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饰艺术中的﹁以丑为美﹂

2011-08-15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淮北吉祥装饰

刘 靖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淮北 235000)

装饰艺术中的﹁以丑为美﹂

刘 靖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淮北 235000)

装饰艺术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美的理念中,艺术包含有两极,一是美的,一是丑的。“美”与“丑”是一组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美学范畴,在中国装饰艺术中,“以丑为美”也是一种别样的审美准则。

装饰艺术;以丑为美;审丑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人们总是眷顾香美的食物,如香菜、香蕉、香菇等,但是某些违背常理,臭不可闻的食物也传承千里,让人嗜之爱之,如臭豆腐、榴莲等。让人联想到在装饰艺术中,香的事物比作美的,那么对应臭的事物便是丑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审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早已存在,而且突出的表现在艺术领域。在美学理论上,“审丑”也属于审美范畴。

一、绘画装饰艺术中的“审丑”现象

20世纪晚期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周思聪,代表作《人民和总理》《长白青松》《矿工图》等,周思聪的人体速写变形夸张,强调人体的宽、厚和质重感,寻找朴质甚至粗糙的美感,绝不典雅化或甜俗化,宁笨重毋玲珑,宁拙稚毋巧媚,宁丑陋毋俊美。

二、园林装饰艺术中的“审丑”现象

藏石、赏石自古是文人雅士寄托人生志趣的一种爱好,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刘熙载在《艺概》中则明确阐释这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

三、吉祥纹样装饰中的“以丑为美”

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装饰中,很多时候丑陋的形象深受喜爱,这是由于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人们也会在审美时“以丑为美”。

(一)蟾蜍

蟾蜍在中国传统图案中经常出现,这个形体丑陋、行动迟缓的“癞蛤蟆”被古人作为吉祥图腾进行崇拜,古人认为它寓意“风调雨顺”“多子多福”“仕途有望”“招财进宝”“逢凶化吉”“辟兵镇邪”“去病消灾”“长生不老”等。

(二)老鼠

俗名“耗子”的老鼠,有“须如麦芒半垂,眼如豆角中辟,耳类槐叶初生,尾如杯酒余沥”的丑陋相貌。但是,民间一直流传着“金鼠招财”“吉鼠献瑞”“吉鼠报喜”“吉祥灵鼠”的吉祥语。因鼠的繁殖能力很强,民间俗称鼠神为“子神”,故老鼠含喻子之意。

四、室内装饰艺术中的“以丑为美”

作为室内装饰艺术中的油画和近年来流行的各种装饰材料可以把原本丑陋的材料加以利用,更好的丰富人们的视觉享受,达到“以丑为美”的效果。

(一)肌理材质

常见的装饰艺术效果中,各种肌理材料本身是粗糙丑陋的,但经人工处理后可以增添艺术趣味,达到“以丑为美”的效果。例如,抛光平整光滑的石材质地坚固、凝重;带有斧痕的假石有力、粗犷豪放;清水勾缝砖墙面使人想起浓浓的乡土情;大面积的灰砂粉刷面平易近人,整体感强。

(二)装饰油画

青年画家罗中立同志创作的《父亲》,是幅反映当代农民“疾苦”的油画,年过花甲的父亲的面貌虽不丑陋畸怪,也不典雅秀美,脸上的皱纹,手上的青筋,老茧,干裂的嘴唇,剩下的一颗牙齿,捧着那破旧的粗陶碗,表现了一位老农的淳厚、善良、辛苦和愿望,这样的表现形式,很少有人能否认画家很美的描绘出老一辈农民,《父亲》作为带给人们装饰艺术的美感,主要就在于形式的感人。

五、服装装饰艺术中的“以丑为美”

在人类服装装饰艺术史上,古典的美往往强调的是均匀、对称、合体、精致。而近年来流行的款式则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审美,与传统审美标准不同的“以丑为美”。例如,不对称的剪裁会形成动感、张力,它会迅速让一个人变得鲜活起来,有现代感,如果再加入艳丽的颜色,则会给人刺目叠加、前卫时尚的印象。再如,天然棉麻本身作为一种材质是丑的,被服装设计师作为面料制成沙麻布衣衫,质地舒适柔软潇洒、个性、不羁的指间沙,凸显另类的美。

结语

歌德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装饰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人的审美意识,材料运用及工具制作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不论是“以美为美”还是“以丑为美”,能满足人对无限的渴望,即解决美与丑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注释:

①罗念生译.《〈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1~12页.

②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③《电影评析》,2006年第19期.

③《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第405页.第242页.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01.

[3]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M].1756.

[4]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李泽厚.美学旧作集[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05.

[6]苏珊•朗格.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08.

[7]蒋孔阳.美学与艺术评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2.

刘靖,安徽淮北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淮北吉祥装饰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祖国吉祥
好花开放送吉祥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
淮北夏玉米的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