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醴陵“官窑瓷”探秘

2011-08-15

山花 2011年20期
关键词:熊希龄瓷业制瓷

本栏目特约编委:王爱国 李华定

张先华 程曙光

责 编:陈其林

醴陵瓷成为中国近代名贵瓷,主要得益于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熊希龄

不久前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主席瓷成为竞拍的热点。一对底价28万元的瓷碗以178万元的高价卖出。89件主席用瓷被深圳一买家以1143万元囊括。拍卖会激烈的竞争现场,使许多实力稍弱的买家眼睁睁地看着这批现代“官窑”瓷与自己失之交臂,然而却引起了人们对醴陵瓷兴衰演变的浓厚兴趣。

醴陵瓷首度名扬于世是80多年前的事情。1915年2月,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工程竣工,特在太平洋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举行了耗资1700万美元的世界空前盛典——“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加博览会的30多个国家中,中国的得奖数为各国之冠,其中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器,因瓷质细腻、画工精美、五彩缤纷、清雅明快而一举夺得此次赛会的最高金牌奖。自此,名不见经传却有着260余年制瓷历史的醴陵瓷器风靡于世。各埠商贩来醴陵贩运者络绎不绝,其盛况大有与景德镇瓷业并驾齐驱之势。

醴陵瓷能成为中国近代的名贵瓷器,主要得益于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清光绪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出任过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湖南湘西凤凰人熊希龄。相传熊希龄曾亲自携醴瓷入京,贡呈慈禧太后。慈禧目视数遍后说,“醴陵瓷还是比江西瓷好”,并赏之以金牌。1905年,熊希龄赴日本考察,眼见日本瓷业比中国发达,产品精良,心中颇为刺痛,因为日本的制瓷技术是中国传授过去的。回国后,熊希龄随即与醴陵大学士文俊铎相约,对醴陵进行实地考察,并把醴陵出产的瓷泥送到日本试验,结果证明可以制出优良上等的瓷器。1905年,清政府拨库银18000两,派熊希龄等人在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1906年,熊希龄从日本引进制瓷机械设备,并聘请日本制瓷技师、模型工、辘轳工、窑务工等,传授东洋制瓷技艺,锐意改良醴瓷,终于建成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新式瓷业公司。经过近3年的探索,瓷器匠师在传统青花装饰的基础上,创造出后来名扬于世的釉下五彩瓷器。

釉下彩瓷是在800℃烧制的白瓷坯上,采用日本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在工笔画基础上创造出烟墨勾线、汾水填色的独特彩饰法,再装窑烧至1000℃以上,使颜色牢固附着于坯体,而后用浸釉法施灰釉,在窑炉中以1300℃以上高温烧成。经过“三烧制”工艺成就的醴陵釉下彩瓷器,釉层光亮透明,釉下画面晶莹润泽,配以庄重的造型,给人一种淳朴清新的美感,同清末民国市场上常见的那些烦琐堆砌、纤巧柔弱的釉上彩瓷相比,风格品味大不一样。

但好景不长,十几年后,熊希龄创立的官商合办瓷业厂终由于“委任非人、开支浮滥、工商倾轧”等原因难以维继,大批优秀的瓷业彩绘技艺人员或转入湘绣,或流落到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卖“字画”谋生。瓷业学堂毕业的高材生吴寿祺1929年离开醴陵到南京谋生几年后,于1935年回醴陵深居农村,弃艺从耕,名噪一时的醴陵釉下彩精品瓷器从此湮没无闻。

“不用醴陵瓷是外行,毛主席用的还是醴陵茶杯呀!”

醴陵瓷再度辉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5年醴陵成立陶瓷研究所,从乡下请出唯一健在的釉下彩老艺人吴寿祺传授釉下彩技艺,培训学徒,使得中断20余年的釉彩瓷器得到恢复。

40多年前毛泽东曾说“湖南有个醴陵,也产瓷器”。1956年,醴陵瓷业总公司正式成立,国家投入800万元建成醴陵窑。1957年,中央轻工业部派出改窑小组到醴陵开展改窑试点工作,为给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烧制釉下五彩瓷器做好了关键性的改进工程。

