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阴阳美学在日式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011-08-15王丹丹张芳荣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日式阴阳光线

王丹丹 张芳荣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论阴阳美学在日式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王丹丹 张芳荣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阴阳学”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阴阳学中的许多观点和日式室内设计美学中存在许多相通之处。阴阳美学在日式室内设计中主要表现在“虚”与“实”,“刚”与“柔”,“自然”与“人工”,“圆融”与“残缺”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日式室内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了阴阳美学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阴阳美学;日式;室内设计

阴阳,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张介宾《类经•阴阳类》对阴阳含义有一高度的概括:“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既可表示自然界相反相成的两种事物、现象及其属性,也可表示一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前者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等;后者如寒与热,升与降,明与暗等。一般而言,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而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室内设计中处处可见“阴阳美学”的影子。在我们居所的环境中,所有空间与物件都有阴阳特性。例如光亮代表阳,外与动态也是阳性的显现;阴暗代表阴,内与静态是阴性的显现。居所内的客厅是接待客人,与家人共聚的公开场所,属对外与动态的空间,属阳;而卧室为休息及安静的场所,属内在与静态的空间,属阴。从风水学看,阳为光亮,阴为阴暗。如果居所中客厅光线不足,而卧室采光却十分光亮的话,就是居所中阴阳失衡的布局,会影响居住人的精神感受。让客厅拥有充足的光线,卧室则光线柔和,才是遵从自然界的阴阳规律,如此才能缔造宜人居住的健康居所。

在室内设计众多的风格来说,日式室内空间是最能体现“阴阳美学”的理念。仔细观察日式室内设计,我们会发现在这个环境中始终是两种对立的力量的和谐并动态地共存于统一体之中:虚实、有无、大小、对隔、曲折、左右、色空、起伏、动静、刚柔、敛放等,阴阳对立的力量始终处于一个互相对峙、转化、周而复始无限运化的关系之中。笔者认为,“阴阳美学”在日式室内设计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虚”与“实”

“虚”与“实”在日式室内设计中的第一个表征体现是在空间的隔断上。日本传统和室的场景中最常用的例如可以区隔空间的“隔扇”或屏风,不但可使空间产生流动性,并且可以区隔空间,以确立空间的机能性,让完整的区域空间中产生强调的效果;而作为窗子与窗帘组合行的障子“纸拉门”,则确立了室内空间垂直立面的间隔之美,除了可以区隔室内外的场景,并且利用借景的方式,让自然景致引入室内,另外,障子下摆的透明质感处理,让视觉具有穿透性,使障子的区隔效果若隐若现,从而达到“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在日式室内设计中的第二个表征体现在光线的运用。传统纸拉门与光线的搭配,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与动态。运用白色纸窗的良好透光性,白天可以引自然光线于室内中,晚上则可以透过走廊的灯光,使其他的空间也有些微弱照明,因此形成了“虚—实”的对应。同时由于日本是四面环海国家,常年的海洋性气候造成空气中形成一种薄雾,这种自然环境也同时影响着日本人对于光线的审美观念。我们所经常见到的传统日本居家之美的基本要素就是“间接的漫射光”,利用中性色的砂质墙面,让空间中产生流动的、间接的光线,当光线出现在晦暗的和室空间中,不仅带来生动的光影变化,并使空间产生无限的延伸性,且在其中感受到空间与时间的虚实、阴阳之美。

二、“刚”与“柔”

