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误区
2011-08-15韩明洋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韩明洋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一、人文关怀的核心
人文关怀的含义是以人为本,那么在当代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在改善人们物质生存条件的同时,关注其精神世界,努力营造一个适合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本文所要将的人文关怀包大致含了两个统一:分别是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的统一和现实关怀与长远关怀的统一。新时代的人文关怀包含了当代社会状态下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社会理念。人文精神做为人文关怀的主导,也一直在体现着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而把这些当代的社会时代精神、先进社会理念溶入到现实行动中的同时又在实际行动中际行动中高扬人文精神旗帜,这就是人文关怀所要做的。
二、人文关怀具体体现
(一)探讨弱势群体范围及特点每个阶层的生存状态都应该受到关注,人生存的本能决定了每个人在经历自己的同时也有了解他人经历和其他阶层的生存状态和方式的愿望,这也是在今天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一种途径。90年代后期的媒体中开始频繁出现关注弱势群体的报道。这些弱势群体包括了贫民,民工,残疾人、失学儿童等。较多地关注这些弱势群体是人文关怀的一大表现。顾名思义,弱势群体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条件上和生存发展能的力上处于相对的弱势,当然在在话语权上也处于忽视被和动的位置。因此为使其有一种温暖感和归属感,她们的生存状态和感受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不能拿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来赏玩,来作为人们悲天悯人的情感需要,以此引博得大家的关注。人文关怀强所调的关注、了解、感受弱势群体并不是为了博取同情的眼泪,而是为了发人深思。
(二)对弱势群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多数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中,大多媒体从博取同情的角度来采描写,这里虚情假意的同情与略显偏见的歧视显然缺乏对其的内心与精神的深入理解,表现出偏见性的关怀。这种结果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弱势群体”的“弱”,但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自己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来获得自己的满足,媒体也能因此博得受众认同,同时也博得了媒体“关注人”的荣誉。如何正确报道弱势群体,准确体现人文关怀,值得人们去深思。
三、人文关怀运用的错位
所谓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的错位,是指由于在观念上、认知程度上对人文关怀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新闻报道实践中不能正确把握不好对弱势群体新闻报道时的人文关怀尺度,使人文关怀在实际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偏离正确轨道、背离其原本意义,偏离其最初目的。
(一)忽视受众感受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媒介方式,当越来越多的人记住这个节目的热线电话,那个节目的联系方式,当越来多的人希望向媒体倾诉时,说明新闻媒体人在对待人文关怀上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受众初步的认可。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并不是泛滥的、无限制的,应该把法治管理作为其人文关怀开展的基石。超出必要边界的人文关怀必然会减弱新闻报道的积极社会意义,有可能还会给新闻媒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忽视教育提升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把新闻的受众摆到了首要的位置,从内容、形式上以满足大多数受众的需求期待为目的,使新闻报道最大程度上与广大受众产生共鸣,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而是新闻媒体人通过新闻媒介把新闻传达的同时,把一定的观点、态度、信念、评价一起以一种获得普遍认可与赞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形象一同来传播给受众,构建受众的价值评价体系,以达到教育大众、提升大众的目的。
(三)忽视日常报道“节日化”,是目前新闻报道中一突出倾向,他是指在节日到来的前后几天新闻媒体 “集中火力”对节日主题进行突击性的报道、对关于节日的相关信息、相关事迹和节日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大篇幅的渲染报道,认为这样就达到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事实上,这样的“临时突击”不能迅速展现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项长期需要人们关注的工作,并不是一时突击就可以体现出来的。艾滋病日,当人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把“艾滋病”放到了首位,这其实也没错,起码让我们知道了12月l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但这种突击似的报道真正的能给受众留下多少理性的认识却很难说。
(四)忽视长远关怀:着重眼前关怀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应是眼前与长远的科学统一,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除了需关注人们的眼前利益,还要关注其长远利益和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任何只管“捅”和 “一捅了之”、“一捅为快”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五)忽视换位思考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应该以尊重、理解、同情的心理去对待弱势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否则就不可能真正走进被采访者内心世界,有时甚至会给他们带来伤害。比如有些记者在采写过程中,用俯视代替平视,用所谓的同情代替尊重和理解,这样的采写往往会事与愿违。
四、人文关怀的正确实施
真正的从人文关怀出发,新闻媒体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行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报道价值取向要明确,侧重于人文精神的弘扬与传播。对于人文关怀,媒体的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关注,然后给以消极、同情的眼泪,而是应该彰显人类在精神方面的顽强去努力。鉴于大众媒体广泛传播的特性,所以在对于弱势群体进行报道时,既要热情的给以关注又要格外的慎重。
(二)报道时机要恰当困境中的人,往往难以自控,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媒体介入的时机要好好把握,在对的时机以正确的切入点展开沟通。
(三)采访对象要尊重隐私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维护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新闻采访中的人文关怀应该是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体现在对采访对象的人生价值与尊严以及隐私的理解和维护上。在电视节目摄制过程中要注意镜头运用或后期技术处理,体现传媒对人的尊重。
(四)避免采访成为伤害记者采访被称为一种重要的人际交流活动,这种活动同样也会对采访对象产生影响。记者对弱势群体的采访,应该像往常采访一样,不需要在采访时的“特殊待遇”。真正的人文关怀应该是设身处地地为报道对象着想,避免操作简单化。不但要考虑到采访是否适合公开以及可以公开的程度还要考虑被采访对象对报道有没有特殊要求。
五、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媒介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道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新闻媒体应以自己的新闻报道主的同时,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中应传递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交流平台,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贡献。 在报道弱势群体时,应该多去尊重他们的处境以及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不是借助报道之名寻求自己报道“轰动”之效。要在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中流露出关切之情,体现人文精神。这既是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新闻媒介在传媒资源上有意识地向弱势群体倾斜,实行信息扶贫,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与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心声、愿望和要求,使他们充分地享有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媒介知情权、话语权、发言权。在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介理应成为弘扬、倡导人文关怀的有力工具,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的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2-45.
[2]赵志立.新闻媒体要关注弱势群体.传播学论坛.2004(2).
[3]王雄.新闻舆论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