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泰陵雕塑中的线和线条感

2011-08-15金川集团公司文艺馆甘肃金昌7371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用线石刻雕刻

郑 薇 (金川集团公司文艺馆 甘肃金昌 737100)

试论泰陵雕塑中的线和线条感

郑 薇 (金川集团公司文艺馆 甘肃金昌 737100)

用线加强物象的表现力,是中国雕塑的传统。本文旨在以泰陵雕塑作品为例试论雕塑中的线和线条感,试图从线的语言、线的主次关系、线的不同效果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旨在梳理雕塑中不同的线和线条感所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泰陵;线;线条感

从中国美术史中得知,“线”作为中国绘画的造型手法,牵系于中国绘画艺术之中,人物、山水、花鸟画历来无不都采用“线”这一绘画基本表现手法,并且在中国的雕塑艺术中也充分显现“线”这一特殊的表现技法和形式。这里我们以泰陵雕塑为例来简略论述雕塑艺术中的线和线条感。

泰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见此山有龙盘凤息之势,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历史的转变直接导致绘画艺术的转变,泰陵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雕塑体量变小,现存石刻有:华表、天马、鸵鸟、石翁仲、石狮等。但石雕刻工细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从中传达的艺术性仍很强,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珍品。

用线加强雕塑作品表现力,是中国雕塑的传统表现技法。泰陵雕塑充分继承这一传统,天马底座的祥云、马鬃、石翁仲富有变化的衣褶等都及富于线条的表现。从美术作品来看,将用线作为雕塑的主要表现手段,可追溯到原始艺术,直下青铜器、瓦当、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作品。而晋、唐以来,绘画中已极为发达的各种用线手段,已由身兼画家的雕塑家,工匠们引入镌刻中,使得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不仅仅在用线的部分上表现了极强的韵律和节奏,而且在整个作品的构思和创作上也表现了极强的韵律和节奏。这种韵律和节奏就赋予了艺术作品的生动性。

所谓“线”,主要是指雕塑造型上的线条感和具体的用线条的表现手段这两个方面。中,外雕塑中都注重线在雕塑作品中的线条感,特别是外轮廓的大效果即不依靠任何细节表现的所谓“剪影”,为了使它极富表现力和有更完整的艺术效果,雕塑家们对它总是反复推敲和反复琢磨。从西方雕塑作品看,西方雕塑注重光的表现,尽管也注重外轮廓的大效果,但由于艺术追求不同,所表现出的艺术效果则与东方的大相径庭。中国雕刻都注重线这一基本表现技法,中国雕塑中石刻作品中的线,并不强调有面的起伏,也不是以块,面通过光的作用而形成阴影来产生,它的审美追求是以 “物我浑然一体”来体现作品与艺术家的思想,这些作品是将面凝聚到明确刻画出来的线里。我们以泰陵雕塑作品中的飞马为例,石雕刻工细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珍品。这尊飞马与西方雕塑中“天使”两相比较,就可看出中西雕刻审美雕刻中的不同。泰陵的飞马是通过富于变化,流动的线条刻画马鬃,使马富于飞动姿态,除此之外马脚下所踩的飞云与马浑然一体表现出“超自然之境界”。而西方雕塑作品中天使形象,则是通过人物两肩上装上翅膀及通过光的作用来表现“飞”的感觉。泰陵雕塑作品中这尊飞马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建筑感,这首先表现在它的整体感,而整体感又体现在块面的处理上。马鬃与云雕刻的手法并非镂空,身体大部分面积处于平面,而马头上的眼睛雕刻精细,线条变化有力,马鬃,云的刻画运用流畅富有变化的线条,采用减地的办法使它的轮廓突出,这种雕刻所行成的线条的风格洗炼,准确,没有一点纤细之感。

一幅画强调主从关系,雕塑作品也同样注重这一点,并且更为明显。这就是所谓“主线用构形体,表达题旨。副线用助表现,变化形貌。”以石刻雕塑为例:“主线的构成,不仅仅专指具体的线条,也包括由身体的体态和块、面轮廓线所产生的线条感,这些线条决定了整座雕塑的线的风格和特点;副线的构成,是各平面内各种具体线条刻成的饰物和衣纹,这些线条对主线起到呼应,加强或衬托的作用,更为主要的,是起到对整座雕塑的装饰作用。”也就是说主线起到大的作用,交待块与面的关系所产生的雕塑效果,副线是丰富整体,产生丰富的绘画艺术效果。泰陵雕塑作品中表现手法略有差异的石翁仲,它们从手臂向下垂的衣袖,刻得很薄,线条流畅,几根简单线条便表现出服饰的质感。这几根主要线条勾画出石翁仲的形体。这些雕刻形成的线条准确,精炼,它们体现的往往是一种气势,一种精神。

所谓线的表现手法,不外乎就是阴刻和阳刻两种主要方法。“阴,阳刻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变化,或杂以阴阳交叉,或剔地浮出在施以阴刻,或一线之中有阴阳的变化,也使得用线手法颇为丰富。”如直线给人一种稳重,安静,平衡之感,而曲线给人运动,活泼,变化之感。在一幅画中,流畅的线条常常表现柔弱的女子形态,而刚劲有力的线条常常表现粗狂,豪爽的男子的气概。在雕塑作品中一座以直线为主的雕刻,较为内向;一座以曲线为主的雕塑,则较为外向。泰陵雕塑作品中的石狮,在整体形体中运用了曲线之美,卷曲的鬃毛和用曲线表现出充满肌肉的腿部,整体给人的感觉更加的外露,石狮威猛的形象油然而生。飞马中用富有变化,流畅弯曲的线条形象生动的传达出祥云的质感,仿佛马已经腾空而飞。而石翁仲的整体感是用直线的变化来表现,概括及简练的线条直接表达出人物稳重,聪慧的性格特征。

从传世的唐代壁画及绘画作品中可看出这一时期用笔用线,多表现出飒爽,明快,劲利的特征,而在风格上各有不同。如有舒展开张的阎立本,有用笔劲秀,富有弹性的张萱,周昉,以及王维的劲爽,毕宏的大笔挥毫,更有影响唐以后整个中国画史的重要人物吴道子。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论吴道子用笔“离,披,点,画,时见缺落”,“重皆密于判迹,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像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可知吴道子的用笔是豪放,随意,变化多端,有离,有披,有点,有画。绘画上丰富多变的艺术形式,必然会影响到雕塑作品中。而表现在石刻作品中的线条,就是不做简单的重复。从泰陵整体的雕塑作品中看,尽管线的表现不像绘画作品那样丰富多变,但仍在简单中追求细微的变化,在整体中强调作品的丰富性。

唐代雕塑作品完整保留下来的并不多见,像泰陵正处在唐朝社会动荡时期,这些石刻完整的保存下来更显得弥足珍贵。它对我们了解唐代这一时期的雕刻技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仅简略论述这些雕塑作品中线的特征和所传达出的艺术美感,实际上它清楚地展示出各种风格和各种手法,对我们了解唐代的雕刻技法,起到形象生动的教科书的作用。正因为这些作品充满了民族传统精华,对帮助我们后来的美术工作者继往开来,取得更显著的成绩起到重要的作用。

郑薇,女,1984,山东,毕业院校:西安美术学院,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文艺馆。

猜你喜欢

用线石刻雕刻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连一连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打电话
交通工具
On art
雕刻树叶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猜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