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对丝网版画的影响
2011-08-15渭南师范学院美术系陕西渭南714000
张 毅 (渭南师范学院美术系 陕西渭南 714000)
科学技术对丝网版画的影响
张 毅 (渭南师范学院美术系 陕西渭南 714000)
九十年代以后,国内丝网版画制作的指数日趋完善。计算机的普及,照相制版、电脑软件分版技术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到丝网版画的创作中,改变了人们对版画所固有的态度。而今,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且在尺寸和展示效果上可以尽情发挥而不受限制,摆脱了传统丝网版画比较单一的尺寸和面貌,突破了版画在媒介材料上的限制。传统材料难以表现的视觉效果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当代丝网版画确实具备了传统版画媒介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技术;丝网印刷;版画;艺术作品
一、丝网版画的原理
众所周知,现在公认的版画四大版种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这四大版种都是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而演变发展,直至印刷技术成熟后从印刷术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作为一种印刷方法,丝网印刷是所有印刷方式中较为古老的。我们平常所说的丝网印刷属“孔版”,也可称为“漏版”,它的印刷原理是在印刷过程中,印刷要素部分镂空,油墨在通过图形时自镂空部分漏下附着在承印物上,未镂空部分把油墨挡住,从而完成印刷。[1]
广义上的丝网版画泛指所有通过网印技术制作出来的艺术作品,狭义上则特指运用网印技术创作而成的艺术作品。这种界定与丝网版画不同时期的特殊内涵有关。早期,由于画家并没有加入自己过多的艺术语言,在加上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影响和制约,只是单纯地复制一些艺术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是复制性的,即是“复制型”版画。后来画家不满足于复制版画,开始自画、自印,利用丝网版画技术进行创作,从而结束复版画艺术的复制性,进入原创阶段,即是“创作型”版画。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创作型”丝网版画,也就是狭义领域的丝网版画。
二、中国当代丝网版画的历史沿革
在西方世界的波普风潮之后二十年,也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在李桦老师的倡导下,建立了第一个丝网版画工作室。短短20年的时间,中国丝网版画不同时期的作品勾勒出其个性探索和艺术追求。广军先生用简陋原始的材料,创做了第一张丝网版画《秋天你好》。同一时期代大权先生、张桂林先生、陈聿强先生、安滨先生等都进行了探索。[2]作为第一代丝网版画家,在缺乏技术设备的困境中摸索出一条带有东方色彩的现代丝网版画之路,对丝网版画本体语言的认识仍建立在传统版画的审美趣味上。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丝网版画的制作技术日趋完善。计算机普及,照相制版、电脑软件分版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上语境的转换、图式的更新等等因素推动了丝网版画的现代化进程,其代表人物及作品如罗比武先生的《袋子》。九十年代后,在第一代丝网版画先行者指导下的艺术家日渐成熟,他们对丝网版画的语言和材料的理解有了进一步认识。此时无论是技法、工具、材料等还是表现语言上都有了足够的技术保证和支持。这为第三代丝网版画家带来广阔发展空间,此时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版画家,例如,刘波先生、张炼先生、郑重先生等等。他们的作品颇为引人注目,其代表有张炼的《镜像》。由此,丝网版画迅速兴旺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版画界的四大版种之一,尤其近几年网印器材的研发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但为丝网版画专业人员带来了新的创作契机,还以其丰富的表现语言,便捷的感光制版,吸引其他门类艺术家的关注和参与。
三、技术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丝网版画的制作必须依据技术
首先,丝网版画的产生、演进、发展与印刷技术不断进步密切相关,其技术原理与印刷术同体。这使它在传播人类文化的功能上具有特殊的便利身份。
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材料媒介、形式语言和观念意识的拓展上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景象,激活了版画家探索新的制版方法和艺术表现语言的热情。他们从科技中汲取营养充实创作手段。经过无数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丝网版画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种。
再次,丝网版画的复数性特点使之适合创作数量不高,质量较高的艺术作品。在丝网版画创作中,技术性的表达同样是贯穿作品制作过程的重要因素。技术性因素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不仅仅指技术技法,它还代表着网印这一独特的灵活多样的印刷方式和语言特征。此印刷方式和语言特征恰恰是网版印刷材料和技术的多样性综合性所决定的。[3]
(二)技术的发展促进丝网版画的发展
九十年代以后,国内丝网版画制作的指数日趋完善。计算机的普及,照相制版、电脑软件分版技术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到丝网版画的创作中,改变了人们对版画所固有的态度。而今,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且在尺寸和展示效果上可以尽情发挥而不受限制,摆脱了传统丝网版画比较单一的尺寸和面貌,突破了版画在媒介材料上的限制。传统材料难以表现的视觉效果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当代丝网版画确实具备了传统版画媒介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首先,采集图像的途径拓宽,通过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将任何图像收入。利用电脑制版,通过相应软件的操作将作品完成,与其它版种相比减少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劳动。[4]再者,通过数码媒介制版可以随时修改调整版面,极大提高丝网版画制作的成功率。所以,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丝网版画成为版画领域最具活力的版种。
(三)技术能提升丝网版画画面品质
版画是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而演变发展,是印刷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版画的出现就是由“技术”引发的。正如弗朗加斯代尔《技术与艺术》一书中提出,“只要有手工的工作,艺术就在其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出现”。技术在人类进化、社会生活不断演进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总结提高,当技术发展到不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时便有了艺术的出现。古代陶艺的制作就是很具代表的例子。丝网版画也一样。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熟练的掌握制作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制作方法和技能,才能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以充分的发挥和表现,才不会受制于制作手段将情思阻隔。这不但是用于丝网版画的艺术创作,任何一门艺术表现形式都离不开技术能力的支撑,就好比中国画家要掌握水墨在宣纸上的渗透变化,要学习笔墨技巧一样。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支撑,艺术创作将无法实现。学习掌握技术表现手段是艺术创作中理应艺术创作学习,熟练掌握技术能力才能使艺术表现更具有生命力。
结语
总之,丝网版画的印制方法是收到技术约束的,虽然各人都有自己的手法,经过不断地实践都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技术只是实现艺术效果的途径是为艺术作品的内涵服务的,我们应该结合先进的印刷技术积极的探索新技法,同时也不能过多地被技法束缚,真正地做到技法为作品服务。以精良的表现技法与深刻的艺术内涵完美结合,从而完成更高品味的艺术作品。
[1]黑崎彰.张珂.杜松儒.《世界版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6.
[2]罗比武.《谈版画的“直接性”》《中国版画》.2004.6总第23期.
[3]齐凤阁.《二十世纪中国版画文献》 人民美术出版社.
[4]豪斯金斯.《现代西方版画教程—丝网版画技法》 吉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