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祗、英雄、人——试论古希腊艺术与希腊神话、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的关系

2011-08-15邓新实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关键词:希腊人希腊英雄

邓新实 (钦州学院 广西钦州 535000)

希腊艺术是由希腊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状况决定的。希腊艺术几乎是围绕并服务于神话,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母体”;希腊艺术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时代呼唤英雄,颂扬英雄是希腊艺术的重要题材;希腊艺术基于时代习俗,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人是希腊艺术反映的主要对象。

一、发祥与沿革

希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特别是政治、宗教、哲学)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古希腊不同时期各具特征的艺术。这些艺术,始终贯穿着希腊人的宗教世界观和指导希腊人的思想行为的“人本主义”和“民主主义”观念。希腊的特殊地域、所处的时代与民族传统的合汇,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明,不但在艺术上,在哲学、科学、文学等领域都取得辉煌的成就。希腊艺术是人类珍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其所达到的高峰,以至后来的欧洲都没有超过”。追溯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可探寻到克里特岛和古代东方。希腊“古风时期”的一些艺术品,就承传有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遗风”(如正面律)。古希腊艺术发源东方,也反哺东方,“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区,欧、亚、非地带在希腊民族的“智慧光辉”下文明才得以发展。

希腊艺术典型的“现实主义”手法于罗马“伯里克时代”和“哈德良时代”之后,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曾又再次“上演”。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希腊艺术绵延不断的“现实”主流,在十七、十八世纪以“古典主义”确立下来。经过十八世纪“启蒙运动艺术”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逐渐发展为一股气势恢宏的艺术潮流——“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所具有的时空穿透力和影响力亘古不变,信息时代主流造型艺术或多或少在承传和延续希腊艺术的 “基因”。这是希腊艺术的“现实”风格的沿袭,是希腊匠师们通过长期实践,在对神的虔诚的崇拜和专心知致塑造神祗的形象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体念中确立的艺术法则。希腊艺术在造型艺术上的成就的这些法则,其中尤以神祗雕像最为突出。因而,神祗形象是本文的首要论题。

二、神祗的形象

蕴壌希腊神话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希腊艺术表现的主体——“神祗”,“神祗”的形象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对自然的认识的支配和加深而不断演变的。“神祗”的形象最初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或者人与动物的混合体。人化的“神祗”形象始于克里特岛“米诺斯文化”的宗教礼拜和希腊人在 风俗中的“怪物”变迁而来的一种形式。《荷马史诗》正是以那些民间神话、英雄传说为素材,按人的形象塑造“神祗”的。“神祗”以凡人的形象出现,无疑给造型艺术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提材。

然而,“神祗”是有别于人的,他们有许多凡人不具备的特征。为区别于人,他们生活在安逸的、宁静的“天堂”里,同时具有无比强大的威力。在《荷马史诗》中,“神祗”是具有肉体和精神本质的人,他们甚至与凡人有情欲冲动,通过狂放的“性爱”与凡人生育的后代也以人的形态出现。“神人同体”统一了全希腊神系。后来,希西阿进一步扩充和演绎了神谱体系,他在《神谱》中重又阐述了“神祗”的形成和“神祗”世界的格局,创造并命名了三百多位“神祗”。他们由三大体系构成,各体系首领为争夺统管世界的“神祗”而进行血腥的冲突,最后以宙斯制服挂坦神而告终。宙斯把“神祗”世界推向一个正义与秩序的里想境界。在这个世界里以宙斯为中心,诸神各司其职又共同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凡人无异。奥林匹斯山神祗国就是以迈肯尼时代国王的生活方式和治国方式为蓝本而建造的。这种方式代表了当时的社会理想,符合希腊的社会时代风貌。

古代“希腊七贤”之一的哲学家泰利斯.封弥勒特曾说:“神充斥一切”,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秉承神的意志。这一观念深深的植根于希腊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为此而确立许多崇拜礼仪,以祈求神祗的庇佑。活动场所为规模巨大的神殿,神殿主要活动中心是“神祗”雕像四周,阿波罗神殿和巴特农神殿是典型的例子。随着“神祗”的无所不在的意识的逐步发展,最后演变成为宗教。希腊人想象编撰的神话跟希腊哲学的一些精神合流,长期影响希腊文化艺术的发展,在这种意义上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她的土壤”(马克思语)。

