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城市音乐艺人生存现状(二):城市音乐文化特征
2011-08-15田彬华魏妮娜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田彬华 魏妮娜 (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绵阳城市音乐艺人生存现状(二):城市音乐文化特征
田彬华 魏妮娜 (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本论文属于西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课题“震后绵阳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手生存现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09sx3134
城市是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大众媒介、科技、各种社会机构及社会群体(也包括移民群体)的汇聚之地。而城市音乐文化,是一个自从人类有了城市、创造了文化、产生了音乐之日起就已经存在的现实。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共生共存是其特征,各种音乐文化活跃在城市这一公共空间里,城市已成为音乐生活中心,而音乐也成为了城市文化重要的标志。一座城市的音乐现象,绝对不是偶然出现的,它其实是一种历史文明和传统的一种延续。典型的如著于元初的《武林旧事》 《梦粱录》这两本书就有对南宋都城临安有关市井音乐活动的场面记载。由此可见,它从来就是一种文化,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文化演进并日益多元化的组成部分。
一、绵阳城市音乐文化特征
1.音乐的多元化存在与商业化运作
城市是一个流动的体系。不管是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口的流动、外来文化的侵入等这些角度来看,城市都是一个开放的舞台。通过在城市音乐文化中的内容和其特殊的形式,在城市“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经济、文化、传统、审美、感情和思想意识的交流。同时,我们也将认识到,城市音乐文化的系统性,它与整个城市构成一个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音乐文化作为社会要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城市经济和市政要素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从而达到城市复杂的结构、层次、多元和综合性中的音乐文化特殊的作用。
在上述所记录的绵阳城市音乐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小城市中的现今音乐元素是极为丰富的:有自己本土的音乐文化,如羌族原生态音乐、川剧等,顺应时代发展的流行音乐和城市符号文化酒吧音乐。他们有的自称演员、艺人、音乐人,工作似乎都与音乐文化有关,但是又似乎关乎生计,与“商”有着暧昧不清的关系。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前文中提到的除了街头艺人和部分跑场艺人外,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所属机构。这样通过企业经营化的组织模式来管理艺人和市场,不仅可以稳定社会文化秩序,也可以为艺人们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可以为广大民众带来更为集中、丰富、精彩的演出,当然这也是民族文化普及大众的有效途径。从这种体制化的城市音乐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种公平合理的经济行为,一种有效地音乐文化传播,一种健康的民众心理,一种有序的社会秩序,谱写了这座城市多彩的音乐现象。
2.音乐角色的多样复杂化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外来文化的侵入,音乐发展到如今,早已失去了往昔的“单纯”,它已不再以审美、认识、教育为主要功能,而被现代城市化的商业气息同化了,成为了商业广告的主角。在各大广场中心,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各大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而组织的一次次商业演出,顺应市场的需要,在绵阳有几十家传媒有限公司,他们分别有自己的专业团队,为各个企业设计和组织促销活动,承接各种婚庆、庆典、仪式等活动的一条龙服务。如绵阳暖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盛唐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都是提供专业婚礼策划、大中型庆典、文艺演出及设备租赁的综合性服务公司,同时他们都拥有自己专业的团队共同打造着一个个项目,他们与国内演艺界明星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与业界多个演艺公司、艺术院校有着战略合作关系,成功的策划、举办过多起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企业大型周年庆典。
在音乐交流的过程中,音乐不仅承载着教化民众,传播文化的角色,同时也让这个现代电子音乐盛行的各个角落,民族音乐的可贵成为了一大看点。在绵阳,自己的本土音乐羌族原生态音乐、白马藏族音乐、川剧等都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在经历过5.12这个对绵阳民族音乐带来巨大灾难的地震后,这里的民族文化保护更是收到了最大的关注。为此,绵阳川剧表演团天青苑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巨大支持,得到了重建,打造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文化象征的绵阳羌族民间艺术团也在灾后坚强地站起来了。在北川小寨子沟风景区,每天都有当地老百姓的羌族歌舞表演。这些羌族艺术团每年要演出100多场,演出地点拓展到成都、绵阳等地。这里也成为了北川旅游的一大看点。游客来了满意、民族文化有了继承人,老百姓也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二、绵阳城市音乐文化价值与意义
1.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传播
