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的形成

2011-08-15郭慧丽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关键词:朗格美学符号

郭慧丽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 河北邯郸 056038)

苏珊•朗格是美学史上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一位杰出的女性美学家。她以女性独特的敏锐性和领悟力来观照和思考艺术问题,深层次的挖掘其多重美学内涵,从而使由卡西尔创立的艺术符号美学趋于成熟和完善,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方哲学界、美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朗格的美学思想丰富而深厚,这与她对现代西方美学思想的兼收并蓄,对艺术创作的深入研究有很大关系。她的艺术哲学以符号论为基础,广泛吸收表现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等各流派之长,同时借鉴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她从艺术实践出发,充分关注和认真分析了现代艺术的不同形式,在此基础上对之进行哲学的概括,构筑了一种艺术符号论的美学思想体系。

一、苏珊•朗格艺术形式美学思想的演变与形成首先是对现代符号哲学与现代美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朗格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她的符号论哲学基础之上。其符号论思想主要源自怀特海的逻辑符号论和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朗格早年师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怀特海是朗格哲学上的启蒙老师,他曾与罗素合著《数学原理》,为数理逻辑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朗格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哲学实践》正是由怀特海指导完成的。在书中,朗格从符号逻辑的角度探讨了哲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成就,并且分析了符号逻辑将会在当代发挥的重要作用。随后朗格出版了《符号逻辑论》,进一步阐述了符号逻辑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朗格早年对符号逻辑的研究使她的哲学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逻辑分析色彩,她对符号的独特理解、对抽象与直觉的深刻认识、对艺术的逻辑形式及有机整体观念的发展都闪现着数学精神的光辉。

提起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她的名字更是经常的和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这便是恩斯特•卡西尔。卡西尔是德国哲学家、人类学家,也是对朗格影响巨大的另一位老师。他认为人的本质在于能制造和使用符号,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和科学等都是人类符号活动的产物和成果,人活动在由符号构成的文化世界中,世界只有通过符号才能为人所理解。朗格接受了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思想,并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艺术问题自身,把卡西尔未充分展开的论点结合各门类的艺术实践,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发挥,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美学体系。《哲学新解》标志着朗格哲学思想的这一重大转折。在书中,朗格第一次全面展开她的符号论思想,提出了艺术亦是符号,是人类情感符号的观点,为其美学思想奠定了符号形式的哲学基础。1953年朗格出版了为她赢得广泛声誉的美学名著《情感与形式》。在这本书中,朗格将卡西尔的符号形式理论和《哲学新解》中首次谈到的音乐符号论加以全面地、创造性地展开与论证,提出了自己富有独创性的美学命题“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并以此为中心,全方位地探讨了艺术的本质、艺术创造、生命形式等一系列问题。此后,朗格一直潜心于艺术符号美学问题的研究。她的讲演稿集《艺术问题》,继续从不同方面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可以说,朗格美学思想的演变与形成主要是对现代符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当代西方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朗格的理论还兼采表现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心理学等学术流派之长。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理论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表现,是个体心灵主动地赋予形式的活动。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克莱夫•贝尔则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美学命题,把纯形式关系看作艺术作品的本质。朗格吸收了表现论把情感视为艺术本体的思想,同时指出艺术所表现的情感并不是个人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情感概念,它舍弃了具体情感中的偶然和非本质因素,从而成为人类普遍的情感形式。在此基础上,她把克莱夫•贝尔对“意味”含混不明的解释明晰化,提出了她独创的重要美学命题: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她认为艺术是情感的符号,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为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赋予形式。同时,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等理论也都给予了朗格美学以多方面的启示和影响。总之,在朗格的情感表现、艺术幻象及生命形式等美学理论中处处可见对上述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挥,诚如她自己所言:“我在此提出的理论本身,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它是在许多美学家曾为之付出辛劳的艺术哲学——关于有表现力的形式的理论——中迈出的一步,我认为,这是重要的一步。”①朗格正是吸收传统和现代西方美学各派之长,使符号论在艺术哲学中得到了完善和系统化,把符号论美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苏珊•朗格的学术思想不仅是哲学、美学的思索,亦是对具体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实践经验的深刻分析和提炼总结

朗格的理论思想颇富经验主义色彩。她的理论依据主要源自19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现代美学理论。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对艺术独立性不断追求和艺术形式本体地位逐渐确立的过程,较早开始对这种新变进行理论探讨的是汉斯立克,他在《论音乐的美》一书驳斥了音乐表现情感的普遍看法,倡导“非再现性”的“绝对音乐”,直接促使了西方美学和艺术思考的重大转折。随后在文学领域瓦莱里提出了纯诗论,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就是语言、意象和内在情感的和谐与交融。他努力使诗摆脱功利目的和确指性,从而成为脱离外在世界独立自足的审美艺术形式。这种思想与后印象派绘画的美学追求十分相似。以塞尚、高更、凡•高为代表的后期印象派画家开始探索单纯追求形式构图的种种可能性,其创作手法主要是抽象的单纯形式创造,它的意义只指向内部,在其自身组合中产生,从而割断了与对象世界的种种联系,彻底颠覆了在西方最具模仿性和再现性的绘画艺术。针对这些艺术新变和创作实践,虽然表现主义、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等理论派别都曾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它们分别局限于视觉艺术、文学文本等一隅,缺乏更高一层理论的有效统一。同时,传统的艺术理论亦不能涵盖和解释这些新的变化,丧失了对现代艺术的言说能力。朗格的艺术形式美学思想正是在为这种新的艺术创作寻找普遍的审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她从各个不同的艺术领域出发,通过对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揭示,以达到对这些艺术更为深刻的认识:“假如你继续仔细地和深入地探查各类艺术之间的区别,你就会到达那个再也找不到各门艺术之间的区别的纵深层次……”。②朗格立足于现代艺术各个领域的创作实践,对相关的现代美学和艺术思想进行了整合,用自己的理论对之进行了更高层次的统一,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美学思想。她把艺术符号视为情感与形式的交融,使艺术本体成为独立自足的存在,从而为越来越趋于主观、抽象甚至晦涩的现代艺术找到了理论依据。她的美学思想也因此成为最能体现现代派艺术精粹的美学理论之一。

作为艺术符号美学的代表人物,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不仅从哲学的高度对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给予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而且赋予现代艺术创作以坚实的哲学、美学基础。她的美学理论与艺术创作现象紧密结合,既丰富拓宽了她的美学研究领域,也使其美学思想独到而深刻。

①[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77.

②[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74.

猜你喜欢

朗格美学符号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学符号,比多少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符号的由来
纯白美学
变符号
“妆”饰美学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