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舞蹈作品《水乡》中剖析傣族舞蹈特色意蕴

2011-08-15崔腾云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傣族水乡舞蹈

崔腾云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从舞蹈作品《水乡》中剖析傣族舞蹈特色意蕴

崔腾云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舞别具风格的表现性艺术特色,不仅反映出了独特的地理地貌,更反映出了乡土乡情。傣族是一个居住在云贵高原的勇敢民族,常年的热带雨林气候及高原地貌造就了傣族舞蹈“三道弯”与“一顺边”的特色舞姿动,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四年来舞蹈专业的严格学习将从傣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体态、特色等方面简析傣族舞的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水乡》;三道弯;一边顺

历史文化

众所周知,傣族人民居住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常年热带雨林气候,雨水充足,阳光普照,所以大家给傣族人民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水乡的孩子”。著名傣族学专家黄惠教授指出:“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水,是傣族人民的朋友,是傣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傣族人民心灵寄托。

《水乡》

居住在水乡的傣族儿女们喜爱水,热爱水,赞美水,歌颂水,他们的心灵像水一样的明丽,清澈,单纯。清晨,太阳微微发热时,一群漂亮可爱的傣族小卜少,蹦蹦跳跳地来到水边,拿起瓦罐,用水来洗礼自己,水边的影子,映射出一张张年轻的小卜少,年轻、漂亮、貌美的影子。慢慢的太阳缓缓升起,她们情不自禁的跳入水中,在波清澈透明的水中,她们嬉戏,她们欢笑,她们谈笑,她们秘语。用水洗去昨夜的疲倦,用水洗去心灵的灰尘,用水洗去精神的灰暗……这就是著名傣族舞蹈《水乡》给大家的清晰记忆。

“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是傣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在舞姿造型上的体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地区的傣族人民对孔雀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孔雀崇拜造就了“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孔雀的自然形态就被认为是一个“三道弯”经典。当孔雀立于高处或栖息在树枝上,长长的尾羽垂下来,其形态正好是“三道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看它的骨骼结构,“三道弯”与弯曲的特点就更加鲜明。

从《水乡》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剖析,在傣族特有的S状曲线姿态不停地变换姿态,俗称“肢体三道弯”;通过不同的动作的连续过程形成的S状曲线动态,可称为“动律三道弯”。

傣族舞蹈中蕴含着奇特的神秘力量和厚重的民族风情,有着高内涵品质,高文化色彩,高历史底蕴的东方标志。傣族舞蹈中从大海江海中透射出本民族强劲有力的精神境界、从花鸟鱼虫中透射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积极品德,舞蹈充满了宁静祥和,充满含蓄典雅,从曼联朴实大方,舞蹈的表现动律中散发出女性的温和美,充分展示出东方人的线条美,东方人的曲线美,东方人的外在美。

“三道弯” 弯出乡土情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傣族舞蹈动作主要是以表现着的头部、手部、手指部、臂部、大臂部 小臂部、肘部、肩部、腰部、胯部、膝部等每一处身体的关节,骨骼尽可能的弯曲,使整个人体的线条发生扭曲,是肢体的画面感觉比较缠绕和弯曲。肢体的形成变化莫测、婀娜多姿的S造型,不论手的撩、推、拉、撤、晃还是脚步的跳、挪、垫、跑、跐动律转换,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漂亮造型的舒展、流动、自如美,傣族舞蹈的姿态丰富多以,表现个性强列鲜明。不仅会使人们感到那秀丽山河的自然律动美,还会使人们感到傣族人心灵的平和与静谧、朴实与原始,更能使人感受到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甜蜜生活的向往。

傣族的舞蹈中,大部分时用人体动作来模仿鸟兽,比如“孔雀舞”“鱼舞”“蝴蝶舞”等。傣族舞蹈中最说服力和表现力的是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整个舞蹈将近七分钟,从舞蹈到开始到舞蹈结束,杨丽萍老师所表现得那只孔雀,基本上身的造型和状态时是“三道弯”,也就是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发力,上体三道弯和夸张的摆动胯部幅度来展现出高枝欲飞的漂亮孔雀的原始的、真实的、自然的、淳朴的基本造型状态。三道弯作为傣族舞蹈所特有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展现出来,傣族女子如水般的柔美、细腻温婉可人、纤细,典雅的特色而闻名。

“一顺边”扭出乡土意

“一顺边”的舞蹈姿态时是傣族固有的舒展的、平静的基本舞姿动律中提炼出来的,主要呈现一些事物的祥和与安逸、渴望与美好的舞蹈意向,虽然傣族大多生活居住在高原、山巅,峡谷的坝上,但高原山地的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直接性的因射出劳作的人们在日常劳动、居家定所的生活中,劳动时的步态和形体动态中,多部分是“一顺边”的。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罗雄岩认为“一顺边”的美,源于高原的劳动生活,来自高原民族的审美心理。在高原上山路崎岖,人们往来间有诸多不便,上山、下坡自不必说,就是一般走路也和在平原上大有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脚掌的着力点和身体的平衡上,于是逐渐形成了“一顺边”的体态。

舞蹈作品《水乡》中那女的长长地筒裙,在水边嬉戏,筒裙时而遮住头发,时而藏在腰间,时而挥舞在手中,当舞蹈者在做勾踢步时,每表现一个动作,没运动一步都要将裙子轻轻地撩起,就像平静的河水掀起小浪花一样美丽。傣族人的身高普遍偏低,体形较小,娇小玲珑。朴实的生活习惯就是男女老少爱穿一筒裙,筒裙长度大致可以到脚裸,高部位大概在腰间,紧紧缠绕在下身。在河里洗澡时筒裙可以作为遮挡物,同时还可作为包头的纱。

结语

人类是万物之灵,人与人交流流需要沟通,需要语言,需要艺术,需要肢体,探索傣族民间舞蹈《水乡》,从作品中看傣族舞蹈表现形式,舞蹈风格特色文化,看舞蹈文化背景,掀开了傣家儿女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傣族人民心灵最朴实的内涵,反映出热带雨林中那番绿荫般的凉意。

[1]高立士.傣族谚语.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5.

[2]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民族研究,2006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4]吕艺生、朱清渊.舞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于平.中国舞蹈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2.

[6]刘建.舞蹈形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3.

[7]冯双白.中国民间舞的学问.人民出版社,1989,11.

[8]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1949~1999.博库文化出版社,2002,1.

[9]马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

[10]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2000,9.

猜你喜欢

傣族水乡舞蹈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舞蹈课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新水乡歌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
如何在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