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写作——写作“现在”的过去
2011-08-15郑小燕
郑小燕
生活写作(Life Writing)就是写作生活,写作作者所经历过的真实人生,指那些突破了传记/自传和虚构的小说之间界限的写作,在国内常常被笼统地贴上“传记”或“自传体小说”的标签。它不是通过事实、记忆和文献来建构生活,而是通过不同传统文体中的“我”的差别和联系来进行建构,通过“他/她”来投射自我,来发现自己的身份。
一、 引言
生活写作基于过去的生活经历,但并非是纯粹的过去。这并非说人们的记忆有误,事实上,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岁月的流逝会影响对过去的回忆的正确性。Webster 认为岁月对回忆能力的影响很小,特别是对女性来说。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长短并不影响回忆的鲜活性。他认为过去经历承载的情感越多,被回忆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够被清晰回忆。女性往往比男性更经常回忆相对遥远的过去的人和事,因为女性比男性更热衷人际交往,更喜欢和其他女性当面或通过英特网、电话谈论过去的经历。但人们凭借语言媒体所认识的“过去”实际上是语言构建的过去,并非是语言反映、再现的过去,也不等同于过去。 文学作平中的过去本身就是“现在”的过去,即站在“现在”回望的过去的经历。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并非都会进入写作,它所回忆的过去总是有选择性的,有侧重点的。生活写作不一定会虚构过去,但即使是事实,由于选择的内容和回望的视角不同,同一种人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例如《秋香亭记》被学界视作瞿佑的自传体小说,在瞿佑研究中也往往被直接当作了史实。由于旧本丢失,瞿佑曾于40年后重写过《秋香亭记》,对比发现,前后两个版本不同的地方达47处。 同一种经历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文字上的反映,原因就在于“现在”——即进行写作时作者所处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家总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写作过去的经历。因此,这种过去必然是他/她所记得的过去,他/他愿意记得的过去,它既是过去,又融入了人们对现在的体验,甚至是对将来的期待。“现在”对于生活写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讨。
二、“现在”的自我身份认定
Bluck 认为过去、现在和预期的将来塑造了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连贯性的意识。生活写作是作者在一定时期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和事件的理解。它描述了过去的故事,却指引着将来的方向。生活写作一般都是生命中某一段时期人物和时间的集合,以过去的经历为基础。在写作的时候,作者总是下意识基于对自我身份的认定去评价、比较过去的经历,选择性地记录过去,将本来独立的事件联系为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叙述。
例如汤亭亭的《女勇士》被推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选取了作者听说或见到的几个女人的经历和作者自己童年的经历作为讲述对象,其中还穿插了花木兰的故事。可以肯定,这些人包括作者自己的经历绝对不止于作品中这些,她们的经历看起来似乎也没有关联,那么作者为何要做出这种选择、比较,并将这些不同事件联系起来呢?这要从作者的自我身份认定说起。作为美国华裔的第一代,汤亭亭来自当时还是男权至上的中国,她被周围的人教育要服从、沉默,甚至被剪断过舌筋,但尽管作品中没有提及,美国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显然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过去的教育、现在的体验、对将来的预期共同塑造了汤亭亭的自我身份认定,她显然将自己定义为一位反抗性别压迫、反抗种族歧视的女勇士。基于这样的身份认定,才有了《女勇士》中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的过去片段。
三、“现在”的写作目的。
如果说作者的自我身份认定对作者回顾过去的影响是潜意识的,那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其写作的影响就是故意的。这一点可以从摄影中得到一定启示。生活写作和摄影颇有相通之处,二者都声称是对真实生活的写照,但却可能只告知了一半的真相。照片展现的仅仅是一种误导的或不完整的事实。照片“改变”和“放大”了概念,“一幅照片可以看作是精心挑选过的对现实的承载体”,尽管照片被假定为精确的,因而是权威的,但它们毫不例外是艺术和真实阴暗交易,“即使当摄影者最为关心的事情是真实地反映现实时”,“在决定一幅画面应怎样去看,哪个镜头更好时,摄影者总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对象。” 因此,同样的画面在不同的摄影者手下就会拍出不同的照片。与此相似,作家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也是有选择性的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片断,怎样的片断才是需要的?它必须符合作家的当时的写作目的,能够服务于作家设定的主题,实现作家的某种意图。因而如同摄影,一些东西必然被凸显,而另一些则会被刻意忽略。这一系列挑选强调的片断重组后展现的已经是一段新的故事,远非作者人生的本来面目。
本文系:2010四川省青年基金 (W10211058),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1]Moore-Gilbert, Bart. Postcolonial Life-Writing: Culture, Politics,and Self-Representation[M]. Florence: Routledge, 2009.
[2]Webster, J.D. Adult Age Differences in Reminiscence Functions[A]. In B. K. Haight & J.D.Webster(ed.).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iniscing: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C]. Washington D.C.: Taylor and Francis,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