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的艺术特色

2011-08-15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0期
关键词:套曲磨坊舒伯特

伊 娜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简析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的艺术特色

伊 娜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本文以舒伯特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对其中部分歌曲进行了艺术特色及演唱的分析,力求能够提高我们对外国艺术歌曲的认知程度同时提高演唱水平。在套曲中,作曲家从“我”的情感体验,“我”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感受,“我”个人的主观意识出发,揭示了主人公“我”的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所谓声乐套曲,又称为连篇歌曲集。在德语里,这个词的本意是“歌曲的花环”,形象地道出它的本质特征——由若干结构上各自独立,情节上相互关联的歌曲所形成的一件完整的作品。①声乐套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题材之一,舒伯特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艺术特色

《美丽的磨坊姑娘》写作于1823年,是根据威廉·缪勒(1794-1827)的组诗《美丽的磨坊姑娘》谱成同名套曲。威廉·缪勒是奥地利具有民主思想的诗人,这组诗受到当时奥地利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缪勒的组诗原有25首,舒伯特把它们加以整理,省略了序曲、终曲和另外三首诗,只留下20首。

全套曲的20首歌曲中,除第1首和最后1首外,其他的都是磨工的自述,整部套曲就像是一部第一人称的中篇抒情小说。套曲的音乐主要刻画了三个形象:1套曲中的主人公——-青年磨工,他的音乐形象贯穿在每一首第一人称的歌曲中;2套曲的主要配角——小溪,它被拟人化了,作为时刻陪伴着青年磨工的亲密伙伴而出现。它的音乐形象主要是通过钢琴伴奏模仿时而轻柔、时而急促的流水声音来体现;3第三个人物是猎人——青年磨工的情敌。在套曲的音乐中,主要用钢琴伴奏模仿猎人的号角声和马蹄声来表现这一人物。根据各首歌曲的情绪特点,可以把套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面的11首歌曲,它们总的情绪是开朗活泼的,充满了对幸福的幻想;第二部分是后面的9首歌曲,它们表现了失恋的磨工那疑虑、嫉妒和悲伤的感情,并逐渐地带上了悲剧色彩,和前半部分形成鲜明对照。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旋律

舒伯特的歌曲旋律优美而简单,淳朴而深情,流畅自然,绵延不绝,多用小音程,少有大跳音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各种不同的情绪都在他的手中变成了相应的旋律而得到完善的表达。在写作风格上,他的旋律有朴素的民歌风格,如套曲中的第1首、2首、11首;有浪漫主义的甜美和忧郁风格,如套曲中的第4首、9首、6首;有紧张的戏剧性风格,如套曲中的第5首、18首;有温柔优美的风格,如套曲中的第3首、13首,等等。

第1首《流浪》,有如全曲的开场白,它是表现青年磨工开始踏上旅途时的心情,这是一首单纯朴素的分节歌,非常接近于民间曲调。歌曲首先采用向上跳跃的音调和活泼的节奏,表现出磨工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特别是每句结束时以及全曲结尾反复出现的“去流浪”三个字,更给人一种幽默、风趣之感。这首歌曲采用了简单的对句结构,旋律始终在主三和弦上跳动,作者用生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充满朝气,生机盎然的春景,富有想象力。套曲的整个基调是明朗的,旋律单纯,调式采用大调,调性变化不多,所以伴奏和弦也就比较单纯,有时仅仅是主和弦组和弦的变换。在《流浪》中,除了第三句的伴奏,左手有一个与旋律呈平行三度的下行级进外,全曲一直是主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没有任何新的和弦因素出现。

