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黎族作家文学对黎族神话传说的继承

2011-08-15曲明鑫海南琼州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黎族神话作家

曲明鑫 李 默 (海南琼州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论黎族作家文学对黎族神话传说的继承

曲明鑫 李 默 (海南琼州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黎族神话传说充满着原始魅力,其丰富的内容成为黎族作家创作素材,黎族作家文学中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了黎族民间文学神话传说的影响,体现了黎族作家对黎族神话传说和神话思维的继承和弘扬。

黎族作家文学;神话传说

民间文学向来被视为各民族文学的源头和母体,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民间)不只是希腊艺术(上层)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源泉)。”[1](P28)充满绮丽幻想和质朴气息的希腊神话作为希腊艺术的源头和土壤,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1](P29)。黎族民间文学,质朴、野性而神秘,充满神奇的原始魅力,是黎族文学历史长河的源头。其种类齐全,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是黎族作家们丰厚的文化背景和取之不尽的素材园地。神话传说作为黎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学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视。在黎族作家文学的作品中,黎族民间神话传说的精髓以及神话思维得到了广泛的继承和弘扬。

一、黎族民间神话传说的植入

黎族从洪荒时代的口头文学开始就有了关于远古时代的神话和传说。它们叙述宇宙万物和人类的起源,解释洪荒时代的世界,塑造战胜自然的英雄人物,叙说名胜古迹、山川地域的特点和风俗习惯的由来等,以鲜明的主题、纯朴的风格、生动的形象,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特色。

黎族诗人黄学魁的创作在对黎族神话传说的继承方面颇具代表性。他非常善于将神话传说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其杰出的才华和浪漫的诗风震撼了读者,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如《致鹿——写在“鹿回头”雕像前》:“你穿行的言语和奔驰的歌曲都早已在一个古老的部落彻底地神话……在每一天的纵歌里在每一夜的传说里你使我深深感悟什么是完美什么是高尚”。

诗人借助“鹿回头”的神话传说与民族文化“对话”。“鹿回头”的传说是黎族民间的一则风物传说:很久以前,有个残暴的峒主想要一副名贵的鹿茸,于是他强迫一个黎族年轻猎手上山打鹿。猎手打猎时看见了一只美丽的花鹿正被一只豹子紧追,便用箭射死了豹子,然后对花鹿穷追不舍,一直追了九天九夜,翻过了九十九座山,追到三亚湾南边的珊瑚崖上,大海挡住了鹿的去路,猎手正要向花鹿射箭,花鹿突然回头含情凝望,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向他走来,于是他们结为夫妻。鹿姑娘请来了一帮鹿兄弟,打败了峒主,他们便在石崖上定居,男耕女织,在南海之滨快乐的生活。

黎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九万九千支歌,最动听的是鹿回头的歌;九万九千个故事,最美的是鹿回头的传说”,可见“鹿回头”的传说在黎家人心目中的地位。“鹿回头” 的神话传说自产生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化蕴含也越来越丰富,“鹿回头”的神秘意识及象征意义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黄学魁借助神话意象蕴含的神秘,解构其文化内涵,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今天在海南省三亚市的大东海边,竖立着鹿回头的雕像,诗人黄学魁在雕像前,从浪漫的神话中体味生命的真与纯,感悟“完美”与“高尚”,以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这段古老的神话。

其他黎族作家文学的作品中也能找到黎族神话传说植入的踪迹。如董元培的《南叉河道真情》中关于“南叉河”由来的传说;亚根的《婀娜多姿》中以“山与海”的传说和鹿回头的传说作为“引子”展开整部小说的叙述;龙敏的《黎乡月》里黎家人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夜里围着火堆谈古论今,人们从远古的武轼(黎族神话中堵江造福于民的英雄)讲到近代造福于民的英雄那改。这些作品中神话传说的植入,有时是为表现地域符号的需要,如“鹿回头”;有时是由于地域的符号影射了具有封建宗法制社会意义的家族,或体现能够某种内在的联系与矛盾,如“南叉河”名字的由来就是当时人们悲惨生活的写照。

二、黎族民间神话思维的融合

神话反映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理解,“是在想象中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1](P113)。神话的这种“幻想”或借助“想象”手段的思维方式渐渐地形成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之一的“神话思维”。它是一种以象表意、物我同一、局部代替整体、虚实相生的思维方式。包括神话思维在内的原始思维,其“本质上是宗教的,这里自然指的是原始宗教”[2](P5)。神话思维与原始宗教的联系最突出体现在“以自身感万物”:从自身的感知、情感、意欲和社会生活经验出发,认为万事万物都和人一样同样具有感觉、情感、欲望等,即“万物有灵”的观念。黎族先民在原始时代长期对生死、疾病、梦幻等生理、心理现象的观察,得出人是有灵魂的结论,并推广到万物,认为天地万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万物有灵”作为黎族民间信仰最基本的观念,其核心是灵魂不灭。神话思维与黎族传统宗教在“万物有灵”观念上的结合,使得黎族作家文学的创作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亚根的长篇小说《老铳•狗•女人》描写了鹿仙村男人、女人和“狗”三个不同的、而又有着密切关联的世界。对夹在男人和女人世界中间的“狗的世界”的描写,借助了神话的隐喻功能,把“狗”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则是神话思维中“万物有灵”观念在黎族作家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现。通过对“狗的世界”的描写,把男人和女人世界中所无法直接表达的赤裸裸的肉欲和纠缠不清的利益交易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将“狗”性与“人”性做对比,通过创造一个通灵的“狗的世界”,深刻地剖析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鹿仙村的男人和女人们的心理、情感。这部长篇小说反映了亚根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在创作手法上的新尝试,这种创新意识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历史文化语境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但“神话与神话思维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无意识的结构,它稳固地沉积在人们的心理深层,依然对文明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起着深刻的影响。”[3](P132)黎族作家文学的创作中对黎族神话传说和神话思维的继承和弘扬,展现了黎族祖先对自然、神灵、先祖、英雄的崇拜,同时,借助神话的意象性、隐喻功能等,又与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或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建立了潜在的联系,由此将神话意识提升到一个哲学与美学相统一的艺术境界。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潜明兹.中国神话学[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3]赵善华.“白鹿”意象与神话意识——论《白鹿原》[J].学海.2001(3).

[4]华子奇,陈立浩主编.五指山风韵[M].南海出版公司出版,2003.

琼州学院2 0 1 1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QYQN201113)

1.曲明鑫(1980—),女,辽宁辽阳人,海南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新闻学。

2.李默(1981—),女,吉林长春人,海南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猜你喜欢

黎族神话作家
作家的画
黎族小伙闯“深海”
作家谈写作
东方神话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