醴陵窑为毛泽东烧制的第一批主席用瓷是由毛泽东亲自命名的“胜利杯”。1958年4月11日,中共湖南省委奉命为中央首长试制一批茶杯,这项光荣的任务即由醴陵陶瓷研究所承担。中央派专人送来一个在延安使用过的上下一般大的桶状茶杯,无花、无盖,瓷质粗糙,颜色灰白,经过陶研所高级工程师梁六奎的反复设计修改,增加杯盖,创造出杯底带釉工艺,终于烧制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瓷杯。首批送往北京中南海的茶杯共60件,杯底印有“湖南醴陵”楷体字样及和平鸽标志。11月19日又补送了60件。从此毛泽东正式用上了醴陵特制瓷器。

1959年元月19日,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在中南海听取首都十大建筑所需地毯、家具、瓷器生产任务落实情况的汇报时,指着醴陵的瓷器说:“这些醴陵瓷我看就有独特风格,使用单位不用醴陵瓷器是外行,毛主席用的还是醴陵茶杯呀!周总理也是用醴陵瓷。”经秘书长这么一说,醴陵瓷立即受到了重视,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馆、民族文化宫三大建筑订购醴陵瓷器共5万多件。“三馆瓷”的制作使醴陵制瓷水平更上一层楼,并赢得外国友人和客商对醴陵釉下彩瓷“纯、真、善、美”的评价。

1960年5月,第三批600个胜利杯(配方151号、152号)送往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这些蝴蝶花纹饰茶杯是由陶研所高级彩绘工程师林家湖根据中南海的审定意见修改设计而成。经过多年的使用后,这批蝴蝶花杯因破损等原因保存下来的不多,连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文物库房也没能入藏,现只能在1973年的《人民画报》上一睹其风采。

蝴蝶花胜利杯是毛泽东会见外宾时所用,而他老人家自用的则是后来生产的红梅4号和红梅2号茶杯。毛泽东喜爱梅花是人所共知的。“梅”谐音“霉”,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商家的大忌,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钟情于梅花,最终唯一最喜爱的还是梅花。在他所使用的笔筒、烟灰缸、茶杯、饭碗、鱼盘、牙盒上,都有用釉下五彩表现的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清客”红梅花。在毛泽东喜爱的梅花碗中,有一种口径为10.4厘米,高仅5厘米的小号梅花碗,是众多主席瓷中容量最小的瓷碗,这是根据毛泽东身边保健医生的建议专门设计的。毛泽东爱吃腐乳(霉豆腐),从医学上看霉变过的食物不宜多食,保健人员对此极为担忧,多次建议毛泽东不要再吃这种食物,可是毛泽东喜爱如故,坚决不肯放弃这一美味。

“生在泥上、死在窑上”,主席用瓷“火中取宝”

毛泽东缘何最喜用醴陵瓷器?有人猜测是醴陵生产釉下彩瓷时间较早,而釉下彩与釉上彩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含铅,不退色。但也有人认为毛泽东选用醴陵瓷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乡情。毛泽东终生不忘家乡,尤其到了暮年,对家乡思念更深,常常想回湖南小住。1966年,毛泽东曾隐踪13天住在“西方的一个山洞”——滴水洞。在当年的“红色禁区”松山一号(现改为滴水洞一号楼)里,至今还依然如故地陈列着毛泽东亲手用过的醴陵制梅花瓷笔筒和兰花牡丹纹力肩烟灰缸等日常用具。参考了故宫宋画图案纹样的烟灰缸做得较大,可以装很多烟灰。

从1958年到1974年,中南海国家机关在湖南醴陵为毛泽东订制的日用高级特制餐具瓷器总数达1555件,这是国内任何一个瓷器产区都梦寐以求的荣誉。醴陵窑精心设计烧造的“主席用瓷”成为中国当代制瓷史上的稀世珍品,更被许多陶瓷专家誉为当代“官窑”,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其中根据毛泽东个人嗜好而特制的带盖儿鱼盘、盖碗类,设计巧妙。在主席用瓷中,还有一种前无古人的惊世绝品——毛泽东生前唯一秘不示人的神秘“秘器”假牙盒。醴陵的制瓷艺人梁六奎在假牙盒的设计上大胆构思创造,采用“天圆地方”之形,寓方与圆,合二为一,既美观典雅,又精巧实用,被中国革命博物馆列为国家特级文物珍品。