在传统的日本室内空间中,我们看到整个空间的组成主要为直线与网格线,例如榻榻米、纸拉门等。直线的形态与组合可被看作是“阳”的体现,是理性的并且是具有功能的形态,因此在空间中起到了维持和谐与秩序的作用;相反的“阴”被视为感性的意象,体现的是直觉与灵感的认知,因此圆形与弧形象征着“持续、动感与更生”的象征。依照阴阳美学的诠释以及形态学的意涵,属于阴性的图案设计,形态以圆形或曲线为设计表征,且以大自然为主要表现主题;属于阳性的图案设计,则以直线或以直线所构成的尖锐形态为主,且大多以几何图形为主。基本上因应阴阳美学的设计主张,使得日本在处理图案的构成设计与西方有所不同。举例来说,要装饰一个以直线构成的表面,西方会倾向水平或垂直的平行分割,而达到平衡的状态;但是日本会倾向于对角线不对称的分割,而与留白空间造成对比的丰富性,这种模糊直线形体的边界,避免了直接的分界,而带来“图案的视觉动线”、静“直线构成的造型”的视觉效果。

日本许多传统的器物或工艺品大多是箱型形态,这是因为日本空间的狭小,这种形态被视为最能够发挥空间的最大效益,因此像便当盒、各类容器以及日本传统的橱柜等,大多由直线构成,形塑了功能性、结构性的意涵,并且呈现了阳性美学的表征。再者,这些传统器物的表面处理,大多由漆器工艺表现,上面缀以细致的、流畅的、精巧的、以自然为主题的图案,因而呈现了高雅、阴柔的阴性美学意象。

三、“自然”与“人工”

日本的自然环境中有三种因素对日本文化、艺术及审美模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森林、海洋和农耕。日本人对于森林的情感十分深厚,森林路径的幽深绵长促成了日本人喜爱探幽逐微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我们把它定义为“幽玄”。

日本的审美是遵循自然之道的。日本人把自然物看作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存在对象,他们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来看待自然物,而不采取人为地改变自然物性质、状态。这在日本的房屋建筑、制陶工艺、食用餐具等追求保持自然材料的原色都能得以体现。

日本建筑中直线的运用,呈现了复杂的结构与机能性,与自然环境的丰盈曲线美搭配也十分调和,因此大自然现象的起落代表着残缺、不完整的形态,仿若阴的表征,而人工的实体则呈现完整的形态与之对应着。

四、“圆融”与“残缺”

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所带来的事物的形态与色彩的变化非常明显,例如树木的各种色彩和姿态、农作物的生死枯荣等等,这种变动不居的自然形态促成了日本民族对大自然变化的高度敏感。日本人在赞美樱花的同时也往往产生出生命苦短的感伤情怀,樱花生命的短促和漂浮易逝的美,使日本人对自然生命和人的生命的同情感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因此日本认为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意念,转为欣赏残缺的事物,这种美学观强调的是“不完整的状态”也就是在事物不完整或不足的情况下,借由“缺”“拙”来表现美,因为有残缺、缺憾或不完美才有余韵的空间来体会感受不足之处,进而延伸、体悟物象传递的观念或涵义,通过观者与物象的互动将这种“不完全”的空白空间加以“完全”。《周易》所使用的符号来解说:“一”代表“阳爻”,而“一一”即一折为二,代表“阴爻”,因此阴阳的象征环绕着卦,组成了阴“残缺”与阳“圆融”的线段。从此观点可以将阴阳定义为“残缺—圆融”的对照,“残缺”的形式特征被视为是日本独特的审美观,也就是“不完全性”,所以日本许多器物的制作经营运用自然材质,呈现内敛、质朴与沉潜的岁月痕迹,呼应了“阴”消退的意象,并且传达了“涩”的美学欣赏;残缺所对立的是完整,如同道家的思想认为宇宙世界乃处于变动、改变的状态,因此持续的前进即成为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没有终极”的理念代表着未完成的状态,也因此预留了极大的空间予观者来演绎这个未完成的空间。同时因为不足衍生出无限增进的可能性,带给观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阴阳美学”在日式室内空间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日本室内设计师很好地把这一传统美学思想应用于室内设计当中来,这个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从而将室内设计和传统文化得以紧密结合。

[1]《东方艺术与美学 》.邱紫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和风赏花幕;日本设计美学的演绎 》.李佩玲.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日式阴阳光线
“你看不见我”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光线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