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之房,情之殇——同题材电视剧《蜗居》和《房子》简要对比

2011-08-15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天津300171

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关键词:蜗居小梅海藻

隋 红 (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 天津 300171)

《房子》和《蜗居》这两部电视连续剧均围绕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上层关注、下面关心,屡屡被置入提案议案、街谈巷议的民生话题——“房子”而展开。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买房成了平民百姓的首要任务,而房价节节攀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节奏相对滞后则使买房成了可望不可即的终极目标。尤其是都市中70后、80后的年轻群体,对房子有着既爱又恨的纠结心态,任重道远、压力倍增的他们为了实现买房梦而终日奋斗不息、疲累不堪。于是,出现了“房奴”“蚁族”等新潮词汇,而眼下胶囊公寓的出现更是将当代城市之中青年阶层艰辛的生存现状、恶劣的居住条件赤裸裸地摆在世人面前。

于是,影视创作人员将目光聚焦于这样在都市中力争立锥之地、境况多少有些尴尬的群体,体现了他们的艺术责任感和面向生活、取材真实的人文情怀。中青年人是祖国和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生存与生活、事业与情感都反映并影响着其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而房子作为人类寄居于此、可以依靠缱绻的恒定港湾和寄以无限安全感的载体,无疑会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蜗居》片名就暗示了一种生存状态,一种被生计所迫而衍生的踟蹰彷徨、被束缚被捆绑的挣扎景况。面对“蜗居”,都市男女或者激起无穷斗志,誓言一定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劳碌奔波埋头工作,拼命攒钱精于算计;或者徘徊不前、困顿挣扎,被现实的残酷所惊骇,在沦落中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怀。于是,一栋房子足以洞悉人间百态、世态炎凉,可以透析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可以使人向前向上直面人生,也可以令人颓废沮丧逃避反抗;可以让人的心态更加积极健康,也可以扭曲人的灵魂,在迷失中忘却自我。《蜗居》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它既有言情剧的影子,又有励志题材的印记,同时夹杂有反腐的迹象,杂糅辗转中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还有海萍海藻姐妹俩的命运,不同的性格、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二人不同的阅历和生活境遇。两相观照,可怜可爱可恨可悲可亲可敬之余,我们触到了生活的辛酸与无奈、自立自强的艰辛、虚荣堕落的危险,面对功利与诱惑,神圣至诚的情感(亲情、爱情)也会左右摇摆,曾经坚不可摧的信仰也有不堪一击的时候。该剧结尾更是发人深省,令一干观众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房子》原名《房奴》(英文名为《The Slave Of House》),寓意老百姓在买房问题上的一种现实状态,但实质上剧情没有后者标明或者暗示得那么悲惨,相反,该剧在一丝悲凉和无奈之后隐藏了更多的人间真情,这里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丁家父母对丁家姐妹和外孙、男主角母亲与两个儿子儿媳和孙子),有慨然无私的哥们情谊(男主角和天雷),有贴心温暖的姐妹真情(丁佳雁、丁佳馨,丁佳馨与好朋友),更有始终不渝的爱情(佳雁夫妇、佳馨与谢千里)。另外,在暧昧不清的关系中(王平石对佳雁、小马对佳馨),我们也可以对比得出真情的可贵,我们不但无法嫌弃、怨恨王平石,而且对他产生敬意,尤其是他营救淘淘以及对纠结愧疚的佳雁真情剖白的时候,我们被这个好男人感动着、温暖着,即使能感受到他偶尔的醋意、嫉妒和急于求成,那也是因为他真心地爱着佳雁,毕竟我们也是凡人,有着七情六欲和朴素的愿望,所以愈加能够体会他的心境——我想这也是丁家人尤其是佳雁本人难以开口拒绝他的原因吧。就连对小梅照顾有加的官员果茂森,虽说其后来被投进牢狱,镜头下的他对小梅也有着既像大哥又像情人般的情结,他没有去自私强行地占有和掠夺她的感情,默默地帮助她,尤其是小梅怀了跟天雷的孩子之后,他更是倍加呵护,小梅从内心对他充满感激和尊敬。剧情即将结束时,通过台词从侧面交待说他入狱后要跟妻子离婚。这样的处理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甚至虚幻的色彩,似乎想迟到地佐证果茂森与妻子感情早已破裂的事实和他对小梅情感的纯粹性,这样牵强滞后的情节发展倒是可以引导观众暂时忽略他是已婚官员的事实逻辑,而他对小梅似兄妹胜情人的关系也从侧面烘托出小梅对天雷的忠贞不渝和她知恩图报的善良心地。相比之下,观众也看得出《蜗居》里的宋思明对海藻的感情不是游戏,但仍无法引起观众发自心底的共鸣,毕竟这是一段节外生枝、强行发展的婚外恋,既伤害了妻女,伤害了他视如珍宝的海藻,最终自己也走上了不归路;因为他践踏了道德伦理底线,强烈的占有欲让他欲罢不能,在与海藻的周旋中,两个人都不是真正自由开心的,而始终怀着一种羞惭,一种对各自爱人深深的歉疚。从某种程度上,《房子》可以看做是一部温情脉脉的家庭伦理剧,陈述丁家的一段历史往事。所以,跟《蜗居》这部以都市言情为基调的电视剧相比,《房子》少了些激情和时尚元素,这从演员的阵容上似乎也能对比得出:前者启用海清、李念、张嘉译等青年演员,后者则启用实力派演员陈瑾、黄小蕾、李明启、牛犇等实力派演员,并非否认前者没有实力,而是强调两拨不同银幕形象和个性的演员从整体上为两部电视剧注入了不同的气息。