在毛泽东使用过的瓷器中,有一种用四时名贵花卉彩饰的双面五彩薄胎碗,制作工艺精湛而独特,可以说是醴陵窑的瓷中之王。此碗轻薄透亮,仅重132克,要用5种高火性的釉下色料,在生泥坯上彩绘、勾线、汾水、填色,各道工序均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前功尽弃。

要想烧出这种精美绝伦的名瓷,不仅费时、费力、费成本,而且技术要求也很高,烧成难度非常大,故有“生在泥上、死在窑上”之说,而“火中取宝”的技艺尤为关键。为适应特级高等细瓷的烧造,醴陵的制瓷艺人参照日本式串窑,并以景德镇式蛋形窑来改进串窑的内部结构,将窑室的平底改为阶梯形,把半圆形拱改为簸箕形拱,此种经过改良后的阶梯煤窑亦称“醴陵窑”。

“主席用瓷”的烧成采用了“火中之中”的烧造之法,即将瓷器装放在窑的中心部位,引用火中之火,利用煤窑中最猛烈的高温火位烧出最理想的釉下五彩,还原焰烧成能使瓷器釉面白里泛青、柔和滋润,釉层下面的水色就会愈显清雅,富有水分感,给人一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美中藏秀、艳而不俗、淡而有神的艺术效果。

价值几十万的“宝马”名车换不来几件“官窑”样瓷

醴陵瓷“官窑”的发现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王光文是最早研究发现醴陵窑“主席用瓷”的王氏兄弟二人之一,与“毛瓷”有一种特殊的情缘。多年前他对醴陵瓷进行研究时,被釉下彩瓷的独特艺术魅力所感染,萌发了收藏的初衷。醴陵虽为毛泽东烧制过不少的瓷器,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因素不准向外界公开,一般人都是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形,无缘看到“主席用瓷”的真正风采。在文史档案资料中也只能看到简略有限的文字记载,没有实物图片可供查对、考证,想找到真正的“主席用瓷”,可说是“异想天开”的事情了。

事情的发展有时令人难以预料。1981年,醴陵瓷厂从北京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住处特许拿回一些主席用过的醴陵窑瓷器留作样品存档,后来这家瓷厂破产倒闭,样品瓷器随之易主。为收藏这些中国“官窑”名瓷,王氏兄弟倾多年的积蓄,四处筹借资金,最终斥重金将这些散落民间的“主席用瓷”一举收下,其中既有直径达42厘米的带盖鱼盘,也有小到只有7厘米高的梅花碗。

醴陵瓷业总公司也收藏有几件主席用瓷。20世纪90年代初,曾有广东客商看到主席用瓷的陈列样品后当即表示愿出高价收购,被拒绝后又提出许以高价借用、复制、仿造,结果都被告知不行。1993年10月,深圳一外企老总来醴陵订购瓷器时,向瓷业公司领导提出用一辆崭新的宝马车来交换这几件主席用瓷。面对价值几十万元的世界名车,公司领导有些动心了,马上向省领导请示,但被婉言拒绝。原来这几件样品瓷是从北京中南海取回来的,是毛泽东亲自使用过的,属国家珍贵文物。外企老总不得不“望瓷兴叹”了。

最近,据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主席用瓷”调查组调查统计,目前存世的“主席用瓷”数量并不多,不会超过300件。据调查考证,社会上大量出现的“7501工程”瓷器被新闻传媒炒作成为“主席用瓷”,但经过毛泽东后人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证实,毛泽东本人从未用过代号叫“7501工程”的瓷器,主席遗物中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釉下五彩的醴陵窑瓷。

有关醴陵“官窑”瓷,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在一份标有“机密”字样的毛泽东主席用瓷调查的内部档案文件中,记载着毛泽东生前遗物瓷器中有几件底款为红色“政”字。“政”字代表何义?还有“醴陵新生瓷厂”字款的山水画大瓷盘,为何会出现在主席用瓷中?“新生瓷厂”20世纪70年代是醴陵县公安局所设立的劳改瓷厂,但在档案、市志中均不见有关此瓷的任何记载。再有,特制的惊世绝品假牙盒到底做了多少件?陶研所1981年瓷器大清理中处理过多少件主席用瓷?现究竟存世还有多少件?这些都是人们将继续关注并试图解开的世纪之谜。

猜你喜欢

熊希龄瓷业制瓷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熊希龄:空负凌云万丈才
此君一出天下暖
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杨自鹏来视察醴陵瓷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