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俗音乐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张艳萍新乡幼儿师范学校河南新乡453000
张艳萍 (新乡幼儿师范学校 河南新乡 453000)
一、课题的产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西洋音乐,古典音乐,民乐的兴趣远不及对流行音乐的兴趣高涨,就学生对音乐类型爱好方面作了一些调查,对比发现爱好通俗音乐的学生占91.6%。如此大的比例足以说明通俗音乐对于青年人甚至中年人的吸引力有多么强大。学生既然对流行音乐过于偏爱,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音乐知识,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通俗音乐,利用兴趣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何谓通俗音乐
通俗音乐就是体现普通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社会体验,情感波动,以质朴的语言,简单的音乐方式,直抒情怀,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使得众多人都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真实生活的影子,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表露,而且这种形式往往又能被人轻易的理解,接收。例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唱的“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这首歌如果没有音乐的帮衬简直就是在说话,但语言朴实无华,朗朗上口。再如《我多想唱》中“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高三了……”简单几句歌词就表达了学生紧张的高三生活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通俗音乐的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多姿多彩,风格各异。通俗歌曲按演唱风格,可大致分为:通常型风格如《好大一棵树》,摇滚型风格《冬天里的一把火》,民歌型风格《我热恋的故乡》,民谣型风格《同桌的你》,戏曲·曲艺型《前门情思大碗茶》……歌词内容可分为:歌颂型,抒情型,生活写真型……总之通俗音乐不论从演唱形式还是语言艺术,音乐形式都简单易懂容易上口,直抒情怀,容易被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所接受。
在百花齐放的音乐世界中,各种音乐艺术精彩纷呈,有高雅的古典音乐,有深沉严肃的音乐,还有富于现代气息的通俗音乐或者叫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流行音乐富于青春活力,展示了人们如何生活。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十五.六岁花季年龄,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正是因为通俗音乐展示生活,激情的独特形式,使人们尤其是活泼好动的青年学生产生共鸣,无比美妙让人心旷神怡的音乐,那富于动感、超时代的旋律,无不激荡着他们的心,使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
三、通俗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深奥的西洋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兴趣不大,学习热情不高,反而对流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正是这些花季少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性格形成,发展创造力,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他们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提高审美能力,启迪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个性得到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面前急需探讨和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强按头,而不如顺着走。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我们在研究学习之前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音乐,感受美,为学生学习创设和谐的气氛。当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了兴趣,并决定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时,教师应该主动放下架子及时引导鼓励他们去做。在教学中我就主动针对这些思想活跃,活泼好动的花季少年,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健康的流行音乐渗透到声乐教学过程中,受到了意象不到的效果。如在教授意大利美声歌曲《我亲爱的》这首歌曲时,由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限,从而感觉歌曲深奥难唱,积极性不高。我就先利用简单的发声方法试唱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未了情》,在反复的演唱中学生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感情,进入了状态掌握了一定的发音技巧,慢慢的引导学生带着感情保持状态,进入到课时中。在不知不觉中就感觉不到歌曲的难度从而没有了抵触情绪,学习热情高涨。在教授中国经典歌剧《白毛女》《党的女儿》时,适当的让学生主动演唱他们所喜欢的,有相应难度带有民歌色彩的通俗歌曲如《青藏高原》《天路》,指出学生在演唱中技巧的不足和情感的缺乏。然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入发声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演唱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些摸索和实践发现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大大高涨,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技巧也掌握的更快、更好。师生们普遍反映这种摆脱古板教学模式的新方法非常有利于新形势下的声乐教学。
所以学习美声的学习点民歌,戏曲,喜欢通俗歌曲的学点西洋歌剧,民歌都会有很大的好处。会唱外国歌曲而本国的民族歌曲,通俗歌曲会唱的更好。艺术本身是不分家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不要只偏重于某一种风格,某一种音乐(如通俗音乐),要把科学的,有益的东西吸收过来,运用到各种音乐,各种演唱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向艺术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教育是无止境的,探索创新更是无止境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作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模仿的一方。不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利用现有的教材,迎合学生的喜好,发挥兴趣教育的优越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愉快活泼的学习音乐。师生双方始终保持平等的关系,双方的活动都统一在共同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当中,让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创新始终贯穿到学习当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