第5首《憩息》中,磨工爱上了美丽的磨坊姑娘,他幻想自己长出了千万只手背,把所有的磨轮都旋转起来,好让姑娘把自己记在心上。歌曲的旋律富有内在激情。钢琴右手弹出快感的琶音,左手配以八度跳进的固定音型,模拟磨轮的飞转,烘托出磨工内心的激动。作者在第一部分中运用了同名大小调的转换,目的是为了增加曲调的激动、不安之感。在这首歌曲的中间部分,当磨工回忆起每天黄昏工作完毕,大家围坐在一起休息的情景时,音乐中出现了磨坊主人和磨坊姑娘的形象,在这里磨坊主人的音乐形象是平稳、持重的,很合乎他的主人身份;而姑娘的音乐却非常柔和、温情,歌曲通过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在演唱第1首、5首这种类型的歌曲时,要特别注意对音量的控制,通过气息的调节唱出中强的音量;音色应浑厚、柔和、共鸣要好,特别要注意下巴与喉咙的放松。

在《美丽的磨坊姑娘》的创作中,舒伯特常常采用德国民歌特有的旋律进行方式。一般来说,德国民歌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和声总好象一声不响地、静悄悄地贯穿在旋律里面,它的一串音符总是符合和声法则的。第3首《停步》中的歌声悠扬、抒情、旋律线起伏比较大,但仍和《流浪》一样以主三和弦为骨干,填充上其他的自然音,各乐句在节奏上相同,只是作了一些音高移位,呈重复状态,给人以停步之感。第9首《磨工的花》也是以主和弦为骨干的旋律,但用了6|8 拍,使音乐更加活泼、热情,表现了磨工从心底里献给磨坊姑娘一束爱情的花。在《美丽的磨坊姑娘》整个套曲中,旋律的写作方式,基本上都是这种单纯的自然音乐,没有更多的变化音出现,同时又采用对句结构和换尾不换头的民歌体,反映了民谣那种简练、淳朴的风格。

二、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的造型性和拟声性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典型特征。在他的歌曲中,我们听到了鸟鸣,还有树枝的沙沙声,车轮的飞转声,猎人的号角声和马蹄声以及暴风骤雨……由于内容不同,其伴奏造型形象也就不同,在不同的歌曲中,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在《美丽的磨坊姑娘》中,钢琴伴奏的背景不断变化,有时,为了衬托出一个灿烂的春景,也作为连贯套曲的一个重要线索,钢琴伴奏常常以连贯的琶音、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模仿小溪潺潺地流水。第2首《向何方》中,小溪的音乐是欢快、清澈地流淌着;第11首《我的》中,小溪的音乐是非常活泼,朝气蓬勃的,衬托出主人公内心怀着爱情的喜悦。在第15首《嫉妒与矜持》中,小溪的音乐激动不安起来,充满了对主人公的担忧。而在最后两首歌曲《磨工与小溪》和《小溪的摇篮曲》中。小溪的音乐变得平静、缓慢、亲切、温柔了,仿佛在安慰主人公。有时钢琴伴奏又变成了吹响的号角,飞转的磨轮或塑造一个矫健英勇的猎人的形象等第。总之,整个伴奏部分写得精致、细巧,像一幅幅的音乐插图。集中体现作品的精神,给演唱者以提示,激发演唱者的演唱热情,使歌唱自然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因此,演唱者在歌唱中,要注意与伴奏的协调,寻找伴奏与演唱之间的内在默契。

三、结语

这部套曲反映出舒伯特在绝望、悲惨的环境中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面对严酷的现实,用这部套曲道出了压抑在心中的悲愤,唱出了自己对光明、对爱情的渴求,诉说了命运的不平。通过这部套曲,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舒伯特所处社会的黑暗和当时知识份子的痛苦、矛盾,这恰恰是这部套曲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斯特.希尔玛著《舒伯特》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第104页

[1]刘蓉慧.《试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2.4.

[2]左开菊.《纺车旁的格蕾欣》和《魔王》中的抒情因素.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4.

[3]左开菊《美丽的磨房姑娘》.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

[4]孙艳辉《美丽的磨坊姑娘》.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6.

[5]陈喜红《舒伯特两部声乐套曲的风格特点及其演唱要求》.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伊娜,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套曲磨坊舒伯特
煎饼磨坊的舞会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老磨坊: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磨坊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合唱套曲·美的韵律
声乐套曲
穿靴子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