三、英雄崇拜

与希腊艺术密切相关的另一主题是《荷马史诗》的《伊里亚特》与《奥德赛》的英雄传说。古代叙事诗与神话一样同时形象表达了人民生活,表达了英雄的崇高理想。希腊人崇尚英雄由来已久,在小亚细亚的传说歌谣里,在古代波斯和巴比伦民间口头说唱中,都有许多有关英雄业绩为题材的传说在希腊流行。后来演变成大型的完整的艺术诗篇,史诗中的英雄品格和形象描绘正体现了希腊的时代意识。

希腊人生活在一个虔诚的时代,虔诚的宗教心理使他们坚信神祗、英雄的作用。他们同时也把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当作民族崇拜的英雄偶像。在波希战争期间,希腊士兵对神祗的崇拜达到了顶点,他们确信,最后夺取战争胜利的原因正是由于神祗、英雄的保佑和参与。神祗雕像从此由小变大,由室内走向室外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出现许多庞大的纪念碑式雕像。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的宙斯像就高达二十米。然而,希腊人在对蛮族的入侵,在对城邦之间和集团之间频繁的战争中已经认识到人的重要作用,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同样有神的力量,同样有英雄的品格,对于神祗、英雄的崇拜不外是对现实的人的肯定。

在希腊人的记忆里,有关七英雄征战比斯和厄庇戈诺伊的传说;神话中特洛伊战争故事;历史上蛮族入侵和城邦之间的不断战争等都提醒人们生存环境危机四伏,生命处处受到威胁。因而,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各种宗教活动和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又着力铸造具有“英雄”般体格的人。在这种背景下,体育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古希腊,人一生得接受两项教育,即体育和舞蹈。孩子们在十六之前接受舞蹈训练,以达到身体轻灵和结实,成年人一天大半时间在练身场训练已成习惯。通常训练的项目是竞技和用于战场上的搏击。体育的普及促成了竞争意识,为表彰神祗英雄的一些节日活动也少不了体育表演。后来体育独立出来,发展成为许多体育运动会,其中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最隆重的国家运动会。运动会竞赛优胜者除了颁发奖状奖品外,还为其树立一座雕像作为表彰英雄的最高奖赏。用温克尔曼的话说:“在希腊人的艺术形象里综合或概括了最美的自然和理想的美的各个部分”。而“和谐”的观点为亚里士多德所肯定。与始同时,希腊的一些建筑也以人的完美比例来考虑设计的,神祗们也以完美“和谐”的人体为其特征。而“人神同体”的最后结果还是以人的形象出现。无疑,人才是“完美与“和谐”的最好实体。

四、“完美”的人的定位

事实上,把人推向“完美”境界的是希腊的先哲和艺术匠师们的功绩。“神祗从天上回落人间”已经表明希腊人从认识自然到人,再由人到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在宗教、政治和部分哲学的阐释中,逐步认识到人的意志的崇高意义,而人的价值的肯定,自觉发展并深化了“人本主义”的观念。

在历史上,希腊的部落多得不可胜数,而部族生存与兴旺一方面取决于政治体制;另一方面是以个体的强壮和群体的众多为标志。种族更替在生物学上的解析是残酷的。在这种意义上说,希腊民族在那个时期能生存下来,是因为每个公民都具有改良“体质”的责任这一全民意识。

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以往神祗的观念的淡薄,世俗生活逐步成为主流,人性原始状态随之萌芽。毫无节制、放纵情欲和个性自由习惯,是希腊人的生活习俗和追求。

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习俗既培养社会对人体“完美”的审美机制,又提供给艺术家研究人体的活模型。面对随处可见的人体,希腊工匠们尽可能按照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可以从许多人中选择,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使全体中每一部分都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省的里亚切附近海岸所发现的两尊青铜武士像(据考证为公元前五世纪时雕刻家皮弗戈拉斯所作)为人们展示古希腊“完美”人体的最好范例。

五、结论

希腊艺术以雕塑最为世人所注目,而希腊雕塑又几乎都以人的形体面目出现并且兼容神祗、英雄和人的各种内涵,然而,与这些内涵对应的就是希腊艺术所颂扬的人。“神祗”是虚拟的宗教产物,服务于政治;英雄是理想化强大个体,是民族崇拜的偶像;而人是缔造物质和精神核的心力量,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猜你喜欢

希腊人希腊英雄
英雄犬
阿基与乌龟之被偷换的概念
简析形成希腊与罗马众神差异的成因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古代希腊人的族群话语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