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音乐律动活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2011-08-15王海涛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律动舞蹈大脑

王海涛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通过音乐律动活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王海涛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儿童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相对弱化,例如走路容易摔倒、经常误伤自己,做起事情来笨手笨脚类似现象在城市儿童身上更为明显。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将不加以论述。城市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试图通过音乐律动活动对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促进,进行分析论述。

音乐律动;身体运动能力

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健康发展与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儿童健康的理念,主要是看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健康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城市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音乐律动活动,对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论述。

音乐律动是指儿童在音乐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节奏感和美感的身体动作。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还能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音乐律动最早是由著名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提出。1900年前后,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授期间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①。他强调从音乐入手,引导儿童通过身体去感受理解音乐的各个要素,并且主张音乐教育应通过儿童身心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儿童不仅学习用听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肢体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特点、音乐的起伏变化。

一、通过音乐律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意义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律动是在音乐伴随下的韵律活动,动作一般应该合乎音乐的节拍、节奏和艺术的美感。律动可以没有情节内容,律动音乐的节拍、节奏和情绪特点要和动作的节拍、节奏和情绪特点相符合。律动通过人的身体动作的不断产生与发展,使人不断了解自身,使自身的生理运动器官与心理产生互动,使身心和谐的到最大限度的实现。简单来说,音乐律动首先要学会用肢体对音响做出快速反应;其次要学会身体各部分的有效配合;再次学会身体的紧张与放松。具体来说就是音乐律动可以培养儿童眼睛、耳朵、身体和大脑之间进行快速交流的能力。由于儿童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他们必须学会用耳朵接受音响信息,用眼睛快速视谱同时把这些对音乐的理解、反应迅速传回到大脑,经大脑快速加工编辑,再把这些信息通过运动着的肢体反映出,即在肢体与大脑之间建立起一种持续而紧密的联系。音乐律动就是通过训练,加快了眼睛、耳朵、身体和大脑四者之间相互联络的速度,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迅速,提高了大脑与身体之间合作的效率,加强了身体对音乐进行快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音乐律动活动与舞蹈活动的区别

音乐律动活动与舞蹈活动的共同点在于音乐与动作都是两项活动中的具体内容;音乐律动活动与舞蹈活动中的音乐与动作紧密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音乐律动活动与舞蹈活动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音乐律动活动是舞蹈活动的基础。

音乐律动和舞蹈都是身体的运动活动。表面看来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身体运动,其实不然,音乐律动中的“动作”,不像舞蹈活动中的“动作”那样事先明确规定,律动中的“动作”主要强调配合着音乐即时做出“动作反应”。律动相对舞蹈来说只是单纯的运动身体,舞蹈则是一种具体的身体表现。但要学习舞蹈,就必须先进行身体律动的体验与学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乐感等能力,还可以对孩子的肌肉发展、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起到一定的锻炼,所以音乐律动是学习舞蹈的基础。

2.音乐律动必须以“音乐”为主体。

舞蹈活动与音乐律动活动中的“音乐”都很重要,两项活动都离不开音乐而独立存在。舞蹈活动是必须以“动作”为中心,音乐只是陪衬或伴奏,音乐是为了动作的需要而存在的。音乐律动则相反,它必须以“音乐”为主体,在律动过程中时刻都要关注音乐的变化,并要依据音乐的强弱、快慢的不同变化做出“动作反应”。舞蹈是舞者依据编导事前的编排,用具有美感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律动则是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动作反应,用身体的协调动作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三、通过音乐律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方法要点

音乐律动把人的身体看作一个“小乐队”,它包含了多种乐器,如手、手指、手臂、脚、脚趾、脚跟、腿和头等。这些乐器可以分开演奏,也能一起合奏。音乐律动就是运用这些乐器结合音乐中的自然节奏、快慢强弱,通过走、跑、跳、摇摆等身体动作把音乐表现反应出来。音乐律动就是通过这一过程,训练身体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头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动作的控制与反应,肌肉的紧张与放松。