两部电视剧都有强烈的写实色彩:《蜗居》弥漫着残酷的灰色,《房子》则充溢着带泪的暖色,不同的基调使得观众进入两种截然的情境,前者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必谈剧目,后者的拥趸相信更多的是已婚人士。

《蜗居》的主题曲和几首插曲侧重于言情,而且用在海藻与小贝身上的频率较高,似乎在诉说着海藻天真、迷惑、纠结的感情生活;《房子》则以苏芮的《牵手》作为片尾曲,片中淘淘拉小提琴给爸爸的时候,一首《牵手》让伊世清流泪了,观众此时的心田也无比柔软。这首颂扬至美感情的曲目,洋溢着相偎相依、同甘共苦的氛围,令人动容。

《蜗居》直击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将物质享受看得比精神情感更重的人比比皆是,以房子、车子为结婚要件的流行风潮催生了“裸婚”这个具有叛逆色彩、又不合时宜的矛盾体时尚词汇,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现实社会让人们对情感的态度越来越一致性地趋于物质化、务实化。《房子》主打感情牌,试图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三种人间真情来强化道德情怀和人文理念,复苏人们心底留存的热爱生活、善待人生的风尚和礼义仁智信等美德懿行。从哲学角度而言,物质决定意识,柴米油盐酱醋茶固然重要,但反过来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部电视剧无疑从另外一个层次再说证明了这个颠仆不灭的真理——《蜗居》中走上歧途的主人公们过于重视物质单方面的作用,陷入了绝对论的误区,意识世界的荒芜和迷失让他们在生活中遭受精神上的重创,藐视意识主观能动性的他们在道德领域备受煎熬和打击;而《房子》则相对客观地展示了在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它既没有乌托邦式地否认物质的力量(比如经济因素对丁家姐妹婚姻生活的影响),也没有教条式地盲目忽略意识的威力(比如对王平石这个坚守道德底线、通过才智和奋斗依法致富的 “商人”的刻画——从方一舟的视角可见一斑),从而以平和却毋庸置疑的态度让观众从中了悟真诚和勤奋能够使人以正面向上的态度迎击风雨、创造美好生活(反过来,怨天尤人、消极逃避、投机取巧、企图不劳而获只能扭曲人性的价值理念,即使摆脱了经济困境,也将陷入道德困境)的质朴道理。

《蜗居》是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折射了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芸芸众生的千面百态和复杂纠结的心境;《房子》则是吹进聒噪浮华社会的一缕清风,它教人们面对物质困境和竞相攀比的虚荣,将性情和良知作为砝码,来祛除生活中的失衡与不甘。《蜗居》在言情的外壳下藏着尖锐的利器和悲凉的气息,《房子》则如一剂沁人心脾、暖人肠胃的疗伤药,虽有疼痛却终究予人一种熨帖与安宁。

《蜗居》和《房子》两部电视剧相异的外壳下包裹着同质的内核,二者分别以不同的风格和角度反映了当今百姓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为现实生活不同版本的注脚。愿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从生活中发现和挖掘更多的现实题材,弘扬人间正气,主打真情旋律,创作出更多从正面积极反映群众心声的精彩作品。

猜你喜欢

蜗居小梅海藻
海藻保鲜膜:来自海洋的天然“塑料”
海藻球
钱真的少了吗?
海藻与岩石之间
丢三落四
欧盟:海藻酸、海藻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无安全风险
蜗居中“淘金”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
不要蜗居我们的蜗居
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