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化妆系统论
2011-08-15杨海燕
□杨海燕
舞台化妆是舞台美术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于整个舞台艺术的呈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而舞台化妆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运用西方现代化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舞台化妆这一理论思考价值,又可以为舞台化妆提供必要的实践参考作用。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舞台化妆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对此发表若干肤浅之见,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舞台化妆这一复杂系统,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子系统予以解析。
一、舞台化妆的意义系统
舞台化妆在整个舞台美术与整个舞台艺术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化妆”,照《辞海》的释义,则为:“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的造型手段之一。根据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等,利用化妆材料,塑造角色的外部(主要是面部)形象。中国传统戏曲则按不同的脚色行当化妆,丑行和净行一般使用脸谱。”
舞台化妆素有“演员的第二皮肤”之称,它是由生活真实走向艺术真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说,没有舞台化妆,便没有真正的舞台艺术。也可以说,舞台化妆是使舞台艺术从生活美走向艺术美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此可见,舞台化妆在整个舞台美术与整个舞台艺术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舞台化妆的功能系统
舞台化妆的意义系统,又具体体现在它的功能系统中。而舞台化妆的功能系统,本身又是一个复合体,是一个多元组合系统,具体又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其一是塑造角色形象功能。舞台化妆主要通过角色外部形象,表现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民族等外部特征与性格、思想、感情等内部特征。也就是说,舞台化妆是塑造角色外部特征与内部特征的有机统一、完美的结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角色,有不同的化妆;而不同的化妆,又表现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思想、不同感情、不同性格。
其二是表现民族特点功能。舞台化妆可以充分地表现民族特点。例如戏曲化妆中的脸谱,就充分体现出民族传统美术中的纹样图案的审美特征。作为一种化妆程式,脸谱运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勒出特定的谱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例如红色的表示忠勇(关羽的脸谱色彩)、黑色表示粗直(张飞的脸谱色彩)、白色表示奸诈(曹操的脸谱色彩),如此等等,不胜权举。
其三是表现时代特点功能。文艺是时代的镜子,不同时代的舞台化妆,表现不同时代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例如清代人物的长辫子(发式)与现代人物的时髦长发,就分别具有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其四是表现风格特点功能。不同的化妆艺术,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因为风格乃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同所有的艺术一样,化妆的艺术风格也具有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审美特征。就一般情况而言,话剧的化妆与戏曲现代戏的化妆,以写实的艺术风格为主,而历史故事剧与新编历史剧的戏曲化妆,则以写意的艺术风格为主。
三、舞台化妆的手段系统
舞台化妆的手段系统,是舞台化妆的意义系统与功能系统的载体与依托、呈现与保证。这是因为,手段乃是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具体来讲,舞台化妆的手段系统,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是化妆工具系统。包括化妆笔、化妆镜、化妆膏、油彩等等。
其二是化妆方法系统。包括绘画法、雕塑法等。前者适用于通常角色的化妆;后者则适用于特型角色(例如毛泽东、列宁、蒋介石等)的化妆。