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叙事——小坤的转变

2011-08-15袁祥玲罗承瑜陈坤荣

戏剧之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晨间攻击性攻击者

□袁祥玲 罗承瑜 陈坤荣

晨间锻炼时,小坤抢同伴儿的皮球、用球砸小朋友,一怒之下,我没有给小坤任何解释的机会,让他一个人在教室里呆着或是让他站在我旁边。可惜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攻击性、破坏性行为更强了,而且处于被小伙伴们排斥的“边缘人”状态。我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察觉到这是孩子向我提出的一种无声的“抗议”,我意识到自己错了,连忙说:“小坤,从明天起和我们一起晨间锻炼活动,好吗?”听了我的话,小坤马上喜笑颜开。

后来,我改变策略,用爱去关心、感动他,小坤的情绪一天天变得愉悦起来,我也希望他在愉快的笑声中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

在平时观察中,我发现了小坤身上有很多优点,如动作灵活,精力充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根据孩子的特长,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我相应地增加了一些活动量较大的体育项目,例如拳击等,让他在运动中发泄精力。在投掷海洋球、扔沙包、立定跳远等项目中,我总是请他当小老师,给小朋友们做示范。渐渐的,小坤变得比以前守纪律、懂规矩多了,晨间锻炼时,小朋友们总喜欢和小坤在一起比赛,看谁拍的球多。

小坤的转变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也让我更进一步思考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性。教师每天所面对的问题总是千变万化、极为复杂的,一个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可能反应出多个侧面的问题,有多种形成原因,所以作为老师,不能盲目教育,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好教育。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对于不同的孩子,我们应该倾听他独特的心声,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突破常规教育模式,找到最适合该幼儿的教养方式。

一、攻击性行为表现和特点

我班大宝也是打架大王,每天手不住脚不停,总是听到小朋友告他的状。泽泽小朋友总喜欢摸同班同学的脸,摸着摸着就会突然揪别人一下,常有对其他人的身体进行打、推、咬、揪,或用物品伤害别人,强夺别人玩具,骂人等攻击性行为。通过观察、总结和研究发现,我发现攻击性幼儿有以下突出特点:

1.气质上多是易冲动不平衡型。

2.行为上创造与破坏并重。

3.体力上表现为体能好,精神旺盛。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形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原因:遗传、年龄小、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多动症、儿童疾病、营养不良等健康状况也会引起烦躁,感统失调、多动症等也会引起攻击性行为。

2.心理素质:挫折是引起攻击的重要心理因素。依赖性强的孩子受到攻击,会引发退缩行为;依赖性小的孩子,则会攻击别人。

3.社会环境: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大众媒介的不良报道、暴力武打动画片等,也会引发幼儿模仿性行为;生活空间狭小、游戏材料不足、被攻击者的消极反映更会强化攻击性行为。

三、如何引导和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包容“小火山”。

首先从情感上要包容、爱孩子。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但包容不等于纵容,在爱的基础上要对其攻击性行为加以控制。

2.理顺“小火山”。

形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不同,引导和改善的方法也会不同。因此,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要加强行为调查,找准原因,同时针对行为症结,对症下药。可设计各种体能游戏,让幼儿宣泄消极情绪,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同时发挥体能好、动作好的优势,发挥榜样作用,增强其自信心。

3.引导“小火山”。

(1)加强正规体育锻炼,积聚、消耗身体热能。但如掌握不当,有可能在宣泄的同时习得更多攻击技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攻击倾向。因此,“体能与礼仪道德教育要同时进行”。

(2)家园配合,搭建家园沟通桥梁。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长会或个别交谈,帮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减少和控制不良媒介的影响;在布置环境、投放材料和组织活动时,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材料、玩具和图书等。

(4)加强被攻击者的教育。要特别关注被攻击者,并有意识地教给被攻击者自我防御的能力。我总是教班上几个经常被欺负的小朋友,当别人看着你,想打你时,你可以大胆提醒他不许打人,或直接把他(她)的手推开。如果是冷不防受攻击时,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甚至可以适度反击,这样,既可以引导幼儿自我保护,也可让攻击者受点儿挫折。同时,攻击者的行为受到同伴儿的抵制、教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儿接受,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也就不会退缩了。

(5)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孩子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6)教育者要掌握一些矫正攻击性行为的技巧。如冷处理法、移情训练、转移注意力法、爱心的收回、养小动物法等等。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采用轻度的惩罚是有效的,例如:暂时隔离孩子。对幼儿来说,最大的愉悦莫过于成人对他的关注,所以,不理睬孩子,是一种特别敏感的惩罚。

总之,只要社会、家庭、幼儿园三方面努力,攻击性的孩子就能在有效的引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掌握良好的行为准则,形成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和改善攻击性行为。

猜你喜欢

晨间攻击性攻击者
基于微分博弈的追逃问题最优策略设计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正面迎接批判
晨间咖啡
糊涂的我
论晨间谈话的重要性
有限次重复博弈下的网络攻击行为研究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