一座城市的音乐现象,绝对不是偶然出现的,它其实是一种历史文明和传统的一种延续。从城市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城市音乐不仅仅只是一种谋生方式,而是在这些表演中,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统的传承方式。尤其像四川绵阳这种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我们可以在艺人的表演上可以感受到很多本土民族文化的气息。
天青苑负责人周永秀说:“每天下午两点到五点,这里都有非常正规的川剧演出。一年365天,我们就要演出360场。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川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两亿四川人的剧种,其优美的唱腔和幽默的语言,应该正儿八经地走进维也纳的艺术殿堂。可是,这样一个古老的剧种,现在却举步维艰,无论官办还是民办,川剧团都在亏本。四川不能挽救川剧,就是四川人的悲哀。我们决心团结一批人,把川剧搞起来,决不能让川剧灭了。”①
提到川剧,大家想到的只是变脸、顶灯。能完整听一出折子戏的年轻人已经很少,而能完整听一出折子戏的机会也不多了。但是在这个“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充满艰辛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坚持的毅力和决心。
2.多元音乐文化交流 促进音乐发展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特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是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渗透最深的社会现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不断跨越本国、本民族的空间障碍和社会障碍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城市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是全球化的产物,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一种文化,进而去了解一种文化;反之,通过文化,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去体验一种音乐,整体地去认识一种音乐。
如绵州大剧院和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联手组织的“周末音乐会”,致力打造绵阳的高雅音乐的市场运行机制,从川籍钢琴家钢琴独奏演出、手风琴之旅专场音乐会,到经典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经典话剧《日出》……声乐、交响乐、话剧、演奏、杂技,雅俗共赏,本土演出与外埠节目交相辉映。位于临园路东段的铁牛广场同样能看到多元音乐繁荣的景象,一边是铁牛街的天青苑,上演着四川本民族戏剧,另一边却是新华巷的各种现代音乐酒吧和西方音乐琴行,它们各自带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在白天和黑夜的交替间,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三、传统民间音乐在城市中的突围
现如今城市信息传输便捷,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流行音乐就像KFC一样在城市中茁壮成长,这种流行音乐太多节奏跳跃,与城市人生活节奏想吻合,不少音乐作品中还渗透着其他国家的音乐元素,这种混血音乐迎合着年轻人对前卫音乐的追捧。而对于本民族音乐文化却有着莫名的距离感和不知所措。当然这里也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的:当这些民族音乐文化只被一小部分人接受和欣赏,而对于城市这种多元化音乐优胜劣汰残酷竞争的地方,民族音乐的发展显然是不占优势的。当然这些民族音乐的深入挖掘与发扬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绵阳是一个多民族城市,而民族音乐多是由当地艺人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在不断扬弃中保留着民族的音乐特色,同时又在不断丰富创新中适应着时代的需求。从最具绵阳地方特色的羌族原生态音乐到戏剧中的明珠—川剧,无论是民族的唱腔特色,还是历尽沧桑的词曲,都足以震撼着每一个听众的心。
近年来,人们开始渐渐地重新注意到传统民族音乐,城市的各个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他们的身影,可以听到民族的声音。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场,民间音乐在城市中传唱着,不仅调节了大众对音乐的审美疲劳,同时让让民族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
如绵阳的羌族民间艺术团,虽然在这座城市中步履维艰,但是仍然得到了广大的支持与呼声。他们不仅在自己的本土上跳跃着,而且为了宣传弘扬本土音乐,羌族民间艺术团走出了国门,在韩国举行的“中韩音乐文化交流会”上,纷纷展示了其民族音乐特色,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了中国多民族文化不同的声音与特色。因为只有这些民族音乐才是真正经久不衰、魅力永驻、深入人心的音乐艺术,只有这些民族音乐才能唤起广大民众对本土多姿多彩、灿烂多元文化的自豪,也只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才能向世人证明我们城市音乐文化的不拘一格。
注释:
①四川新闻网绵阳频道http://my.newssc.org.
[1]汪青.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述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4 卷第9 期 (2009).
[2]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08.
[3]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2003.
田彬华(1978-),硕士,西南科技大学教师。
魏妮娜(1988-),绵阳外国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