音乐律动通常有二十二个基本练习项目②,分别是:肌肉放松和呼吸练习;拍和重音;拍律的记忆;通过视觉和听觉形成拍律概念;通过肌肉感觉获得节奏概念;协调自发力和意志力的练习;意识集中的练习,发展节奏的想象力;保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连续性;迅速转换节奏的练习;准确时值的练习;时值的细分;用身体动作再现音乐节奏;肢体的分离性配合练习;运动的中断或抑制;成倍加快或放慢时值的练习;对位节奏和复合节奏的练习;音乐的艺术性处理与弹性速度;节奏记谱练习;即兴创造联系;节奏变化的指挥与表演;体态律动的组合表演。音乐律动在训练过程中有以下要点:

1.通过聆听音乐,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律动活动

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从音乐本身入手,先让儿童聆听音乐,再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律动活动。比如,让儿童在行进运动中听见强音立即模仿狗熊、狮子等大型动物,听到弱音就模仿小鸟、小白兔等小动物,通过这种体验活动,孩子对音的强弱有了初步的印象。进行律动练习时,始终要调动起孩子们继续“玩”下去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去听音乐,加强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对声音的反应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音乐律动教学最终并不单是用耳朵来听音乐,而是要调动启发儿童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感受表现音乐。

2.在音乐律动过程中,务必做到儿童身心的全面协调。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已认识到,音乐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学前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是今后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而音乐教育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律动又是音乐教育的有效方法,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而且更能促使儿童的左右脑得以协调发展。所谓协调是指身体各部分和器官配合自然顺畅的状态。人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也就是接受听觉、视觉等信息),然后传递到大脑,经大脑的编辑加工后发出指令,再由肢体表现反应出来。音乐律动可以全面促进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儿童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音乐律动就是培养儿童眼睛、耳朵、身体(肢体)和大脑之间进行快速交流的能力。由于儿童参与律动活动,他们必须学会听音乐、看乐谱,同时把这些对音乐的反应瞬间传回大脑,经大脑整合后再用身体表现出来,即在身体与大脑之间建立起一种持续而紧密的联系。音乐律动就是通过感受表现音乐,使听觉、视觉、运动觉与大脑机能全面协调起来。

3.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做到科学合理、因材施教。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应注意从儿童的实际能力水平出发进行教学。由于儿童在他的年龄阶段,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音乐进行律动活动。注意教学做到循序渐进,应从儿童常见的生活事物出发,从直观的事物入手,通过启发引导教学再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教学当中。另外,每个孩子在生理、心理的发育水平都有所差异,所以教师更应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合理引导教学,能力好的孩子应相应的多提供自主创编律动动作的机会,能力稍差一些的孩子,教师除要加强自身示范作用以外,还应充分鼓励提倡能力好的孩子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最好能逐步的在儿童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4.在音乐律动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仅仅是培养一种能力也是培养儿童的一种素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儿童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品质。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音乐律动,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创造力。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养成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具备了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辐射到其它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中,这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律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应引导儿童在编创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与表现的能力。因为音乐律动的动作与舞蹈活动的动作有些不同,音乐律动的动作要求儿童通过身体(肢体)动作,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的速度、力度、时值长短变化,而不像舞蹈动作追求的是形体动作的美感。在律动过程中,应鼓励儿童进行动作创造,即使儿童的有些律动创作完全凭自己的感觉进行,按照成人的思考方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都应根据儿童接受音乐的心理状态,不能以各种规定加以限制,应保护儿童单纯的音乐情感,多加鼓励和赞赏并给予积极地评价肯定。

总之,音乐律动活动的创造力培养,不仅能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和借助肢体动作感受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音乐律动的创造力培养更是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进行探索的需要和对音乐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以及为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提供必需的保证。

综上所述,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教师更应该关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更积极、更愉快的茁壮成长。另外,各种体育活动和器乐学习、音乐游戏、自制乐器等音乐活动的实施开展对儿童身体运动操作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本文旨在针对音乐律动活动对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促进及其分析,所以笔者对上述其他活动领域暂不做论述。

注释:

①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第61页.

②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第34页.

猜你喜欢

律动舞蹈大脑
和谐律动
舞蹈课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如何在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