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究
2011-08-15许新李莉
许新 李莉
2002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以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体育课程的多目标是《指导纲要》的重要特点之一。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实现课程多目标的需要,因此,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其多目标的发展战略,改变和完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是完成多目标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复合化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被赋予了很大的责任,其教学目标一般都包含德育、智育、心理、卫生、体质、技能等多个方面,因此是综合许多学科的复合化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就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二)多角度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上而衍生出来的,对教学模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一定指导思想的反应,可以从体育指导思想来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实用体育”等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提出,使得体育教学模式必会随之多元化。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存的弊端
(一)观念的相对落后。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受定量化的教学目标的影响,其策略和操作程序都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为主,认为只要能提高学生们的几项基本运动成绩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缺乏对学生品德、智力、心理等方面的重视,仅仅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制定教学模式,未能站在学生和前沿教育目标的角度来选择教学模式。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的局限性也使得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三)教学内容较贫乏。
很多学校由于经费、场地等一系列原因,限制了一些新的较好的教学模式的开展,而传统的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的教学,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使得教学模式的“失效性”增强。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社会合作模式
学生在校外上体育课,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由校外体育有关机构负责,体育教师也由校外体育专业人士担任。这意味着,该院校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师资聘请、场馆活动安排、教学器材供应与维修保管今后将由校外体育中心这一社会机构负责。这种新模式开设的体育课程包括跆拳道、太极养生、网球、健美操、瑜伽、保龄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学期末,该校外体育中心以书面形式向院方汇报工作,并接受检查和监督。这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行外包的模式,在我国是大胆的尝试。
(二)俱乐部模式
这是一种较早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不受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授课班级等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下,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上,体育俱乐部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统一安排,满堂灌的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评定方式上,不再以固定的方式测评,而是采用多元化的过程评定方式。
(三)“双专式”体育教学模式
即通过取消原有的体育基础教学项目,让大学生掌握一项或二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将健康体育、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展大学生个性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齐步走”的模式,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适合自己的“双专式课程”,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机体运动能力,还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四)“自主探求、学教互动”能力型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和终身体育思想理论,把情景、协作、意义建构和会话作为体育学习所必需的四大要素,不仅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也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四、构建合理的多元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策略
(一)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须符合社会的需要,改革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强调知识教育,素质、体能提高,能力、习惯培养,方法、技能掌握,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改革体育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对体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有目的地整合相关的内容,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
(二)政府和学校管理部门大力支持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政府和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大办学投入,确保充裕的体育设备和经费。只有丰厚资金的保证,才能搞好高职院校的软硬件建设,才能促进先进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譬如通过建立先进的体育网络资源系统,一流的健身房、完备的体育设备、现代化的多媒体配备建设等,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能力型教学模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主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首先,高职院校应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组织体育教师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进修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另外,还要采取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不断地钻研新知识、新技术,开发自己的优势课程达到课程内容的优化。其次,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终身教育的观念,积极理解和贯彻新的教学目标,真正认识到自己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因为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所有体育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前提。
(四)建立科学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要体现教育功能、教养功能、发展功能、诊断功能等等,故而要淡化传统的分数意识,树立考试真正服务教学的思想。把体育过程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理论与技术、体育技能考试相结合,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实施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而全面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五、结语
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不仅受制于人们对于模式的了解程度,而且还取决于人们业已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它直接影响人们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选择与运用。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教学模式的实质意义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模式的有效选择,必须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必须与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学校的场馆设施相适应。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根据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只着眼于某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来构建多元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不同的教学模式之间相互借鉴、补充,发挥自有的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