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8-15彭枫
彭 枫
党的执政能力是作为执政党这一群体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观决策和指导的一种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作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教育层次,高校思政教学必须要服从于作为整体的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将党的执政能力作为一个明确的主题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地位,并通过相关的教学创新来强化这一任务教学的目的。本文简要论述党的执政能力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党这一群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并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执政能力的塑造。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野,恰恰可以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之中,将党的执政理论及其科学体系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党的执政能力理论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国家政权通过执政党的政党政治来运作,是当代世界的普遍现象,因而,千方百计谋求执政地位并进而长期执政,成为所有政党至高无上的追求。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政党政治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放眼全球,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众多政党陆续登上政治舞台,发展壮大甚至长期执政;另一方面,许多政党政治组织在人们的视野中迅速消失成为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党的执政能力在宏观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因为高校思政教育从宏观上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思想境界,以更加理性的思想状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而从微观上也是为党的事业选拔后备力量,即学生党员培养。例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执政为民,可以说以民为本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是根本原则和精髓体现,即权为民所用。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来,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是我们党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以民为本的思想和党的执政本质的具体体现,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而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生情怀,有助于他们在走向社会时能够以更加包容的心态体恤民情,参察世情百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创新原则,必然是紧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尤其是执政党自觉强调执政能力建设的相关科学理论,抓住“中国共产党自觉强调执政能力的提高”这一主题,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作为执政党自身素质建设的“未来着力点”,以加强对社会公共群体进行综合管理和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高校人才产品的主要特征,而在教学内容上更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根本的思想主线,强调“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分工的基本价值尺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不仅不是凌驾于教育之上的高不可攀的理论高塔,而是脚踏实地、深深扎根于广大青年学生构筑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和职业规划的最基本的政治目标根基和思想基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构成党的执政能力
如果说党的执政能力是宏观体系,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就是微观系统,因为其教学成果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大学生,他们拥有着厚积薄发的政治理想、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和充满活力的奋斗精神。这个群体是选拔出党的接班人的最集中场地,因而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经验往往能够构成未来的、潜在的党的执政能力。
(一)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政治价值,构成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
以高校范围内而言,提高高校党员与高校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尤其是高校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政权的骨干,承担着决策、执行、管理、监督、沟通、协调等重任,从微观上可以说是党的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组织者和实现者。而以党的执政理论为思想根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干部基本政治素质、政治理想境界和政治价值构成的基本教学路径依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重点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及其科学理论,能够从国家层面给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明确的政治价值符号引导,从而指导他们自觉塑造和培养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价值观。只有全体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在更为长远的时代视野下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营造学习气氛,促进大学生学习党的执政理论,构成党的执政能力的动力系统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伟大任务,并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当前党的建设的中长期目标。这种宏大的政治理论与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微观视角,在高等教育层面来看,就是要通过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的重视和引导,从而提高整体政治思想素质,并上升为一种一种自觉。师道尊严,率先垂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之一。所谓为人师表。高校思政教师所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自然成为大学生标榜和效仿的对象。高校教师自觉表现出的对执政党科学理论的兴趣和研究风气,可以带出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大学生群体和大学生党员干部群体,并为创建学习型大学生组织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并推动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的快速形成。
三、党的执政能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统一
(一)注重党的执政使命与大学生政治修养的统一
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党的一种执政自觉,更是对自身历史使命的一种深刻的认同。而从个体来看,大学生政治思想和素质的培养又必须结合其党性修养。大学生群体是由个体的青年构成,个体的人性千差万别,因而必须要在人性的基础上拥有更为高尚和深刻的党性。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修养,对于党的建设、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可谓深远长久,具有未来效益,因而可以说,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修养,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注重大学生改革创新意识培养与党的改革能力建设的统一
重视改革,认清改革,指导改革,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在与时俱进中前进的。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在不断变化中进步的。因此,改革就是要随时革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党的改革能力也可以看做执政能力之一。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政治体制改革、干部制度改革,都需要党以卓越的政治视野和精准的专业能力来实现。而更为重要的是,党的改革能力体现在党对自身制度的改革意识、决心和勇气,包括党的领导制度、党的工作制度、权力的运行机制和干部人事制度等。而党的改革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是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依靠自觉培养改革意识和教育接受的改革创新意识来继承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