映了它原本的属性,从功能上说,这桩木料补充了作为椅子的功能。而作为旧物的椅背因为其明显的指涉和象征赋予了可以什么都是的木料的被坐的意义。视觉传达中也体现了对自然形态的利用,Type the Sky是一组字体设计,通过仰拍对建筑物天际线,发现其与天空组成的不同形态,整理出一套特殊的英文字母表。这种原本就存在的形式是在空间中自然形成的,是设计师间接发现了这种形式并通过设计师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颖的文字设计。

4.图像、媒体

就像现成品在艺术中并不具备任何意义,它只是作为艺术家选择一种媒介引导人们发现观念的价值,利用现成品的设计不在于材料使用的不同,其背后是观念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设计的分野已经不再是媒介或材料亦或具体样式风格,而是观念的分别。

《ARCHIS》是一本关于建筑、城市及视觉文化的双月刊,有着70多年的历史,01年成为一本独立的双月刊,其宗旨不再以建筑为主旨而是作为引线引起公众对相关话题的讨论。荷兰设计工作室MMDVDV在接到这个项目后提出大胆的设想,甚至鼓励读者把杂志撕碎以便更深入的介入。杂志每期关注一个特定主题,在封面的标题采用一句简单而有意味的话分为三部分,主题词都是从不同的现成物上直接拷贝甚至剪下来的,有的是商标、有的是图形等等。这与现成品艺术十分相似,但他们的设计着重于对现成信息的提取,而不仅仅是从造型形态上。他们使用现成品来调动和激活公众的记忆。借助记忆中的认知,信息交换变得便捷、通畅。在新的语境中,旧有的形态产生新的价值,实现“废品”的回收再利用。即在已存在的艺术作品基础上创作,形式在这里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其反映出的信息和背后的观念才是真正打动人们的部分。

二、艺术观念的介入

1.对形式和美的否定。

自古以来,艺术家以创造美的形式为天职,并赋予此类工作以崇高的地位和价值。“现成品艺术”激进的反叛精神—反文化、反美学、反艺术的特征使艺术和生活的界线被模糊,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审美的认知。

在日本,物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他们停止创造有意思的外形而更多专注于物体之间的关系,这种极至的设计观念在日本的很多设计中都能找到。例如1998年Naoto Fukasawa为日本INAX Corporation设计的Tile Light,既是瓷砖也是壁灯。当灯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候我们甚至发现不了它。这种平常至极的,隐藏设计手法的设计使需要靠人与物的接触实现的,而非视觉的作用。 这种“超级平常”的设计是一种不受限于外在形式的品质,需要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它们感知,如苹果产品的设计也以此为原则,设计婴儿也能使用的机器。现在的设计师最怕人们用平常来形容他们的设计,认为平常等同于无味。而正是对设计本质的误解,对视觉的过份依赖,忽略了人与物,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得设计越趋表面化花边化。

2.置入新语境

杜尚的《泉》以及安迪﹒沃霍尔的《梦露》都是将现成的物件或是商业消费图像从日常环境中置入艺术空间中,作品中的物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而在于这些组合关系所表述的观点。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东西乃至行为都可以是艺术;也可以反过来说,当条件改变时,任何东西乃至行为都可以不是艺术。

2000年在伦敦上演的“起居室”时装系列是一次典型的服装艺术行为秀,年轻的土耳其设计师胡赛因•查拉雅将一个通常的起居室的日常的家居摆设在瞬间幻变成服饰:扶手椅的套子变成连衣裙,圆桌变成裙子,模特们轻而易举地穿上身,走下台。“这个项目和家具无关,”他在这次的发布之后说到。“这个系列讲的是在战争爆发的时刻离开家的情形。起居室就像一个人的衣橱。你怎样把你的物品藏起来并随身携带?这部分跟我的背景有关——我来自分裂的塞浦路斯——部分是因为科索沃。”服装是最能说明功能消退的设计之一,胡赛因•查拉雅这组设计看似十分功能的设计其实只为表达一个可能,它超过了服装基本功能,将服装的可能性扩展到更广泛的空间,与其说是一个服装发布会还不如说是一场移动的装置艺术展览。

3.对消费社会的批判

面对环境恶化、消费滥觞、设计消解的一系列新问题,现成物的时代性日益凸显,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上的装置作品《义乌调查方案》更像是一个人类学和社会学展览,艺术家刘建华以中国的商品生产作为解读对象聚焦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义乌作为中国小商品批发集散地和加工出口地,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典型缩影。展览中集装箱那些实用的、流行的、低成本、低设计的商品是当代中国廉价的密集劳动力生产环境的缩影,同时,大量消费产生的剩余垃圾使人在面对未来的的世界忧心忡忡。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注目的研究课题,绿色设计、再设计、环境设计等等几乎一夜之间成了设计师的共同话题。

三、对论

其实利用现成品的设计很早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表现,尤其在我们现在看来的那些新颖的富于趣味的情感化的产品设计,很多灵感都来自生活实践中对现成品的改造利用。而现成物自身附带的符号性,使人们可以快速的找到记忆的连结点,为情感设计作了铺垫。现成品艺术一方面在形式上大大启发了当代设计的发展,一方面将观念引入设计,使设计从形式和功能的狭小空间中走出来寻找到自身的精神价值。

[1]《美的滥用》(美)阿瑟•C.丹托著.王春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4-1.

[2]《观念越狱》李德庚 主编.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0.

[3]《设计中的设计》[日]原研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猜你喜欢

成品观念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维生素的新观念
我是小小设计师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健康观念治疗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