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逻辑刍议
——兼谈汉语语用逻辑的研究

2011-08-15徐东海

大家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关羽言语厕所

徐东海

语用逻辑刍议
——兼谈汉语语用逻辑的研究

徐东海

语用学,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语言的使用形成言语(话语、字语),因此也可以把“语用学” 简单的定义为是关于言语(话语、字语)行为的理论。

汉语语用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言使用的学科。本人从事逻辑教学多年,感觉到语用逻辑应该是语用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汉语语用逻辑应该是汉语语用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思维的角度看,语言、言语本身是逻辑思维的一种物化形式。语言、言语的每个细节都是逻辑思维的沉淀。“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所有的语言、言语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就是逻辑。因此语言、言语的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要遵守、服从逻辑。

语用逻辑讨论的内容是语言使用中的逻辑问题,或者叫做“言语逻辑”。叫“语用逻辑”目的之一是要以此与“语言逻辑”相区别。因为“语言逻辑”除了有“言语逻辑”的意味外,“语言逻辑”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它要研究语言符号本身的逻辑问题。对语用逻辑来说,研究的是语用推理。当然对汉语语用逻辑来说,研究的是汉语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语言,或者准确地说是以言语为媒介、前提进行的推理。语用逻辑的重点旨在研究如何通过语码来进行推理,以获得语用含义即逻辑后承——结论。

逻辑的主题是思维中的推理。语用逻辑的主题是研究语用中的推理。什么是语用推理?什么是非语用推理?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在现在的中国大学每年进行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要求监考老师在考前考场的显著位置上要张贴一张对考生的“特别提醒”:

1、考生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如有携带,考前立即交监考员保管,否则开考后发现即按照违规处理。

2、考试结束前,考生不得提前退场。因特殊情况离开考场后,不能再进场续考,且必须在指定地点等候,待考试结束后方可离开。

3、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带走试题册和答题卡,否则按照作弊处理。

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时间为140分钟。假如你是监考老师,在长达140分钟的考试过程中,如果有考生要求上厕所,你会同意吗?

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同意。为什么?因为“特别提醒”的第二条只是说“考试结束前,考生不得提前退场。” 上厕所不是属于“提前退场”而是“暂时离场”,所以在长达140分钟的考试过程中,可以允许考生上厕所。

第二种观点是不同意。为什么?因为“特别提醒”的第二条说“考试结束前,考生不得提前退场。” 上厕所属于“提前退场”。即便上厕所不属于“提前退场”,也属于是“因特殊情况离开考场”。按照要求也是不能再进场续考。按照“特别提醒”的第二条的要求,上厕所的考生“必须在指定地点等候,待考试结束后方可离开。”所以在长达140分钟的考试过程中,应该不允许考生上厕所。

我们现在不管这两种观点谁对谁错,这两种相反的观点所根据的都是“特别提醒”的第二条。从逻辑的角度看,“特别提醒”的第二条就是监考老师判断的依据,就是推理的前提。同意考生上厕所或不同意考生上厕所都是从“特别提醒”的第二条推出的,这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这种根据给定的字句进行的推理,就属于语用推理。当然,根据给定的字码进行的推理,只是语用推理中的一种,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字码推理”。此外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还有大量根据口语进行的推理,这就是“口码推理”。

给“语用推理”简单的下个定义:语用推理是以交际中的语言、言语为前提而进行的推理。而语用逻辑就是研究语用推理的逻辑学科。语用逻辑的任务主要是研究语用推理的问题及其与语用推理相关的一些内容,例如语用推理的类型、语用推理的原则、语用推理的命名、语用推理中容易犯的逻辑错误等等。

语用推理是语用思维的组成部分。语用思维是人们以语言或言语作为前提进行的思维。相对于语用思维的是非语用思维。

非语用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不以语言或言语作为前提进行的思维。例如法医能从一颗牙齿推断出性别、血型、年龄。侦察人员凭借微不足道的痕迹、气味、微粒,就可以把案子侦破。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身的特点,汉语也不例外。正是汉语字码中的有许多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才使人“望文生义”、“顾名思义”成为可能。“望文生义”、“顾名思义”都是汉语语用推理的常见类型。

汉语语用逻辑,顾名思义是研究汉语语用推理的学科。什么是汉语语用推理?什么是非汉语语用推理?我们也来看个例子: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使用的兵器是“刀”。因刀身上雕刻有青龙的半月形(偃月),所以叫“青龙偃月刀”。它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有人就对关羽是不是用刀提出疑问。还有人干脆认为,关羽所用的武器“青龙偃月刀”纯属虚构,是小说家杜撰的。为什么?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关羽用的是什么兵器。遍查陈寿《三国志》关于关羽的地方,都不见有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的记载。相反地,在《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杀袁绍大将颜良时是这样写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里用的是“刺”字,而大刀杀人应该是“斫(砍)”而不是“刺”,可见关羽使用的是长矛之类,而不是什么“刀”,更不是什么“青龙偃月刀”。通过一个汉字“刺”字,推出历史上的关羽用的兵器属于矛、戟之类,这就是汉语语用逻辑中的“字语推理”。

从语用逻辑的角度看,汉语史就是汉语语用逻辑的历史。可以说汉语的历史有多长汉语语用逻辑的历史就有多长。汉语语用逻辑的实践史就是活生生的汉语史。对汉语语用过程中的推理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催生了汉语语用逻辑这门学科。汉语语用逻辑研究的特点就是结合汉语语用的实际,形成汉语语用逻辑的理论。例如在汉语词用中,词序不同,语旨重心、逻辑重心就不同。“君臣”不能说成“臣君”、同样“党政”、“父子”、“夫妻”等也不能倒着说。首位语词往往有突出、强调的功能。因此从不同的词序、语序中,我们可以推出语用者思维重心不同。汉语中一般只说“男女”,不说“女男”。只说“夫妻”,不说“妻夫”。只说“老少”,不说“少老”。从这些历史上形成的固定词序上多少可以推出汉语用者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或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念。在汉语中,词序安排一般遵循从大到小,从多到少,从高到低,从上到下,从这些语用现象中可以推出中国人的轻重观,它反映了语用者的一种侧重观念。在汉语中有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舅父、舅母等语词,从中我们可以推出汉语语用者很看重人伦关系。因为对语用者来说,越重要的东西,一般在思维中区分得就会愈细、愈全面,在词汇中表现得往往就会越充分。如同接触一个人,如果发现他的语言中有关某个方面的词汇量越多,就可以推出他越有那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汉语语用逻辑中,就可以根据语言中相关词汇量的多少,或者根据一个人言语中相关词汇量的多少来进行的推理。所谓“言为心声”就是这个道理。同样,也可以根据句序进行推理。

人们语用中所使用到的推理类型,远不止现在逻辑学中所给出的那些类型。形式推理只是推理的一部分。除了外延推理,还有内涵推理;除了必然性推理,更多的或然性推理。研究语用推理要结合语境,语用推理中有语境前提。汉语语用逻辑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汉语语言、言语(话语、字语)的逻辑分析,去了解、总结存在于汉语这种自然语言中的推理模式。汉语语用逻辑,可以说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文化、心理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学科。

[1] 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M].人民出版社. 1979.

[2] 郁幕镛等著.形式逻辑纲要[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瑞典]奥尔伍德等著.王维贤等译.语言学中的逻辑[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徐东海: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逻辑、 语用逻辑,现任江苏省逻辑学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关羽言语厕所
“关羽”去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华容道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未来猫厕所
厕所
关羽大意失荆州
记得上厕所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